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博物館帶去教室?博物館資源箱學習大禮包!
作者:王惇蕙(新竹市兒童探索館管理主任)
博物館過去以「保存人類文明」為己任,隨著現代「以人為主」的倡議升起,逐漸鬆綁對物的執念,利用各種有趣的詮釋方法與人們建立連結、向大眾生活靠攏。2019年疫情時代開始,人與人恪守「社交距離」,各家博物館在被迫閉館的狀態下,紛紛藉由無遠弗屆的網路,推出五花八門的線上學習資源,期盼在煩悶而侷限的幽微日常裡,成為人們期待雀躍的那道微光。
2022年後疫情時代到來,孩子們返回學校、大人們也回歸辦公室,博物館除了以線上資源持續照料人們的心靈,更希望進入學校等實體空間,創造人際互動、傳達館舍理念。其中,「資源箱」正是博物館熱愛的方法:博物館資源箱具備方便移動、可補充更換內容物品的特質,不只把博物館資源帶到更多孩子面前,也賦權給孩子使用與詮釋博物館資源的機會,最可貴的是點燃孩子的博物館的興趣,進而培養更多未來的潛在觀眾。
臺灣現有的博物館資源箱,大多以學校的學習者與教學者為目標,教學者可依據授課需要向館舍申請。大多數資源箱除了五花八門的教具,另有教案、延伸參考資料等配備,既減輕教學者備課負擔,並能據此延展出更多有趣的課程內容。以下分別介紹歷史、自然、工藝、考古、藝術主題資源箱,提供各位熱血的教學者參考,也期待未來有更多館舍投入!
歷史主題
想設身處地了解臺灣史的各種角色?你可以選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資源箱,體會移民、原住民、臺灣女性的處境,加深歷史印象;而重要且普世的人權價值,國家人權博物館推出人權素養教具箱,透過「行過黑暗之路」、「人權巧克力」等多元感官刺激,讓使用者深刻體悟人權的可貴;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資源箱則以市集、織品等主題,跨越古今與地域,鼓勵孩子認識並尊重多元文化。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資源箱「臺灣女子非常好」,讓學習者瞭解臺灣女性的處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授權)
國家人權博物館教具「行過黑暗之路」透過「地墊體驗」,讓學生用身體感受關押、審訊、判決的白色恐怖處置流程。(國家人權博物館 提供)
自然主題
如何將海洋與科學帶進教室?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不只把標本帶到孩子眼前,更藉由標本延伸對自然環境的關懷,宣傳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鯊魚行動展示箱」透過模型、許多種類的鯊魚牙齒標本和卵鞘標本,讓學員揭開鯊魚的各種秘密。(圖片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鯊魚行動教具箱教具)
工藝主題
工藝往往與在地資源緊密結合,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與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紛紛以各館的專業主題出發——玻璃、陶瓷和木藝,透過資源箱,讓孩子了解成長之地最引以為傲的產業發展。
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教具箱包含玻璃產業歷史、生活中的玻璃與藝術中的玻璃3個主題,期待讓在地學子對新竹玻璃文化有更深的認識與體驗。(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 授權)
考古主題
你是否曾經有「挖恐龍」的偉大夢想呢?考古學是一門專業,其發掘方法、資料分析極為細緻,透過科學方式重現史前的生活。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不只要告訴兒童「史前文化是什麼」,更希望透過資源箱讓他們認識考古學——人類學家不只坐在安樂椅,而是在穿梭在教室之中!
蘭陽博物館「考古教具箱-舌尖上的史前時代」,讓學生認識史前人類食用的貝類。(蘭陽博物館 授權)
藝術主題
藝術有各式各樣的呈現方式,文學、電影都是其中一種。國立臺灣文學館透過感官資源箱,希望將文學的美好分享給更多夥伴(創齡、視障、聽障、失智),提供我們在文字俯拾皆是的日常,找到靈感;總是看電影獲得幸福感,有沒有想過創作電影、獲得的成就感呢?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以導演角度分解電影,讓孩子認識製作電影的大小趣味。
國立臺灣文學館「失智社群文學資源箱」運用音樂治療/輔療的方法,將文學融入「時代記憶歌單」,讓失智者可透過觀看與聆聽觸發生命記憶,建立鮮明立體的文學意象。(國立臺灣文學館 提供)
主題 |
特色 |
館舍 |
對象 |
內容 |
歷史 |
國小 國中 |
|
||
國小(5-6級) 國中 高中 |
|
|||
國小 國中 |
|
|||
自然 |
生物 |
學校教師 社區協會 公家機關 |
|
|
科學 |
國中教師(培訓後才可申請教具箱) |
|
||
工藝 |
- |
國小 國中 以新北市優先 |
|
|
地方 限定 |
桃園市學校機關 |
|
||
新竹市國小 |
|
|||
考古 |
- |
國小 國中 高中 |
|
|
地方 限定 |
宜蘭縣國小 宜蘭縣國中 |
|
||
藝術 |
文學 |
創齡 視障 聽障 失智 兒少 |
|
|
電影 |
國小 |
|
執行編輯:郭冠廷
資訊來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