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全站搜尋

館所 搜尋結果 : 0 筆

活動 搜尋結果 : 595 筆

金曜講座│尋找文化運動遺落在南方的悸動時刻
【金曜講座-光之進行式】-尋找文化運動遺落在南方的悸動時刻 9/2(五)14:00-16:00 ●地點:高美館地下樓文教大廳 ●主講:陳坤毅│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 ●主持:莊天賜│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研究部資深研究員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為事先掌握參與人數,請先線上報名。 ●備註:若未及(繼續閱讀...)
高砂的翅膀 Wings for Takasago Giyutai【普遍級】
高砂的翅膀 Wings for Takasago Giyutai 放映時間2022.06.04 (六) 14:30 放映地點高雄市電影館2樓 售票金額免費 中文片介 阿美族藝術家希巨.蘇飛與台東的高砂義勇隊後代,隨導演回到巴布亞新幾內亞戰場,製作「高砂的翅膀」紀念碑,祈求戰死異域(繼續閱讀...)
Adam Handler-Near You Someday偶然的相遇個展(免費參觀)
美國藝術家Adam Handler-亞當漢德勒台灣首次個展「Near You Someday偶然的相遇」將於111年6月10日至6月26日在文化部所屬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第3展廳展出,誠摯邀請蒞臨欣賞。 Adam Handler於1986年在紐約皇后區出生,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帕切斯學院藝術史專(繼續閱讀...)
工藝故事屋活動 (108年11月份)
「聽」是兒童吸收文化能量的重要管道,聽故事不僅充滿樂趣,且可激發兒童的創造思考能力,大人們更能藉此說教於無形,與孩子分享正面的想法,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型塑良好的品德。 小朋友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透過故事經驗訊息的輸入與適性引導,學習正確的情緒抒發方式,並可從中感受到愛與溫暖,進而健全兒童心理層面之發(繼續閱讀...)
千古文壇24顆巨星(中)(現場免費自由入場)
講題:千古文壇24顆巨星(中) 講者:馬叔禮先生 主辦單位:台灣國際經典文化協會 協辦單位:日月書院 講座時間:2022年6月14日-8月4日下午1點半-5點 連絡電話:涂小姐:0921-822-079 陳小姐:0958-010-528 游小姐:0933-076-001(繼續閱讀...)
好客劇場(108年3月份)
放映影片: 1.花帔阿獺 2.3D水土保持局-細人仔尋龍(客語發音,中文字幕) 憑票券免費玩VR,凡持好客劇場入場券,即可至第三特展室(兒童館)免費體驗VR遊戲。(繼續閱讀...)
2022花蓮博物館日 5/21歡迎大小朋友一起來
2022花蓮博物館日 5/21歡迎大小朋友一起來 活動日期:111年5月21日(六)上午9:00-下午5:00 活動地點: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大廳及戶外草地(花蓮市文復路6號) 面對疫情,大家是否感到疲憊? 周末假日有多久不曾出門走走? 「2022花蓮博物館日」即將在5月21日(週六)於石雕博物館登場,(繼續閱讀...)
「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展覽配合活動-專題演講:貝聿銘和葛羅培斯-從華東/東海大學到臺灣工藝文化館的現代性反思
「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這個綱領性的標題,源於自包浩斯學校的校友暨師傅符立茲.庫爾(1928年)的一句話;它指涉了藝術、工藝與技術之間界線的消解,一如包浩斯的創辦人華特.葛羅培斯所宣告的一樣;所有的一切都是設計──而現代氛圍的創造,也就造就了現代的人。此係「德國對外文化關係學院」主辦之巡迴展活動內容介(繼續閱讀...)
花點心思遊藝會
本館年度「花之禮讚—四大美術館聯合大展」以藝術創作中的「花卉」為主題,綜合北、中、南三地重要博物館/美術館及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的典藏精品約百餘件於本館盛大展出,目的希望透過跨越450年的臺灣、華夏、日本與西洋藝術家們對花卉靜物的描繪詮釋,縱觀不同文化的獨特與差異性。 延續上述展覽議題,擬就藝術(繼續閱讀...)
阿嬤の花緣子-兔兒漫創意劇作坊(共2場)
阿嬤の花緣子-兔兒漫創意劇作坊 在遠的要命童話莊園,孫女小太陽與阿嬤兩人用愛經營,莊園的太陽花圃中住著擁有幸福魔力 - 花緣子,是嬰兒出生第一個笑聲,撞擊出來的折了翅膀仙子。 莊園裡百花盛開,鳥語伴隨小女孩笑聲,說也奇怪,只要全身無力心情鬱悶,只要走進農場就會精神百倍,瞬間幸福滿滿,因此花緣農場傳(繼續閱讀...)

