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我的土地,我的歸屬:澳洲國立博物館推出原住民藝術展「歸屬」

2024/09/14
閱讀數 : 921

作者:戴映萱(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藝術策展碩士、藝術評論工作者)


近年原住民族藝術在當代藝術界的能見度日益提升,此一趨勢在威尼斯雙年展等重要國際藝術活動中尤為明顯。如2022年北歐館全由薩米族(Sámi)藝術家展出;今年雙年展主題「處處是外人」(Foreigners Everywhere)也高度重視原住民族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澳洲館展出原住民族藝術家阿奇·摩爾(Archie Moore)的手繪家譜作品,並榮獲國家館金獅獎。「國際展最佳藝術家金獅獎」則頒給了紐西蘭的毛利藝術家團隊「Mataaho Collective」。這些成就標誌著原住民族藝術在國際舞台獲得榮耀的歷史性時刻。

值得注意的是,博物館與原住民族藝術家也發展出多元的合作模式,並持續為部落、大眾提供認識彼此的多樣取徑。位於澳洲首都坎培拉(Canberra)的澳洲國立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ustralia)自2022 年起,與原住民族藝術中心聯盟(Indigenous Art Centre Alliance,簡稱IACA)展開緊密合作,通過典藏與展覽計畫支持當地的原住民族藝術家,迄今為止,該館已購藏超過400件作品。

此外,IACA長年為昆士蘭遠北區和托雷斯海峽的原住民族藝術中心提供實質的資源與支持。這些協助不僅促進它們與其他機構的交流,還包含培訓、推廣等課程活動。機構間的長年合作成果,便促成「歸屬」特展(展期至2025年3月25日)。此展覽分為三期呈現,目前正於澳洲國立博物館展出最後一期。三期展覽計畫進行期間,共有百餘名藝術家參與,透過IACA舉辦的多場工作坊,他們嘗試以新的材料和技術進行創作,並從中探索「歸屬」的意義。

 

澳洲國立博物館與原住民藝術中心聯盟合作推出展覽「歸屬」,圖為由Wei’ Num Arts創作的攝影作品。(圖片提供:The National Museum of Australia)

 

如「歸屬」第一期展覽展出了來自霍普谷(Hopetoun)、亞拉巴(Yarrabah)、莫莉亞島(Moorea)和莫寧頓島(Mornington Island)29 名藝術家的120 件作品。這一期展覽聚焦「藝術實踐帶來的自由」,展現藝術家如何從自身與環境間的切身經驗汲取創作靈感、進行創作。

 

澳洲國立博物館與原住民藝術中心聯盟合作推出展覽「歸屬」,圖為由Wei’ Num Arts創作的攝影作品。(圖片提供:The National Museum of Australia)

 

「歸屬」第三期展覽(也是最後一期)展示來自遠北昆士蘭(Queensland)和托雷斯海峽(Torres Strait)的原住民族藝術家作品,共有39 位藝術家參與,他們分別來自莫斯曼峽谷(Mossman Gorge)的「Yalanji Arts」、韋帕(Weipa )的Wei'Num Arts」、蓬普拉歐(Pormpuraaw) 的「蓬普拉歐藝術文化中心」和烏加爾烏加爾(Wujal Wujal) 的「Bana Yirriji藝術中心」──這些藝術中心橫跨廣闊的地理區域,從珊瑚礁到熱帶雨林,涵蓋約克角(Cape York)和托雷斯海峽群島的兩岸。這期展覽完整地呈現了昆士蘭遠北地區的「藝術之旅」,帶領觀眾漫遊於海洋、部落、島嶼,並與部落生態、日常相遇。

 

蓬普拉歐藝術文化中心長期關注當地海洋生態與環境保育,運用海洋回收材料進行創作,致力於傳承當地傳統圖騰與故事。其中,合作藝術家所創作的燈光藝術是「歸屬」展的亮點之一。(圖片提供:The National Museum of Australia)

來自烏加爾烏加爾的「Bana Yirriji藝術中心」長期關注當地巴馬族(Bama)傳統繪畫創作,包含人體彩繪、部落紋飾等。圖為Anne Nunn繪畫創作《Kunjuri II》(Shield II)。(圖片提供:Bana Yirriji Art Centre / National Museum of Australia)

 

展覽作品不僅述說原住民族的祖先故事,也呈現傳統與當代生活的融合。同時,透過各個藝術中心對土地、部落,多元且深刻的關照與視角,深入探討殖民歷史、宗教和旅遊業對昆士蘭遠北地區鄉鎮的影響。

每件作品皆反映了原住民族藝術家豐富的生命經驗,將傳統知識、語言、文化與藝術表達巧妙地交織在一起。透過他們獨特的藝術語彙,向我們展示了記憶和過去如何塑造出現在的世界。該展不僅展示具多元動態、特質的原住民族藝術,更描繪了一種生活方式──屬於遠北地區;緊繫著過去與未來的歸宿。

 

❚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訊來源


關鍵字

你會喜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