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全球博物館教育活動的創意激盪!2022年ICOM-CECA「最佳實踐獎」案例與反思 2022ICOM布拉格大會系列報導

2022/09/19
閱讀數 : 1201

記者:葉家妤、郭冠廷(文化部博物之島國內外資訊專區編輯室)


疫情之後,你對博物館教育活動有什麼想像?國際博物館協會教育與文化活動委員會(ICOM Committee for Education and Cultural Action,以下簡稱ICOM-CECA)2022年度「最佳實踐獎」(Best Practice),前5名獲獎單位於ICOM布拉格大會分享精彩案例。面對後疫情時代,各地博物館如何在借重科技與網路技術之餘,重建人與人、人與物件的真實交流?教育活動若無科技設備的輔助,又該如何誘發當代兒童、青少年的學習動機呢?

ICOM-CECA主席(中)與獲2022年「最佳實踐獎」之館所館員合影。(郭冠廷 攝影)

 

音樂力量無限大!法國「醫院音樂盒」館外服務

法國音樂博物館(Musée de la musique)自2018年起,透過「舒緩身心的醫院音樂盒」(La Boîte à musique, un dispositif de médiation à l’hôpital)活動,針對心理障礙與自閉症兒童,由館員、巴黎愛樂樂團與醫院工作人員跨領域合作,共同開發含多種樂器的「音樂盒教具箱」,將博物館典藏樂器帶出館外,以工作坊形式在醫院進行近用。

館方也在醫院內不定期舉辦小型音樂會,並開設音樂藝術治療門診,支持患者、帶來更溫暖的醫療經驗。根據館方研究發現,音樂計畫能提升兒童患者的記憶、專注力、社交、情感交流與自信心,呈現博物館與醫院密切合作的醫療優勢。

* * *「醫院裡舒緩身心的音樂盒」—YouTube活動影片 * * *

 

來跟國父聊天?新加坡館舍的數位學習

身為實踐獎常勝軍的新加坡博物館,本次由孫中山南洋紀念館與國家文物局同時上榜。前者開發「數據驅動機器人聊天互動遊戲」(Data-driven Chatbot Interactive Game),以手機為媒介,設計機器人聊天網頁,經由孫中山卡通版角色與觀眾一來一往「聊」展覽,達到數位學習目的。


孫中山南洋紀念館以正在展出的展覽為主題,提供參與者化身為文化遺產尋寶獵人(Heritage Hunt)的情境,設計20道展覽解謎提問,在參觀過程中增加學習趣味性。若以手機開啟遊戲介面,首先可選擇欲取得的館所資訊(如左圖),若點選Play選項裡的Heritage Hunt,則能開始遊戲(如右圖)。(Screenshot of Vouch interactive chatbot, with permission from Sun Yat Sen Nanyang Memorial Hall)

 

而來自新加坡國家文物局的Joanne Chen表示,他們冀望與學校長期合作,將文化遺產學習融入課程。近年文物局針對13至16歲的國、高中生設計「文化遺產軌跡虛擬館校合作計畫」(Virtual Heritage Trail Programme for Specialised Schools),提供兩種數位學習文化遺產的方式,讓教師運用於課堂。第一種線上模式是由導覽人員現場直播,帶領教室裡的學生參觀文化遺產,當中,學生可與導覽人員進行即時問答互動;第二種線下模式則是播放預錄的文化遺產戲劇導覽。根據活動評量,能與學生立即問答的直播導覽更獲得青睞,顯示真實交流的深刻影響力。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為受疫情影響而不便前往文化遺產參訪的學生,開發現場直播與戲劇導覽,圖為兩種模式的評量比較。(Image courtesy of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Outreach,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擺脫科技「束縛」!檳城博物館與青少年翻轉典藏詮釋

然而,若沒有科技設備支援,館舍就無法進行有趣的教育活動了嗎?針對肯亞博物館教育人員的提問,來自馬來西亞檳城博物館委員會(Penang State Museum Board)的Mohamad Haryany透過案例強調,「沒有科技、沒有教師」也能創造好玩、有教育性質的工作坊。

Mohamad Haryany以「會說話的物件:透過年輕的雙眼觀看」(Talking Object; Seeing Through Young Eyes)活動,介紹博物館如何鼓勵青少年重新閱讀藏品。在沒有正確解答的過程中,青少年純粹以藏品為靈感,打造全新作品。例如將細緻刺繡的盒子文物,轉換為與自身生活相關、且可以充電並放置3C設備的盒子。Mohamad認為計畫能翻轉博物館詮釋物件的角色,提供觀眾與物件溝通的新路徑。

參與「會說話的物件:透過年輕的雙眼觀看」(Talking Object; Seeing Through Young Eyes)活動的青少年,介紹以典藏品為靈感設計的作品。(Credit: Penang State Museum Board)

 

從今年獲得ICOM-CECA最佳實踐獎的分享案例中,可以發現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與數位化的情況,許多教育活動借重科技與網路技術。然而,來自非洲博物館館員的科技落差提問,提醒了參與者,博物館如何在後疫情時代設計因地制宜的教育活動?這是各國館所實際需面對的挑戰。


資訊來源

 延伸閱讀:


關鍵字

你會喜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