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法老黃金遊行的背後—回顧埃及文物保存的過往點滴

2021/04/18
閱讀數 : 2803

作者/攝影:何慕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考古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


今(2021)年開羅時間4月3日晚上,埃及政府舉行盛大的法老黃金遊行,將18具法老王及4具女王的木乃伊,從首都開羅正中心的埃及博物館(Egyptian Museum)運送至位於福斯塔特的埃及國家文明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Egyptian Civilisation),線上直播觀看人次高達50萬,全球掀起一波埃及熱。

事實上,人們對於埃及文物的狂熱,早已其來有自。1798年拿破崙遠征埃及,帶了大批的學者、藝術家與製圖家,在當地興建了埃及科學研究所,開始有系統地研究埃及。著名的羅賽塔石碑正是在此時被拿破崙帶回法國,後因英法戰爭而從1802年起客居大英博物館至今。

19至20世紀,大批考古學家進駐埃及達到高峰。英國考古學家Flinders Petrie在1881年進入埃及,以系統性的方式發掘埃及文物,並撰寫詳細的考古筆記,建立了一套埃及考古學方法。Petrie的考古發掘現藏於英國倫敦大學考古學院的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館(The Petrie Museum of Egyptian Archaeology)。


考古學家Petrie其中一本工作筆記本,英國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館藏。(何慕凡 攝影)


歐洲國家也因這段時期的發掘,得以建立豐厚的埃及收藏,比如法國的羅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義大利杜林的埃及博物館(Museo Egizio),以及荷蘭萊頓的古物博物館(Rijksmuseum van Oudheden)等。


羅浮宮埃及廳(何慕凡 攝影)


在此考古熱潮中,埃及又是怎麼看待自己的文物呢?早期埃及政治動盪,埃及文物曾被視為外交手腕的一環,例如1833年埃及總督便將一座路克索神殿方尖碑送給法國政府,如今孤立於巴黎協和廣場。


孤零零的路克索神殿方尖碑(何慕凡 攝影)


一直到1874年,埃及政府開始明定,所有尚未挖掘的文物都歸政府所有;1912年公佈了第14號法令,規定所有的埃及文物除非有特殊執照,否則一律不准帶出埃及;一直到1983年的117號法,才終於全面禁止所有埃及文物出境。之後更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稱UNESCO)合作的搶救亞斯文水壩活動,搶救拉美西斯二世的阿布辛貝神殿。現在,大多數的埃及文物典藏於1902年落成的埃及博物館內,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有的空間早已不敷使用,建立新館的需求迫在眉睫。


埃及博物館內部一景(何慕凡 攝影)


1982年,UNESCO與埃及政府發起興建埃及國家文明博物館的計畫,終於在今年初開始營運,並於4月18日開放法老木乃伊展廳。與此同時,從2002年籌備至今,位於吉薩的大埃及博物館(Grand Egyptian Museum)也預計於今年中開幕。兩間博物館的成立,象徵著埃及文物道別過往遭各國隨意開挖奪取的黑暗歷史,開始有了新興博物館的保存空間與方法,是埃及文物在地保存的重要里程碑。


資訊來源

 

延伸閱讀:


關鍵字

你會喜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