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閒步昔日時光—新芳春茶行「日日大稻埕:大稻埕歷史照片特展」

2023/05/29
閱讀數 : 1252

作者:戴秉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臺北民生西路上佇立著一幢歷史悠久的建築,黃色面磚與檜木門扉相互映照,門上題有「芳尋顧渚」、「春採蒙山」二句聯對,它是新芳春茶行,臺北市少數保存狀況良好的住商混合洋樓[註1],自1934年落成後,見證長達70年臺灣茶葉發展史的興衰。

新芳春茶行採閩南式三進建築形式,結合住商兩種不同機能,現今轉為博物館營運使用,目前正展出《日日大稻埕:大稻埕歷史照片特展》(2023/4/12-8/31),展覽與《彩繪李火增》及《看見李火增》系列書籍作家王佐榮合作,以日治時期著名攝影師李火增[註2]攝影,與後期經考證歷史色彩所完成的數位上色彩繪照片為定錨點,重返1935至1945年間大稻埕的繁榮景象。

《日日大稻埕:大稻埕歷史照片特展》於今年四月正式開展,以攝影家李火增所拍攝,與後期彩繪上色照片為特展主軸,呈現1935至1945年間大稻埕的風貌。(戴秉儒 攝影)

 

時代復返:李火增鏡頭中的社會百態

本次特展分為「踅街(se̍h-ke)」、「厝邊日常」和「摩登浪潮」三個部分,除了呈現當時大稻埕地區富裕人家參與文化活動的景況,更多將視野轉向一般市井小民的生活態樣。

在「踅街」展區中,策展團隊建成圓環蓄水池,並以釣魚線懸吊方式[註3]展示攝影作品,創造環繞式的參觀路線。(新芳春茶行策展團隊 提供)

「踅街」展區呈現李火增在街頭捕捉的影像,藉由遠近景的交錯展示方式,讓觀者在觀看作品時,視覺處於不斷移轉的狀態。(新芳春茶行策展團隊 提供)

 

第一展區「踅街」入口,一座由S磚與TR磚組成的圓環蓄水池映入眼簾,邀請觀眾閒步穿梭在照片之間,創造猶如「踅街」的移動經驗。展區也藉由遠景(大稻埕周圍環境與街景概況),與近景(以攤販為拍攝主體,呈現職人鮮明且立體之樣貌)的交錯,讓觀眾的視覺體驗處於時而移轉、時而暫留的狀態。
此次特展之「厝邊日常」展區規劃於二樓二進位置,與原先王家生活常設展共同展出。(新芳春茶行策展團隊 提供)

 

「厝邊日常」展區則以五幅黑白原件、五幅彩繪上色照片為主軸,呈現李火增對於當時大稻埕周圍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捕捉。透過李火增的鏡頭,可以管窺戰時日本政府對臺灣人民的影響。例如:皇民化運動下,街頭出現縫製「千人針」的場景和奉公會宣導活動等。除此之外,也展出相對輕鬆的日常切片,如孩童嬉戲、新人迎娶、慶典佳節等照片。藉由便攜的35釐米相機,李火增善於捕捉瞬時性的當下,展現其細膩與觀察入微的一面。

策展團隊特別於「摩登浪潮」展區右側規劃彩繪新芳春彩繪區,邀請觀者繪製出心目中新芳春茶行的樣貌。(新芳春茶行策展團隊 提供)

 

最後「摩登浪潮」展區,旋即將視角轉向富裕人家的文化活動,舉凡酒館裡的杯酒言歡、「珈琲店」女給[註4]的工作特寫、攝影愛好者進行的「出張寫真」(即現今的外拍文化)皆是李火增攝獵的主題。他善用鏡頭的光學特性(視覺壓縮、變形與景深效果),除了更貼近被攝者外,也在照片中塑造一種劇場般的氛圍。

 

歷史照片中的潛影與顯影

李火增善於捕捉1930至1940年代市井小民及士紳階級的日常風景,對臺灣攝影史及臺北城區的歷史構築,具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性。照片呈現的街道巷弄、建築與人物互動,彷彿在展場內繫上一條條隱形的線,不斷召喚觀眾進行一趟穿越歷史的復返之旅。

李火增《食堂過客/往来の人々》。(王佐榮 授權提供)

李火增《新舊對照》。(王佐榮 授權提供)

 

然而,筆者觀看展場照片時,除了觀察日治時期西化思潮的引入,也發掘權力與規訓所刻下的痕跡。如《新舊對照》照片內,日本當局透過生活新舊劃分的標語文宣,隱性地對臺灣人民進行風俗教化,以摒除舊慣、崇尚文明與進步為目標。這些「殖民現代性」的細節,如同底片拍攝完、尚未沖洗前感光乳劑上的「潛影」,需經過觀者不斷進行顯影,使銀粒子堆砌成清晰可見的影像,讓歷史照片中每一個細節得以被照亮。

 

執行編輯:郭冠廷


  • 註釋1:新芳春茶行一、二樓為茶葉外銷與產製空間(包含撿茶、風選、焙籠與儲藏等),三樓為王家日常生活起居空間,於2005年經臺北市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2009年指定為市定古蹟。2011年,由興富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長達四年的古蹟修復工程,最終在2015年修復完成,並於隔年正式對外開放。
  • 註釋2:李火增(1912-1975),出生於臺北市繁榮的建成町(現今天水路一帶),父親李金恭經營中藥行與藥材買賣事業有成,家事相當顯赫。然李火增並未繼續中藥行事業,而是醉心於攝影,時常帶著萊卡相機走訪大街小巷,捕捉日治時期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面向,是臺灣攝影史和臺北城區的歷史建構中十分重要的瑰寶。
  • 註釋3:新芳春茶行受文資相關法令規範,無法採以釘牆方式展示作品,因此策展團隊在二樓特展空間上方木圓桁間添加訂製的木板,並以釣魚線懸掛方式展示。
  • 註釋 4:日治時期的珈琲店(カフェー),不僅提供咖啡,也提供各式洋酒及下酒菜,而店內陪伴顧客的女性服務生稱之為「女給」。在珈琲店消費的顧客非僅只是滿足口腹之慾,大多是沉浸在女給為核心所塑造的曖昧氛圍裡。

 


資訊來源

延伸閱讀:


關鍵字

你會喜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