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探索「創作」中的生活記憶!國美館兒藝基地全新教育展

2024/08/17
閱讀數 : 823

作者:莊棨惟(英國萊斯特大學美術館與藝廊碩士、藝術文字工作者)


國美館兒童藝術基地於2024年7月6日推出全新教育展《「我記得……」:關於記憶與想像的拼貼》(展期至2025年6月15日)。展覽以鄰里街廓、家庭及遊戲空間等主題出發,連結兒童的日常經驗與記憶,包含四個展區:「記憶中的氣味」、「日常風景」、「家的形狀」、「並置的遊戲」。

展覽透過四位/組藝術家不同形式的創作手法,呈現創作過程的多元面向,如動機、技法、材質等,帶領兒童開啟對藝術的想像與認識。例如,展區「日常風景」呈現藝術家吳芊頤在家鄉老街踏查的成果。作品利用彩色膠帶及拼貼紙材重現巷弄常見的鐵窗,引導觀眾從色塊、線條的視角構想熟悉的生活地景。

吳芊頤雕塑作品《記憶窗1950》呈現城市巷弄內隨處可見的鐵窗景色。(莊棨惟 攝影)

 

由藝術家顏鈺恬、吳有容組成的團隊鹽池作品《噗通!》則以環境、生態為主題,製作期間透過「溪在說話」工作坊邀請兒童一同參與創作,作品以布料浸染溪流的顏色與氣味等,探尋有關家鄉溪流的兒時記憶,嘗試啟發觀眾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藝術團隊鹽池作品《噗通!》以染色工藝呈現家鄉溪流,透過特殊的製作方式,彷彿可嗅到記憶中的氣味。(國立臺灣美術館 提供)

 

展覽也運用作品豐富的感官連結,增加觀眾與展覽的互動體驗,拉近創作與個人間的距離。如黃至正作品《縷縷》以兒童日常相伴的家族成員為靈感,透過生活記憶與家庭肖像交織的抽象圖樣,結合金屬箔材、繡縫技法,邀請觀眾通過觸摸來認識紙雕創作的多樣材質。

黃至正作品《縷縷》,邀請觀眾觸摸作品認識紙雕。(國立臺灣美術館 提供)

 

另一方面,展區「並置的遊戲」則以國美館典藏莊普的作品《手的競技場》出發,將作品中出現的「手勢」元素連結人類最初始的互動方式,如手語、手影表演,結合廢棄紙箱打造如同秘密基地般的沉浸式體驗空間,邀請兒童進入動手玩耍、聆賞藝術家重新詮釋的「三隻小豬」故事。

莊普作品《三位小豬的故事》,以紙箱搭建遊樂場,邀請兒童走近空間聆聽故事。(國立臺灣美術館 提供)

 

此外,展覽也設置藝術家專訪影片區,以平易近人的視角呈現藝術家的創作故事,突顯生活經驗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嘗試改變大眾普遍認為藝術難以親近的刻板印象。

藝術家影片播放區,邀請觀眾聆賞他們的創作故事。 (莊棨惟 攝影)

 

展覽期間也推出系列藝術家工作坊與講座,從肢體、色彩與影像敘事等不同面向的刺激與靈感出發,帶領孩子們挖掘創作的樂趣。

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以往館方以展覽與作品為主的導覽方式,此次策展團隊特別邀請在MoMA從事博物館教育的楊欣儒,為導覽志工開設兒童導覽工作坊,發展由兒童視角出發的導覽主題與方法。如何運用兒童語彙、觀點來建構與他們一同學習、觀賞和討論藝術的空間,也是博物館教育需持續關注的課題。

 

❚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訊來源

 

延伸閱讀:


關鍵字

你會喜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