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著色本舒緩壓力-在博物館 用藝術教育/治療找回能量
撰文: 王惇蕙(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
自2015年起,為大人設計的著色本時常佔據電商亞馬遜 (Amazon) 的賣座清單,甚至造成全球色鉛筆供不應求的現象。無論正反方評價為何,研究證實使用著色本確實能減輕整日累積的壓力。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創作隨著高中藝術教育課程的結束而終止,隨著年歲漸增更加不相信自己有創作的能力。然而,美國藝術治療協會(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主席 Dr. Christianne Strang 指出「當人們找到方法─屬於自身連結創意的創作方法,就能擁有相當大的能量。」
和藝術產生連結、參與其中時,人們能將負面情緒轉化成正面且具建設性的內容,這過程稱為昇華(sublimation);昇華的過程中,完成了自我照護(self-care)。然而,如果面臨更深層的的問題,還是得求助藝術治療師。
藝術治療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的藝術家、紅十字會志工、職業治療師用此治療士兵的創傷後壓力症(PTSD)。藝術治療強調心(mind)、身(body)、靈(spirit)的結合,以創作的方式幫助人們更了解自己的狀態與需求。而藝術治療有別於職能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活動治療(activity therapy)、娛樂治療(recreation therapy)等,除了幫助人們減輕壓力和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也希望讓個人在自我容忍限度內,以適度的壓力達到行為改變、情緒修復、個人成長、人際改善等。
無論是用藝術自我照護或是接受專業的藝術治療,藝術都可以幫助人們緩解情緒和紓解壓力。Kaimal, Ray, Muniz 於2016年的研究指出:75%的受試者在45分鐘創作之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能有效降低;創作能產生自信心與滿足感;以往的經驗,如知識(knowledge)、技能(skill)並非必備條件,因為真實的自我表現(self-expression)才是重點。
回到著色本的議題,相較其他藝術,著色本似乎和創作無太多關聯。「但其實每次著色前,人們都需要做很多有關創作的決定:用什麼素材?平面或立體?線和線之間的怎麼處理?這些都是和藝術產生連結的方式」Kaimal如是說。
綜論以上,自我照護相對簡單,人們可以透過多方的嘗試,尋找和藝術的連結,在創作的過程中達到自我照護的效果。而藝術治療的部分,除了透過專業藝術治療師,國外的博物館/美術館亦積極參與藝術治療的議題,如加拿大蒙特婁美術館與加拿大法語區醫生公會合作,醫生可以開立有「藝術處方箋」;英國也預計在2023年全面執行預防性的藝術治療和休閒活動的「社會處方箋」。在臺灣,博物館/美術館嘗試以社會模式(social model)取代醫療模式(medical model)辦理藝術教育治療,如國立臺灣美術館為失智症患者規劃一系列的藝術教育治療,透過藝術發揮潛力、建立自信。
資訊來源
- Refinery29 (2019.1.1) Kate Dwyer, How Creating Art Can Help Reduce Stress
- Verywell Mind (2018.11.1) Elizabeth Scott, Art Therapy and Mandala Magic: These Books Can Bring Inner Peace
- Artnet News (2018.1.8) Rachel Corbett, Good News, Doodlers! Psychologists Say Adult Coloring Books Actually Do Lower Stress
- Kaimal, G., Ray, K., & Muniz, J. (2016). Reduction of cortisol levels and participants’ responses following art making. Art Therapy 33 (2) 74-80.
- Psychology Today (2016.6.28) Cathy Malchiodi, Art Making and Stress Reduction
- Quartz (2016.4.24) Thu-Huong Ha, America’s obsession with adult coloring is a cry for help
- Independent (2016.3.21) Alexandra Sims, Adult colouring book craze prompts global pencil shortage
- 博物之島 (2018.11.22) 謝文馨 「參觀博物館」可望成為英國醫師處方箋
- UDN 轉角國際 (2018.10.26) 有病就來美術館!加拿大醫界「藝術處方箋」的跨界實驗
- 博物館學季刊 (2016.7) 吳麗娟 藝術即治療—美術館取向的藝術教育治療試辦經驗分享
- 臺灣藝術治療協會 關於藝術治療
- 國立台灣美術館 (2015.10.5) 「老當藝壯-美術館與我」藝術治療團體活動資料照; (2017.11.22) 「老當藝壯」紀錄短片; 2019年「老當藝壯—親子共學工作坊」場次表
- 首圖來源
延伸閱讀:
♦本篇新訊將同步刊登在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國內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