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全站搜尋

館所 搜尋結果 : 0 筆

活動 搜尋結果 : 59 筆

【臺灣文學基地】今仔日,做伙kóng臺語!——親子共學及生態走讀(臺北)
     今仔日,做伙kóng臺語!——親子共學及生態走讀   以「今仔日,做伙kóng臺語!」為目標,邀請大小朋友一起大聲說臺語,讓大人引導孩子說台語,並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在玩樂中成長, 從小習慣母語環境,找回屬於自己的母語。 大家一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對孩子/家人/朋友(繼續閱讀...)
食食課課:深溝的午後時光 — 跟著女農巡田水
● 食食課課:深溝的午後時光 — 跟著女農巡田水● 走讀流程| - 作家導賞,閱讀交流會 -  feat.養雞歌音樂分享 《與地共生、給雞唱歌》作者李盈瑩,將於宜蘭人故事館,分享她移居宜蘭半農半寫作的田園日常,是耕作帶來豐富繽紛的感官光譜,是逗趣甜蜜又感傷的養雞觀察,也是真誠清晰的生(繼續閱讀...)
2022年夜飯改造計畫:高中生展覽公服生招募計畫
一、計畫介紹 臺博館自105年起推出「永續年夜飯計畫」,宣導永續海鮮與環境議題,並推廣友善環境消費方式及節慶文化,將生物多樣性保育行動結合環境教育、永續教育,不僅是臺灣再造永續節慶文化的創新作為,更可作為國際博物館社群面對環境變遷議題時的實踐範例,2021年更於南門館推出「永續年夜飯­—人類世(繼續閱讀...)
真善美—方寸間的女性形象特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與郵政博物館共同策劃之「真善美—方寸間的女性形象特展」定於4月1日(五)開幕,展期由4月1日到7月3日,展品包含郵政博物館典藏之國內外女性主題相關郵票,以及史博館提供的精美織品與版畫等文物收藏共37件,包括藝術家林智信老師的13件鄉情版畫以及全長將近5公尺的清代《花鳥刺繡橫(繼續閱讀...)
「兒童繪本區」《雞同鴨講遊寶島》多元文化故事劇場展演活動
壹、前言 本館兒童空間,一直深受國內外民眾喜愛,但為配合本館「建構兒童美術教育領航中心(第二期)工程案」施工期間,另規劃適合兒童使用空間,並營造友善親子、易於親近、舒適、閱讀及自導體驗等美術館氛圍特色,將分成閱讀區、手作區、磁鐵牆、自畫與互畫操作等功能,以做為兒童繪本區及兒童遊戲室暫代空間之所(繼續閱讀...)
【演出延期】臺灣國樂團《國樂頻道~印象南洋》免費推廣音樂會
【活動延期公告】《國樂頻道~印象南洋》 臺灣國樂團《國樂頻道~印象南洋》推廣音樂會,原訂5月18、19、21、22日於臺灣國樂團3202排練廳辦理,因應國內提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警戒至第二級,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示「停辦室外 500 人以上,室內 100 人以上之(繼續閱讀...)
泛南島系列工坊一大王椰葉編織
大王椰子是日治時期所引進的棕櫚科植物,和常見的可可椰子不同,他沒有碩大的果實可供食用,落葉也造成困擾,但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使用它巨大的葉鞘,讓這種在都市常見的植物變成友善環境自然素材的提供者!透過劉哲安老師的巧手,葉鞘將變身為質感容器喔! *以上報名專線:07-5550331#262(人數未(繼續閱讀...)
2019 世界地球日-與野共生(Protect Our Species):城市綠網,從我開始!
響應2019世界地球日主題「與野共生」,本活動將都市綠色廊道、城市農夫、都會鳥類新移民、獨居蜂等主題融入活動規劃,提供民眾對綠色城市的友善環境生活的行動方案。 規劃6大主題活動設計:NGO大集合、農夫市集、地球講堂、影片欣賞、音樂會及手作體驗(提醒您:DIY手作活動須事先報名,部分活動現場繳費(繼續閱讀...)
【臺博「童齡眼👁」】孩子不可思議的展覽觀察力
當我們將相機📷交給孩子時,能發現他們眼中什麼特別的視角呢? 這次,就讓孩子們帶我們走向他們眼中撲朔迷離的世界吧!   好奇孩子的觀察力與想像力到底有多驚人嗎? 為了解兒童及親子觀眾對於「臺灣.我的家」兒童探索展的參觀經驗,特別邀請親子觀眾參與我們的研究計畫。 我們將提(繼續閱讀...)
111年友善平權講座(免費活動)
 本年友善平權講座以「多元與平權」為主題,均為免費活動。活動規劃如下: 講題 時間地點 講者 法律保護妳--新住民台灣媳婦不能不知道的法律基本常識 (繼續閱讀...)

