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的歸途:格陵蘭島的實驗性視覺返還計畫
作者:林亭吟(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研究生)
當代西方博物館走向文化平權、去殖民與博物館行動主義等趨勢,正視海外殖民主義侵略過往的歷史,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其中,牽涉族群情感、文物保護,並具高度政治敏感性的「文物返還」成為新的挑戰。
鄰近北極圈的格陵蘭島,長期受到西方現代化、工業化與資本主義影響,使島嶼東部因紐特人(Inuit)狩獵村的文化保存岌岌可危。2007年,荷蘭與格陵蘭島共同合作「Roots2Share」計畫,旨在突破政治、地緣與時間的限制,讓留存在海外的文化遺產得以與原生社群共享。透過視覺返還(visual repatriation)方式,將典藏於荷蘭,由人類學家研究採集的影像記錄進行掃描,並上傳於計畫網站;而格陵蘭人可以經由此網站,替照片加上個人故事,共享彼此的記憶,藉此重新找回族群知識與在地文化。
Roots2Share網站截圖。左邊是掃描上傳的圖片,右邊可供使用者新增文章或評論。可惜Roots2Share網站目前無法順利進入,僅藉由當時計畫主持人的文章一窺使用模式。(來源:Cunera Buijs)
Roots2Share計畫:視覺返還的實踐與希望
計畫於2007年展開,共有四間博物館參與:萊頓國家民族學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格陵蘭國家博物館與檔案館(Greenland National Museum & Archives)、海牙博物館(Museon)以及阿馬薩利克博物館(Ammassalik Museum)。
在計畫中,民眾能夠透過雲端看到舊時打獵的照片,且進一步分享打獵技術;看見過世的親人,則回想起家族的歷史;也有人反思自己的菸酒習慣,發現與大環境的變化有密切關聯。照片使當代格陵蘭人能與過往的記憶、人群、歷史連結,並看見與反思環境和文化的變遷,伴隨計畫,愈來愈多的族群知識被公開分享、紀錄,成為未來的知識。
狩獵村Diilerilaaq當地的兒童利用Roots2Share照片,舉辦工作坊並瞭解在地傳統文化。(Credit:Cunera Buijs)
* * *Roots2Share計畫YouTube影片* * *
影像刺激回憶,此視覺返還結合能自由替照片增添文章與意見的方式,讓東格陵蘭人共創新的集體記憶,或說——那些「不曾被真正說出口的隱藏歷史」成為了族群的公共歷史,過往缺乏的紀錄在此真正補足。人們擁有了發言權,世代之間也藉由一張張的照片得以互相交流,達成新的理解與再認識。
孫女Susani Umerineq協助祖母Thomasine把故事寫在Roots2Share的網站上,成為世代交流的契機(來源:Diederik Veerman。攝於東格陵蘭Tasiilaq,2011年5月。)
長路漫漫:走過破冰的歸途
Roots2Share可以說是一個實驗性的計畫,其試圖挑戰文物返還的新形式,讓邊緣族群的聲音有機會被聽見,也促使我們思考物件乘載的意涵與情感。視覺返還乍聽之下並非複雜的概念,它雖有一定的局限性,卻也規避了實體物件返還的政治性衝突,以及博物館間對文物所有權的辯論。藉由本案例,使我們反思長期以來殖民者與少數族群間權力的不對等,並作為博物館與社會分享詮釋權的實例。
資訊來源
- Buijs, Cunera. (2016). Museum collection decolonization and indigenous cultural heritage in an island community: East Greenland and the ‘Roots 2 Share’ Photo Project. Island Studies Journal, 11(2), 537-560.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0490775
- Buijs, Cunera & Rosing Jakobsen, Aviâja (2011). The Nooter photo collection and the Roots2Share project of museums in Greenland and the Netherlands. Études Inuit Studies, 35(1/2), 165-186.
- 主視覺 Photo by Barni1 on 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