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向人民伸出援手!印度甘地紀念館走在社會援助最前線

2021/10/02
閱讀數 : 1389

作者:王琤雯(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碩士)

*本文圖像由印度甘地紀念館(Gandhi Smriti and Darshan Samiti)授權使用


奉獻在服務的生命最為豐盛。(Life spent in service is the only fruitful life.)

—印度聖雄甘地

甘地紀念館(Gandhi Smriti and Darshan Samiti , GSDS)成立於1984年9月,是印度政府支持運作的自治機構,由印度總理擔任主席,任命代表人組成紀念館工作小組,另有政府部門的代表支持各項展覽與教育活動。該館擁有兩處館舍,一處是1969年各界為了紀念甘地百年誕辰而興建;另一處是甘地生前的住所,於1971年被印度政府收購,改建為國父紀念館。甘地(Mohandas Gandhi, 1869-1948)因年少曾在南非工作,深感印度人在南非備受歧視,回到印度後主張脫離大英帝國殖民,以非暴力不合作理念推行各項獨立運動。甘地的理念亦促成當時各國的獨立運動風潮,至今仍藉由紀念館持續散播其影響力。


甘地紀念館(Courtesy of Gandhi Smriti and Darshan Samiti)
 

什麼是不合作運動?走進紀念館體會先人的努力

甘地紀念館內部陳列甘地的塑像、生前使用的生活用品、房間原貌、遇刺後血衣,以及推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照片,走廊上亦陳列甘地留下的名言,供觀眾認識其生平與理念。該館亦運用數位影音技術與互動裝置,讓觀眾能身歷其境了解甘地的不合作運動內容,包含不向英國政府納稅、不入公立學校就讀、不購買英國產品、不擔任政府公職等,企圖讓政府進入癱瘓停擺狀態。館外還設有甘地遇刺殉難地與烈士亭,紀念參與獨立運動而犧牲者,每年10月2日的甘地誕辰紀念會更是印度盛事,已被聯合國於2017年定為「國際非暴力日」(International Day of Non-Violence)。


「我的生活即我的訊息」陳列室(Courtesy of Gandhi Smriti and Darshan Samiti)

甘地遇刺殉難地與烈士亭,圖為甘地誕辰151週年紀念活動。(Courtesy of Gandhi Smriti and Darshan Samiti)

 

向弱勢族群伸出援手!培育基本生活技能

雖然印度的種姓制度早已不合法,但社會上仍存在此傳統觀念,加上貧富差距懸殊,使得印度社會充斥社會階級難以流動的困境。甘地紀念館理解社會處境、遵循甘地所倡議的和平理念,進而成立「甘地教育中心」(Gandhi Smriti Educational Centre)向兒童、婦女及弱勢民眾推動一系列教育計畫,例如縫紉、刺繡、紡織衣物課程,仿效甘地以手紡機紡織印度土布作為衣著。其他課程包含幼兒保育、社區健康照護、食品自製技術及電腦操作等,幫助弱勢民眾擁有自我營生與照護的基本生活能力,不致流離失所而成為社會隱憂。

甘地紀念館也與政府各單位合作,例如文化部長即兼任甘地紀念館副主席,參與植樹等教育活動,更召開藝文領域重要議題討論會,引領文化部門落實政策執行。此外,也與獄政系統單位合作,安排紀念館工作人員前往監獄,發送眼鏡給視力不佳的受刑人,教導閱讀甘地書籍及繪畫等教材,向受刑人傳遞甘地所倡議的非暴力理念。


甘地紀念館與文化部人員共同推廣植樹活動(Courtesy of Gandhi Smriti and Darshan Samiti)

 

疫情下藝文場館能做什麼?適時走向防疫最前線

2020年以來,世界深受新冠疫情影響,印度國內疫情亦相當嚴重。甘地紀念館致力籌措經費,聯合各地衛生部門前進疫情嚴重地區,設置行動新冠肺炎篩檢站、發送口罩等防疫物資,幫助民眾降低染疫風險。同時甘地紀念館官網上更架設Covid Seva網站,供民眾查詢各地新冠疫情新聞、醫療院所病床資訊、緊急求助電話,以及最近的疫苗接種站等。甘地紀念館實際了解社會所需,聯合各方資源以執行社會教育與援助措施,許多作法值得他館參考學習。藝文場館在疫情期間能再為社會做些什麼?值得深思。


印度甘地紀念館聯合各地衛生部門,前進疫情嚴重地區,設置新冠肺炎行動篩檢站。(Courtesy of Gandhi Smriti and Darshan Samiti)


資訊來源


關鍵字

你會喜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