公告事項 搜尋結果 : 24 筆

島嶼博物館,香港「西貢海藝術節」與居民一同訴說地方故事 (來源 : 新訊)
作者:陳瑋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香港以其急速的都會節奏著稱,眾多博物館及大型藝文空間亦多座落於市中心。然而,當地的地質與生態多樣性,碩果僅存的鄉村歷史無疑也是值得保存與推廣的重要資產。為了讓更多本地及海外旅客能夠深入探索,同時體驗新界村落【註釋1】的文化內(繼續閱讀...)
「今天、一年、一生」—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常設展間的沉浸敘事 (來源 : 新訊)
作者:林軒毅(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數位創新中心 助理研究員)、高郁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數位創新中心 專案助理)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們的生活都是如此度過的,未來也會如此。——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   座落於景福宮側、緊(繼續閱讀...)
傾聽需求: 熊本市現代美術館打造友善親近藝術的市民客廳 (來源 : 專文)
作者:陳佳利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陳幸均 (策展人、前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總監) 位於熊本市中心的熊本城,歷經2016年大地震後修復重生,是許多遊客來到日本九州必訪的景點之一,也是九州的精神象徵;附近的百貨商業大樓三樓透明的落地窗上幾個簡潔的英文字:CAMK (Co(繼續閱讀...)
在考古遺址說故事!理查三世遊客中心揭秘停車場下的王室謎團 (來源 : 新訊)
作者:王欣翮(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與考古學系碩士) 挖土機的鏟子往下,一鏟又一鏟,在碰到腿骨後停下來。那位從15世紀便沉眠,甚至被認為消失無蹤的國王,終於在萊斯特市中心的停車場出土。 理查三世是英國在位時間最短的國王,短短兩年統治,便在1485年於博斯沃思之戰(Battle o(繼續閱讀...)
讓自然成為藝術與科學的老師 —— 阿姆斯特丹 Artis Groote Museum 自然史博物館 (來源 : 新訊)
作者:林蔓娟 (阿姆斯特丹市政廳地景建築師) 「這裡曾是個寂靜的展廳,自然被囚禁於玻璃之後。如今,這座博物館化身為一面鏡子,邀請我們反思自我。」 —— Artis Groote Museum   坐落於阿姆斯特丹動物園園區內,(繼續閱讀...)
探索友善近用的多元色彩!香港藝術館兒童教育展 (來源 : 新訊)
作者:陳瑋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香港藝術館於2024年2月推出兒童教育展「細世界明日樂園」(展期至2025年1月1日)。展覽邀請兒童參與策展,同時關注身心障礙觀眾之需求,嘗試打造更具多元友善的藝術觀賞空間。其中,展覽題目出自經典粵語兒歌《世界真細小》,寓意(繼續閱讀...)
歷史正在行動中! 威爾斯聖法根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常設展更新 (來源 : 專文)
作者:應元宜(藝文工作者、倫敦聖馬丁學院敘事環境碩士生) 歷史博物館應該要展示些什麼?如何回應其獨特的歷史脈絡與民族身份?這些問題在威爾斯(Welse,威爾斯語Cymru)顯得尤為重要。威爾斯位於不列顛島的西部,隸屬於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自1536年與英格蘭正式合併以來,便處於(繼續閱讀...)
博物館裡的實驗室!荷蘭NEMO科學博物館動手玩科學 (來源 : 新訊)
作者:賴若欣 (荷蘭萊登大學考古學院文化遺產與博物館學碩士生) 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市中心舊港口區的NEMO科學博物館以其兒童友善的互動展覽著稱,致力於激發觀眾對科學的好奇心與創造力。館內以樓層區分五個展區,包含「現象」(Fenomena)、「科技」(Technium)、「元素」(Ele(繼續閱讀...)
美術館中的體育課!新北市美術館特展揭示運動文化中的社會議題 (來源 : 新訊)
作者:林婷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適逢2024年7月巴黎奧運開幕,新北市美術館策劃「體育課」特展(展期至2024年11月17日),邀請八組國內/外藝術家,透過他們對運動文化的獨特詮釋,探討其中所隱含的社會議題及族群政治,嘗試提供觀眾思考體育文化的別樣視角。 2023(繼續閱讀...)
玩耍對宇宙萬物而言是必要的! 友善兒童與陪伴者的英國Eureka! 國家兒童博物館 (來源 : 專文)
作者:王惇蕙(自由作者) 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博物館 兒童博物館由「兒童」和「博物館」兩個詞彙組成,前者揭示了1980年代新博物館學(New Museology)以來以「人」為中心的典範轉移,不僅關注兒童的學習,近一步拓展到兒童的陪伴者、與兒童有關的社群;後者則是指出社會價值的(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