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疫情對全球博物館產生哪些衝擊?ICOM調查報告揭露危機與轉機

2021/01/31
閱讀數 : 3123

作者:藍敏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2020年,新冠肺炎影響全球文化機構,嚴重威脅博物館財務、館員與約聘僱的生計,即使博物館陸續重新開放,依舊存在許多限制,博物館正面臨大規模傳染病所帶來的衝擊。

為了解疫情對博物館產生哪些衝擊,國際博物館協會(簡稱ICOM)於2020年對全球博物館人進行兩次線上問卷調查。調查目的在於了解博物館面臨的難題與復原能力。第一次調查從4月7日到5月7日,第二次調查從9月8日到10月18日。調查項目包含:博物館、館員與自由工作者(台灣慣稱約聘僱)現況、預期經濟衝擊、數位活動與溝通、博物館安全與保存議題;第二次調查進一步探討博物館的財務困境與數位活動。

ICOM的兩次調查結果都指向博物館閉館潮、博物館人失業危機與數位轉型此三大難題,以下摘要兩次報告重點:

博物館閉館潮蔓延全球

5月份的調查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最深的亞洲、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博物館關閉的比例高於其他地區。11月份報告更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列入重災區。

博物館人面臨失業危機

5月份報告指出,全職博物館員仍保有工作,然而14%受訪者表示機構內有人被臨時解僱,6%被解雇或沒有續約。11月份報告更指出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博物館館員被解雇或強制休假。自由工作者情況更加岌岌可危,5月有16.1%受訪者被臨時解僱,22.6%沒有續約;11月情況稍緩,但也有10.7%受訪者已被暫時解僱,16%未續約。

數位轉型帶給博物館一線生機

防疫的隔離措施讓博物館增加使用數位傳播,如果把社群媒體、線上展覽及教育活動一併計算,大約增加50%博物館使用數位設施。

過去博物館以典藏真品、強調現場體驗等特質,作為區別自身與其他文化機構的優勢,然而面對這次疫情,反而使得博物館原本的優勢轉為劣勢。11月份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7成的博物館人認為,博物館必須重新思考數位政策與整備數位環境,同時也有超過5成的受訪者認為,館員的數位素養與技能培訓相當重要(如下表)。

閉館之後,博物館會考慮採用哪些數位政策?(本表由作者翻譯與製做,資料源自ICOM 11月份報告,頁18)

 

台灣雖然免於疫情爆發危機,然而,博物館界同樣面臨參觀人數減少以及數位轉型等問題。如何發展因應疫情的轉型策略,重新關注博物館忽略的風險議題,是本世紀博物館營運管理最新的課題。

蓋提美術館在網路發起 #gettymuseumchallenge活動,吸引高齡社群的關注與參與。圖左是英國格拉斯哥美術館作品Lady in a Fur Wrap (CC BY-NC-ND 2.0),圖右是Joyce Cook的挑戰作品。線上活動可以引發全球關注,激發參與者靈感,並與親友同樂,在疫情期間讓人們持續享有博物館資源。(來源:Getty, IrisBlog, CC BY 4.0


資訊來源


關鍵字

你會喜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