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考古,其實離我們很近:花蓮考古館以遊戲互動傳遞史前文化

2023/11/30
閱讀數 : 661

作者:葉家妤(自由作者)、郭冠廷(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助理研究員)


這棟建築是豐田市場,還是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呢?

2021年開幕的花蓮縣考古博物館(以下簡稱考古館),館舍鄰近史前臺灣最大的玉器製造工坊「豐田地區」,以蒐藏與保存花蓮考古文化資產為核心宗旨。翻新市場建築設立,考古館招牌懸空於建築入口處,其後保留嵌入牆上的「壽豐鄉公共造產豐田市場(建於1986年)」石刻字樣,猶如兩個時空重疊,顯露考古發掘、紀錄昔日生活痕跡的精神。目前館內「出土文物常設展」及開放式庫房展示區,適合全齡觀眾與多元族群參訪。


【博物之島新訊】史前館重新開幕!新常設展為友善平權與社會議題努力


體驗考古學家的尋寶過程

「出土文物常設展」包含三個展區:偵探考古的世界、透視史前的花蓮、穿越時空的啟示。走入「偵探考古的世界」,展區佈置為木質調的考古學家書房,黑板上可見花蓮各處考古遺址的介紹,一旁桌面則結合投影互動,放置著文物、紀錄冊與手套,令人想要一探究竟。

當觀眾觸碰書桌上的蛙形玉飾、琉璃珠等仿製品〔註釋1〕開啟互動裝置,便如同翻開考古學家的田野筆記,步步理解文物的用途、製作技術等細節。此外,展區中的巨型金色沙漏,兩端分別為史前及現今人們的居所,當沙漏轉向任何一邊,居所會在時間流逝下被沙礫淹沒,猶如考古挖掘與時間賽跑的日常!

「偵探考古的世界」展區中考古學家的書房。(郭冠廷 攝影)

展覽透過沙漏裝置,呈現考古與時間競賽、搶救文物的行動。(葉家妤 攝影)

 

層層堆疊的木箱,裡頭鋪有報紙、再整齊擺放貼上記號的石塊,觀眾接著進入了考古學家的工作室。此區以插圖解析「如何發現遺址?」、「考古田野調查流程」,閱讀起來清晰易瞭。展區中可見多種測量與發掘工具,如:經緯儀、捲尺、鏟子、畚箕等,為觀眾揭開考古工作的流程,語音導覽也減少了教條式介紹,輕鬆呈現生活物件如何作為發掘法寶——例如清潔文物沙塵的牙刷,並向觀眾提問「有哪些考古工具,是現場沒有展示的?」引導民眾觀察展覽內容。


【博物之島專文】從國際交流到為愛朗讀: 游貞華談和西都原考古博物館的合作與文化平權實踐


展區模仿考古學家的工作室設計,大小觀眾可以站在鏡子前「試穿」考古學家的服裝。(郭冠廷 攝影)

 

從史前物件,反思我們該留下什麼?

接續,「透視史前的花蓮」展區則以物件為主角,從遺址分佈、史前生活區分子題,觀眾能藉由遺址文化層,探索不同地理環境與時代的生存方式。例如館方將累積近四千年的花岡山遺址界牆〔註釋2〕搬至展場,觀眾得以感受考古學家如何在探坑內,觀察並紀錄各文化層的遺跡。本區也透過簡易的線條插圖與人型壓克力模型,說明物件使用方式,並嘗試與現今生活連結,如展版述說火燒石堆飲食,就像流傳至今的「石頭火鍋」,使觀眾得藉著想像、親近史前生活。

「透視史前的花蓮」展區以物件為主角,除仿照「仿花岡山遺址考古現場」,並搭配互動裝置吸引觀眾。圖中左後方為花岡山界牆。(郭冠廷 攝影)

 

論及科學檢測分析,更是現代考古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幫手!「穿越時空的啟示」展區同樣善用觸控互動裝置,說明考古學家如何使用拉曼光譜儀,檢測陶片來源以及人骨的年齡與性別。來到展覽尾聲,堆滿現代垃圾的「未來考古遺址」令人反思:今日留下的一切,將成為後代發掘而得的資訊、想像與感受。未來人類透過考古,又會如何定義我們?


【博物之島專文】喚醒沉睡千年的先人—南科考古館「我們活過」特展讓人骨訴說史前故事


展覽尾聲提供大眾反思何謂歷史文物的啟示。(郭冠廷 攝影)

 

考古,可以成為你我的日常!

目前考古館語音導覽包含:華、臺、客、英、阿美族及太魯閣族多種語言,致力落實語言友善,而「陶玉裡說書-開放式庫房考古遺物典藏展」更作為國內較少見的考古文物開放式典藏庫,使文物不再緊鎖於庫房。館內1樓並設立親子友善的考古沙坑體驗區,配合教育人員及學習單,經由低科技互動裝置輕鬆地向親子觀眾傳遞考古知識,館方更經常推出考古體驗團隊,均為考古教育努力。

整體而言,筆者觀察花蓮縣考古館善於透過遊戲互動、多語導覽和活潑易讀的展示設計等方式,積極推動考古學與大眾近用,成為述說花蓮縣史前文化的重要據點。

考古館開放式典藏展示利用通透玻璃,展示典藏品。(郭冠廷 攝影)

館內設有親子友善的考古沙坑體驗區,配合教育人員及學習單,輕鬆地向親子觀眾傳遞考古知識。下圖為館方「與你相玉」考古教具箱,積極推動考古教育。(郭冠廷 攝影)


註釋:

  • 註釋1:蛙形玉飾全名「花岡山文化蛙形玉飾」,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花岡山文化(距今約2800-2300年前)。玉質潤澤,列為國寶,目前典藏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註釋2:界牆為考古工作向下挖掘探坑時,探坑的縱剖面。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訊來源

參考資料:

延伸資訊:


關鍵字

你會喜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