公告事項 搜尋結果 : 22 筆

史前館重新開幕!新常設展為友善平權與社會議題努力 (來源 : 新訊)
記者:郭冠廷、葉家妤(文化部博物之島國內外資訊專區編輯室)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歷經近3年建築再造與常設展更新,於2023年5月19日舉辦「在這裡 臺灣與世界交會」重新開幕儀式。本次改造重點包含全面更新常設展「臺灣史前史廳」與「南島廳」,並新建適合親子共學的「探索館」,顯示史前館作為(繼續閱讀...)
親近博物館的好日子!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 (來源 : 新訊)
作者:陳又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你知道博物館也有專屬節日嗎?每年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自1977年由國際博物館協會(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舉辦至今,今(繼續閱讀...)
如何防範文物浩劫?美加博物館防災線上資源助你一臂之力 (來源 : 新訊)
作者:劉曉樺(自由作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你有準備緊急逃難背包嗎?遇到火災或地震時,你知道該怎麼辦呢?當我們需要防災知識時,很容易可以在網路上找到防災建議,至於蒐藏重要文物的博物館,又該如何面對可能發生的災難?   加拿大海伍德博物館,洪水下損失(繼續閱讀...)
前往新世界?德國漢堡巴林城移民博物館呈現四百年的美國夢 (來源 : 新訊)
作者:王郁婷(德國萊比錫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研究生) 1850年至1934年間,超過500萬人途經漢堡,移民「新世界」。包含波蘭人、俄羅斯人、羅馬尼亞人及無數猶太人,他們歷經跋涉來到漢堡的維德爾區(Veddel),這裡不是旅程終點,而僅僅是遠大航程前的中繼站。為了遠離家鄉的苦難、宗教與政治(繼續閱讀...)
徜徉於旋律之中!音樂處方箋的療癒三重奏 (來源 : 新訊)
作者:蕭茜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所碩士) 近年,「社交處方箋」[註1]於歐美地區迅速發展,國內也跟進趨勢,由藝文機構率先推動。社交處方箋主要針對因社會和感情需求影響其幸福感、或具慢性疾病之病患,藉由醫護人員開立「處方箋」,再透過媒合者[註2]將病患轉介至非醫療資源,以提(繼續閱讀...)
千里之行,始於「筆」下: ICOM博物館大會攻略!參與經驗和報導技巧講座紀實 (來源 : 專文)
作者:鄭珮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生) 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第26屆大會於2022年8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這是疫情趨緩後舉辦的大型國際博物館盛會,主辦單位為擴大參與,特別採實體與線上同步進行,臺灣也有超過60位博物館專業人士親自前往參與大會。為鼓勵台灣(繼續閱讀...)
沒有月經與陰道,哪來80億人類:博物館為女性生理平權吶喊! (來源 : 新訊)
作者:張慈安(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組研究助理) 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擁有月經,作為自然生理現象,月經卻長期飽受禁忌污名;陰道與陰唇等女性生殖器官,更被大眾噤聲和忌諱。究竟,當代的博物館如何破除迷思、推動女性生理平權?   臺灣小紅厝,呈現你我的月經日常 全球第一個(繼續閱讀...)
正視讓人不安的歷史: 倫敦衛爾康博物館關閉「藥師(the Medicine Man)」常設展 (來源 : 專文)
作者:王欣翮(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與考古學系碩士) 衛爾康博物館(Wellcome Collection)在2022年11月25日於推特宣布,基於館方政策與回應當代潮流,將關閉其常設展「藥師 (the Medicine Man)」。 這座位於英國與歐陸交通要道國王十字車站附近的(繼續閱讀...)
創意與活力不分年齡!「2022博物館創齡行動的實踐與挑戰線上論壇」紀實 (來源 : 專文)
作者:黃琇淩(國立故宮博物院行銷業務處助理研究員) 近年來臺灣的博物館呼應國際潮流,積極推動文化近用、友善平權與社會共融,面對世界人口快速老化的趨勢,許多實證扭轉世人對於「老」等於衰退的看法,重新賦予新的定義。2016年9月臺灣「博物館創齡行動聯盟」成立,開啟了博物館界對長者創意增齡的(繼續閱讀...)
家不只一種!「貧窮家年華」掀開居住日常模樣 (來源 : 專文)
作者:林琮穎(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計畫助理) 「對你來說,家是什麼?」 在都市的光鮮外表下,一群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人們,因為貧困而逐漸被模糊與邊緣化。自2017年起的每年10月〔註1〕,一群位於大臺北地區,在第一線關注無家者、身心障礙者、都市原民、社區、兒童與青年群體等都市貧困(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