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全站搜尋

館所 搜尋結果 : 0 筆

活動 搜尋結果 : 74 筆

平權繪本有藝思:6月故事導賞
以本區館藏圖書介紹不同障別、性別及多元文化的故事,引導親子更多元認識、體驗、同理、接受並協助身心障礙及多元族群大小朋友。 1.指導單位:文化部 2.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 3.活動日期:111年6月11(六)、18(六)、25 (六) 4.活動對象:親子 5.活動人數(繼續閱讀...)
花蓮縣南區藝術家聯展
花蓮縣文化局為均衡南北藝術資源及落實藝文平權,繼9月美術館辦理之《花蓮縣南區藝術家聯展》後,特別南下至玉里鎮「璞石藝術館」辦理花蓮南區藝術家聯展,由本縣瑞穗鄉、玉里鎮及富里鄉等3地9位藝術家,超過50幅作品展出,目的在彰顯花蓮南區藝術家藝術精湛作品,帶給鄉親近睹當地藝術家大集合的真實面貌。(繼續閱讀...)
性別平權講座
活動名稱:性別平權講座 對象:一般民眾 費用:免費 時間:10/12(五)1400~1600 地點:1展廳視聽室 講題:動物方程式-破除性別刻板印象與反霸凌 講師:江映帆/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講師 講座內容: 從出生那一刻起,性別與刻板印象的影響無所不在 (繼續閱讀...)
藝想號-兒童繪本區108年2月10日(大年初六) 水仙與薔薇的秘密花園兒童劇
水仙與薔薇的秘密花園兒童劇 壹、前言 繪本具有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特性,使用繪本來帶動閱讀,培養親子共讀的閱讀習慣成為一種趨勢。國立臺灣美術館試圖從美感學習的觀點推動繪本閱讀,藝想號-兒童繪本區於108年2月10日大年初六特別規劃兒童劇,結合「花之禮讚—四大美術館聯合大展」以展覽內容改(繼續閱讀...)
111年友善平權講座(免費活動)
 本年友善平權講座以「多元與平權」為主題,均為免費活動。活動規劃如下: 講題 時間地點 講者 法律保護妳--新住民台灣媳婦不能不知道的法律基本常識 (繼續閱讀...)
日茁-工藝生活美學展(金工)
本展以110年苗栗分館工藝推廣班課程,共計六個班別之學員,展出將近60組件之學習成果。分別為金工工坊:金屬加工-首飾設計製作班;漆藝工坊:漆藝研習班(春季及秋季班) ;陶藝工坊:夏日植感-陶藝基礎成型育成班;染織育成中心:藍染蠟染研習班、藍染縫染研習班。學員在工藝講師120個小時的課程中,學習技藝,(繼續閱讀...)
110年工藝培力地方創生計畫-2021地方工藝推廣課程:客家纏花創意設計實作班
報名資格:為了工藝平權與推廣,報名期間原住民、新住民、樂齡(55歲以上)者優先錄取,未額滿則於截止日前7天開放一般民眾報名,依報名順序錄取。本計畫三個課程擇一報名(不得重複報名)。名額15人(7人開班)。 報名時間:即日起~10/8,額滿則提前截止。 報名方式:報名附件請以掛號郵寄並於信封上加註(繼續閱讀...)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2019桃園市臉部平權運動平權書展
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價值,一如每本書都有其獨特精彩的故事。陽光基金會與桃園市立圖書館合作,將於龍岡分館進行臉部平權書展系列活動,邀請您一同閱讀臉譜,支持臉部平權!(繼續閱讀...)
111年友善平權講座(免費活動)
 本年友善平權講座以「多元與平權」為主題,均為免費活動。活動規劃如下: 講題 時間地點 講者 法律保護妳--新住民台灣媳婦不能不知道的法律基本常識 (繼續閱讀...)
111年「傳藝友善 聽障導覽」3-6月活動報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111年「傳藝友善 聽障導覽」報名簡章 一、活動簡介 為提供多元語言服務,本中心特別推出「傳藝友善聽障導覽」活動,希望透過手語導覽,讓聽障朋友能有機會親近、認識傳統藝術,獲得美好的展覽參觀經驗,打造臺灣友善平權的語言環境。導覽內容包含園區、展示館當期展覽、傳統工藝(繼續閱讀...)

