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博物館如何作為社區基石? 2022年AAM《趨勢觀察》揭示5大「柱」力 博物館的力量: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報導

2022/05/27
閱讀數 : 3148

文|黃星達 (國立臺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組組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秘書長)

*本文依2022年AAM《趨勢觀察》(Trends Watch)報告摘譯報導


美國博物館聯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簡稱AAM)博物館未來中心(Center for the Future of Museums)固定每年公布《趨勢觀察》(Trends Watch),提出對博物館未來發展的見解。本次2022年趨勢觀察,關注博物館如何經由以下五大支柱,作為社區基石,形塑博物館的價值並產生貢獻及鏈結。

 

支柱1  為兒童的教育努力(Education for our children)

當代教育形式因COVID-19疫情影響,帶來了一些適應和正向變化。依據2021 年調查,超過2/3比例的教師表示,未來將繼續採用疫情期間發展的教學形式,這種擴張且強制的遠距學習加速了教育的轉向,而居家教學的比例將增加至少10%。對此趨勢,博物館可強化與學校的夥伴關係,開發有助於教育工作者的資源,加強學校、家長與學生相互聯繫的整體學習網絡。此外,博物館能服務更多元的學習者,補充並擴充教育中的鴻溝。

【博物之島新訊】找教材找破頭了嗎?全台博物館支援前線!居家學習資源大集合

 

支柱2 建立老有所終的宜居社區(Livable communities for our elders)

高齡化社會是已開發國家需要面對的急迫議題。預計至2030年,美國將有1/5的人口超過 65 歲,某些州的比例更將達1/4。而美國的高齡人口,預估將在2034年超過兒童人數,顯示高齡化已經迫在眉睫。經統計,近九成50歲以上的美國人希望「在地安養」 (age in place),然而美國只有1%的住房採無障礙設施等通用設計,在環境尚未全面到位的進程中,博物館如何發揮社會機構的教育角色?


博物館如何協助建立建立老有所終的宜居社區?(Photo by Stéphane Juban on Unsplash


AAM表示,博物館除了能提供高齡者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包含:規劃高齡者參與平臺與各項專案,也可以透過藝術參與形式,讓大眾了解失智症相關資訊,以降低可能造成的高齡歧視心態。

* * *《Daphne Kwok-Creating Belonging to Combat Anti-Asian Hate and Protect our Elders》YouTube連結 * * *

美國退休者協會(AARP,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多元化公平與包容,亞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民受眾策略(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 Asian American & Pacific Islander Audience Strategy)副主席Daphne Kwok表示,面對伴隨新冠疫情導致的仇恨亞太裔風氣,博物館應與社區共同努力,透過蒐集亞太裔長者的文物和口述歷史,以加入教學內容;或鼓勵亞太裔(待)退休長者成為博物館志工等作法,藉由教育和溝通渠道以消除對亞太裔的仇恨。

 

支柱3 關注大眾的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for all)

2021年因疫情引起的壓力、孤立和恐懼,讓焦慮和憂鬱嚴重程度比2019年高出1.5到2倍。博物館如何協助舒緩情況並發揮力量,更是未來趨勢重心。從中,博物館應營造友善環境,培訓人員識別工作場所合適的語彙與尊重的態度,亦可透過結合社區資源以及與整體公眾互動,探究博物館如何為社會做出研究或實務貢獻,更應不斷思考博物館「可以為大眾提供什麼機制與訊息」?

【博物之島新訊】芬蘭成立線上情緒博物館,探索人們在疫情期間的心理狀態

 

支柱4 面對災害的即時回應(Emergency response in the face of disasters)

AAM更認為博物館已邁向降低災害風險的未來,甚至在災難發生時,能為社區貢獻一份力量。在規劃思考層面,博物館可評估當地災害相關風險,因應所在地的氣候等條件,納入整體硬體規劃與人員行動規劃;而角色功能層面,可試著讓博物館接軌政府或機構,融入更全面的網絡系統,並思考博物館可以如何因應災害,發揮事前準備角色,或作為災害發生時的協助角色,也可透過展覽、活動等教育推廣以提升大眾的災害意識。

 

支柱5 動態回應適性世界(Right-Sizing the World)

面對當代挑戰,博物館已意識到訪客增加、藏品漸多,或其他支出成本提高皆會帶來利弊得失,而眼前嚴峻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美國一半以上的博物館閉館,造成嚴重的人力縮減,此點也凸顯了博物館工作人員收入低且職位不穩定等弱勢條件。然而,雖然博物館需面對種種挑戰,館方仍需思考自身應體現的價值,以及在當代社會扮演的角色,進而想方設法持續回應與實踐「人本發展的永續性」(A human-centered culture of sustainability)。

【博物之島新訊】美國館藏出售限制放寬再掀爭議,聽聽多位重量級館長的分析

 

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簡稱ICOM)將2022年博物館日主題訂為「博物館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對照大會公布的三項關鍵面向:永續(sustainability)、創新(innovation)、教育(education),恰好呼應AAM提出的趨勢觀察。「教育」作為博物館的重要力量,更是支持社區與當代社會的支柱;博物館因疫情展現更多元的數位創新能量,並回應永續性的支撐。

2019年ICOM在日本京都舉行的年會已拋出博物館新定義提案,雖尚未表決通過,然迄今博物館的定位與價值持續被探討著,ICOM亦未間斷地進行新定義提案的修訂程序與作業,預計在2022年布拉格大會上,能產生博物館新定義。從AAM與ICOM對於2022年的範疇聚焦,可以看到博物館從過去、現在到未來的發展趨勢,在個體與群體、功能與定位、媒介與媒合間,都已然成為支撐著世界的重要力量,相信其價值與意義會持續思考並加以實踐。


資訊來源

 

延伸閱讀:


關鍵字

AAM

你會喜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