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白宮歷史的多元面貌,華盛頓人民之家博物館的互動體驗
作者:何慕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考古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
今天是美國大選日!究竟誰將入主白宮呢?在選舉結果揭曉後,有間博物館會隨之更新展示內容。歡迎大家來到位於華盛頓特區、離白宮僅一街之隔的「人民之家」博物館(The People’s House),一窺白宮的神秘面貌。
1790年,美國國會選擇在華盛頓特區建造總統官邸。由詹姆斯・霍本設計的白宮建築於1800年正式落成,並成為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的住所。1814年,白宮在英美戰爭中被英軍燒毀,隨後重建,並於1817年重新啟用。隨著時間推移,白宮經歷多次擴建和改造,逐漸演變成現今的樣貌。
致力於講述白宮歷史的「人民之家」博物館於2024年9月23日正式開幕,由白宮歷史協會設立並營運。【註釋1】由於白宮並未開放一般民眾參觀,除非透過選區民意代表協助申請,每年僅有春、秋兩季的花園開放日得以入內參觀。因此,白宮歷史協會特別設立了「人民之家」博物館,使觀眾可以近距離接觸這個具代表性的政府場所。並以生動活潑的科技展示,呈現白宮故事。
沉浸式體驗,走進總統的日常生活
館方在設計上強調身歷其境的體驗。如白宮房間裝置呈現內部系列空間,搭配動畫展示每個重要的歷史瞬間,並以投影呈現當時人們的活動。其中, 1814年白宮大火的場景,觀眾可見窗戶上火焰升起,感受當時的緊張情境。
展廳「行動中的白宮」(The White House in Action),觀眾可坐在館方特別打造的餐席裝置體驗外交晚宴,欣賞表演、參與貴賓入席與總統入場的盛況。此外,該館最具代表性的橢圓形辦公室,則復刻現任總統拜登的辦公室裝飾佈置,帶領觀眾親身體驗總統的辦公日常。大選後則將隨新任總統調整展示,體現該館別出心裁、與時俱進的設計巧思。
白宮房間裝置呈現各個重要歷史時刻,可透過前方互動螢幕了解每個白宮房間的功能。(何慕凡 攝影)
空間結合宴席餐桌、沉浸式展示親身體驗外交餐會。(何慕凡 攝影)
復刻拜登總統辦公室場景。(何慕凡 攝影)
穿越歷史,參與決策的瞬間!
館方利用數位科技連結觀眾參與,凸顯「人民之家」向公眾開放的理念。如觀眾可參與內閣會議場景,在林肯總統的戰略會議中親自投票,決定歷史的重要瞬間,幫助他判斷是否支援桑特堡(Fort Sumter),進而影響南北戰爭的發生。
除了情境展示,人民之家也透過數位互動讓觀眾理解總統的生活趣聞。展覽設有還原自白宮劇院空間的場景,其中每張座椅各有不同的選項,觀眾入座後可回答許多趣味問題,例如,唯一在白宮舉行結婚的是哪位總統?第一位在白宮飼養寵物狗的總統是誰?
林肯總統的戰略會議(何慕凡 攝影)
聽見白宮幕後人物的聲音
「人民之家」不僅展示權力的象徵,也揭示鮮為人知的白宮員工故事。例如,「人民之聲畫廊」展區(People’s Voices Gallery),觀眾可與白宮工作人員的數位肖像進行互動,認識這群協助白宮日常運行的歷史見證者,包含協助空間佈置的策展人或白宮首位女性廚師等。
更重要的是,館方也呈現歷史上長期被忽視的人物故事。在「物件裡的故事」展區(Stories in Objects),透過觸摸展櫃上的建築器具模型,觀眾可進一步從影片中了解早期建造白宮,被奴役的工匠與勞工的貢獻與處境。
該展區展出許多日常物件,並輔以問題呈現,結合觸摸物件連結相關的影片資訊引導觀眾主動探索。其中也加入許多有趣的物件故事,如以「誰切了這塊起司」為題發問,講述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森收到一塊 1,400 磅的起司故事。【註釋2】
白宮的工作人員肖像畫,可自由與他們互動對話。(何慕凡 攝影)
觸摸物件連動影片,講述建造白宮的被奴役勞動者的故事。(何慕凡 攝影)
「人民之家」以獨特視角結合互動科技呈現白宮歷史。在象徵權力的所在,使我們不僅看見權威的光輝,更見證宏偉歷史背後,平凡人物的奉獻與犧牲。展覽既向過去致敬,也為未來帶來啟示,邀請觀眾挖掘隱於其中的多元面貌,思索民主發展的種種挑戰。
【註釋1】白宮歷史協會是由總統夫人賈桂琳・甘迺迪(Jacqueline Kennedy)於1961年成立的非營利組織,旨在探索與發掘白宮的歷史。
【註釋2】1835年,紐約州農民送給傑克森總統一塊直徑4英尺、重1,400磅的巨型切達起司,以表達對他民主理念的支持。這塊「民主大起司」放在白宮接待廳,散發強烈氣味長達兩年。1837年傑克森總統卸任前夕,邀請民眾進入白宮分享這塊起司。這個故事成為美國民主參與的特殊象徵,展現「人民的白宮」理念。
❚ 執行編輯:謝佳均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