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相遇在藝想世界的奇妙探險!2024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開幕

2024/05/02
閱讀數 : 1471

作者:林婷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於2024年4月3日正式開館試營運,在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山本里顯與臺灣石朝永建築師事務所的巧思下,結合自然地景的純白三角建築體成為桃園青埔的嶄新風景,以「藝術山丘」之姿開啟大眾對兒童美術館的想像。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以特殊的三角建築體及斜面屋頂的步行長廊躍入大眾視野。(范文芳 攝影,桃園市立美術館 提供)


【博物之島專文】大人練習聽、小孩練習說:不只是YES or NO的「兒童參與」博物館


帶領孩子探索桃園的過往及未來!

開館展「探險未來」,以「容器」、「地圖」、「自然」、「移居」四個主題切入城市的多元面貌,邀請觀眾在美術館園區展開冒險,跟隨藝術家的目光探索「桃園」。

展覽透過藝術作品呈現在地性,並配合工作坊與互動設計,刺激兒童五感,啟發思考,在玩耍中學習!如藝術家REACH的《CITY MAP》透過工作坊與兒童合作,在牆面一同創作桃園埤塘意象的大型塗鴉,藉此認識桃園地景特色。

 

REACH《CITY MAP》以塗鴉創作展現桃園千塘之鄉的獨特景觀。(透島影業 攝影,桃園市立美術館 提供)

而段存真的《城市軌跡》則以白色彎曲軌道及多扇拱門勾勒城市流變不息的形貌,觀眾可親手滾動軌道球,感受穿梭、遊走於城市中的虛實感官體驗。

 

段存真《城市軌跡》透過滾球動作,帶領觀眾感受城市的多變意象。(范文芳 攝影,桃園市立美術館 提供)

敲擊與翻閱,聽見石頭的聲音

館方也邀請澳洲科技藝術團隊ENESS籌劃「長出一扇門的石頭」特展,集雕塑、科技、故事等多種跨領域元素,創造逗趣可愛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觀眾可透過觸摸、敲擊石頭雕塑,聆聽石頭背後的故事。該展覽採線上預約,5月份場次將於4月25日開放預約。

此外,館內設置兒童藝術圖書空間,提供親子觀眾在充滿動態的互動探索中,擁有較為靜謐的共讀時光。

ENESS《長出一扇門的石頭》邀請觀眾透過敲擊喚醒沉睡的石頭,等待黃門開啟以聆聽各種石頭的故事。(凹焦 攝影,桃園市立美術館 提供 )


【博物之島新訊】在博物館中跑、跳、碰!與Young V&A一同探索創造力的多元想像


反思兒童互動展覽的空間需求

作為臺灣第一座以「兒童」為主要觀眾的美術館,該館代理館長張至敏於開幕記者會提及,希望強化觀展的感官體驗,將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打造成「遊樂化」的展館。在強調五感和互動性的理念下,也使我們可以思索美術館在營造空間美感的同時,如何滿足兒童、家庭觀眾的觀展需求?

如該館狹長的展覽空間及走道,固然可產生具延伸性的視覺效果,卻也在人潮擁擠時增加碰撞的風險。另一方面,建築採用大量玻璃落地窗的設計,有效利用自然光營造敞亮通透的氛圍,然而,對於活動力高的兒童而言,在空間上如何兼顧展覽體驗及避免透明玻璃錯視帶來的危險,也值得我們思考。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三樓的工作坊場地,現作為展覽空間使用。(吳欣穎 攝影,桃園市立美術館 提供)

結語:兒童美術館的探索與展望

桃園市立美術館自2018年成立,歷經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八德館、橫山書法藝術館先後揭幕,桃園美術館本館也預計於2026年完工,將與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相互對望,共造大三角樣貌成為桃園的城市門廊(City Gate)。

兩館未來除了空中通道的連通之外,勢必在服務空間、展覽、活動等面向會有更加緊密的連動。開幕並非終點,而是追尋理想的中繼點,未來還有無限可能性等待探索,或許還是要回到館所核心:如何創造一間以兒童視角出發的美術館?


【博物之島專文】以兒童之眼講述困難歷史:史前館研究盧梅芬專訪(上)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訊來源

延伸閱讀:


關鍵字

你會喜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