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的展示綠化實踐 「她和她的少女時代」典藏織品展
撰文/攝影:林慧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劇藝發展組助理研究員)
根據文化部統計,接受輔導的地方文化館約399 處。* 專業與人力不足、經費短缺是這些館所普遍存在的問題,其中具備收藏功能的館舍,在無力維持適當管理的情況下,為降低文物劣化風險,通常會選擇避免文物出庫展示,以確保文物安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7至2018年間推出的「她和她的少女時代—典藏織品展」,以有限的經費與資源,透過資源物品再利用等辦法降低展示製作成本,克服歷史建物老舊、彌補展場環境不足等先天限制,不僅達到展示綠化之目的,也使典藏文物在暌違外界十二年後重新獲得展示的機會,透過展示獲得新生命。
「她」展出清代中晚期至日本時代(西元1860-1945年)移民臺灣的閩籍漢人衣飾為主,搭配少數家飾繡品,總計展出102件文物。屬性包含織品、紙質及金屬等。為降低製作成本,刻意留用前一檔展覽的部分隔間、小型展櫃、館內資源物品,將展覽經費集中在獨立密閉式展櫃的製作。前展留用的展櫃及資源物品,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靜置觀察,確認無蟲害、霉害等劣化因子,方能配合新展展示風格於表面塗無甲醛漆或包覆未含添加物的棉、麻纖維,用來放置或支撐文物。在溫濕度控制方面,因館舍經費不足,空調僅於開館時間運轉,為解決空調啟動與關閉時令溫濕度驟升或驟降的問題,大型展櫃內另隔出小間放置家用除濕機,搭配小型風扇提升櫃內循環效能,輔以調濕劑在無空調期間維持櫃內環境的穩定。
展示背牆上可見直式回風口及風扇,前方展示台均為資源物品。攝/林慧芬
重新上漆的資源物品展台搭配訂製構件展出,圖文板後方放置除濕機。攝/林慧芬
架高繃布台下方放置調濕劑,展櫃左上方為顯示型溫濕度計。攝/林慧芬
「她」展的展示規劃、材質選用,文物揀擇、展陳方式、展示構件的設計製作等皆由專業經驗豐富的文物保存老師指導與協助,經2個月的檢視、記錄、換件、修復等過程,決定展出物件,而後進行文物展陳形式的討論、設計與丈量,為每件文物量身訂做支撐架。展出期間由於館舍可記錄式溫濕度計數量有限,另於展櫃內配置簡易型溫濕度計,展場人員隨時檢視、記錄、更換除濕劑以維持展示櫃內環境。
地方館財政困難,但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材料仍有機會取代高價材料或設備,達到維持展出環境穩定的目的,除了可讓長期存放在庫房的文物有機會再活起來,呈現於觀眾面前,亦為博物館永續發展之一環。
*參考資料:
104年版文化部推動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
更多: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2017.11.17) 【新聞稿】她和她的少女時代 高史博典藏織品展 (Facebook)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 (2012) 林慧芬 博物館特展發展永續設計策略之初探
首圖來源;CC BY 2.0
♦本篇新訊將同步刊登在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國內外資訊
201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