公告事項 搜尋結果 : 24 筆

準備環遊世界看展嗎?2023年新開幕博物館精選 (來源 : 新訊)
特約記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術評論工作者) 邁入新冠疫情爆發後的第三年,各國陸續恢復常軌,多間籌備已久的博物館將在2023年盛大開幕──從亞洲、美洲到歐洲,新館舍如火如荼地準備將最精彩的藏品展示給全世界。以下精選3間新博物館,快一探究竟!   (繼續閱讀...)
徜徉於旋律之中!音樂處方箋的療癒三重奏 (來源 : 新訊)
作者:蕭茜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所碩士) 近年,「社交處方箋」[註1]於歐美地區迅速發展,國內也跟進趨勢,由藝文機構率先推動。社交處方箋主要針對因社會和感情需求影響其幸福感、或具慢性疾病之病患,藉由醫護人員開立「處方箋」,再透過媒合者[註2]將病患轉介至非醫療資源,以提(繼續閱讀...)
沒有月經與陰道,哪來80億人類:博物館為女性生理平權吶喊! (來源 : 新訊)
作者:張慈安(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組研究助理) 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擁有月經,作為自然生理現象,月經卻長期飽受禁忌污名;陰道與陰唇等女性生殖器官,更被大眾噤聲和忌諱。究竟,當代的博物館如何破除迷思、推動女性生理平權?   臺灣小紅厝,呈現你我的月經日常 全球第一個(繼續閱讀...)
耳朵的藝文之旅!博物館Podcast以聲音傳播知識與藝術 (來源 : 新訊)
作者:藍敏菁(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附屬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編審、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博物館界鼓勵發展數位創新技術,並非COVID-19疫情後的趨勢。早在1990年,美國博物館聯盟(The 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簡稱AA(繼續閱讀...)
正視讓人不安的歷史: 倫敦衛爾康博物館關閉「藥師(the Medicine Man)」常設展 (來源 : 專文)
作者:王欣翮(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與考古學系碩士) 衛爾康博物館(Wellcome Collection)在2022年11月25日於推特宣布,基於館方政策與回應當代潮流,將關閉其常設展「藥師 (the Medicine Man)」。 這座位於英國與歐陸交通要道國王十字車站附近的(繼續閱讀...)
殖民建築中的平權故事?澳洲舊財政部大樓博物館歷史展示 (來源 : 專文)
記者:謝佳均(博物之島特約記者)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22年博物館文化民主國際研討會以「參與、合作、近用、平權」為主題,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一同探討博物館如何在不同面向的實務工作中實踐文化民主(cultural democracy),並關注博物館與社區、多元團體的合作,以及藏品開放近(繼續閱讀...)
失智者的音樂饗宴!國家交響樂團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推出「音樂會處方箋」 (來源 : 新訊)
作者:蕭茜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本文部分圖片由國家交響樂團授權使用 一場音樂會,也能成為失智者的處方箋?「社交處方箋」[註1]作為失智症患者之非藥物治療方式已於國外行之有年,目前我國藝文場館及醫療院所也紛紛合作,投入社交處方箋的熱潮,藉由醫護人員轉(繼續閱讀...)
創意與活力不分年齡!「2022博物館創齡行動的實踐與挑戰線上論壇」紀實 (來源 : 專文)
作者:黃琇淩(國立故宮博物院行銷業務處助理研究員) 近年來臺灣的博物館呼應國際潮流,積極推動文化近用、友善平權與社會共融,面對世界人口快速老化的趨勢,許多實證扭轉世人對於「老」等於衰退的看法,重新賦予新的定義。2016年9月臺灣「博物館創齡行動聯盟」成立,開啟了博物館界對長者創意增齡的(繼續閱讀...)
家不只一種!「貧窮家年華」掀開居住日常模樣 (來源 : 專文)
作者:林琮穎(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計畫助理) 「對你來說,家是什麼?」 在都市的光鮮外表下,一群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人們,因為貧困而逐漸被模糊與邊緣化。自2017年起的每年10月〔註1〕,一群位於大臺北地區,在第一線關注無家者、身心障礙者、都市原民、社區、兒童與青年群體等都市貧困(繼續閱讀...)
Let’s take action!當博物館與公民一齊行動 (來源 : 新訊)
作者:高郁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 為事件發聲,讓歷史說話! 第26屆國際博物館大會(2022 ICOM)的主題「The Power of Museums」是21世紀博物館員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在我們所處的公民社會中,民主、多元共融、永續等思潮備受重視,而戰爭、極權、(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