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網站導覽
518國際博物館日
518當期活動
歷年518活動
館所資訊
認識館所
活動資訊
當期活動
公告事項區
專業提升
課程資訊
國內外資訊
新訊
專文
徵文啟事
法令與政策
博物館法規
博物館政策與相關計畫
補助機制
補助辦法與時程
統計資訊
open API
EN
RSS
搜尋
全站搜尋
搜尋
友善
平權
在地文化
免費
:::
首頁
/
公告事項區
/
專業提升
/
國內外資訊
/
專文
選擇年代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查詢內容
搜尋
專文
「每個故事都很重要!」 在參與式博物館中展現移民故事:專訪德國DoMiD博物館專案經理Sandra Vacca
作者:柯梓偉、袁晨子、鄧樂淳、龍淑君(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碩士生) 德國地處歐陸中心,是歐洲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德國DOMiD博物館(Documentation Center and Museum of Migration in Germany,德國文獻中心和移民博物館)自2017年起以參與式典藏(Participatory Collection)方式邀請民眾分享移民經歷,共同建構博物館典藏與展示【註1】。展覽內容豐富,主題涵蓋勞動力遷移與政治庇護,藉由個人與群體的視角,揭示移民對於國家、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參與、貢獻與影響。本次專訪對象Sandra Vacca是ICOM COMCOL 理事,目前擔任DOMiD的「DOMiDLabs:參與式博物館設計實驗室」計畫的專案經理,她曾在聖安德魯斯保護信託博物館(蘇格蘭)擔任館長,並在科隆大學歷史研究所擔任研究助理。她自2013起規劃各種參與式計劃,致力將移民載入德國歷史,尋找讓移民在社會中共同生活的方式。 建構「我們」的博物館 DOMiD博物館並非由政府創立,而是土耳其裔移民組成的民間團體所設立,因此更能反映移民社群的真實經驗與故事。DOMiD預計2027年開設以「遷移」為主題的博物館「移民社群之家」(House of the Immigration Society)。Sandra對於這座歐洲規模最大的移民博物館充滿期待: 雖然這聽起來有點烏托邦,但我希望「移民社群之家」成為讓社會在多樣性中發現自我、理解自我,接受彼此意見,一起創造美好生活的場域。 DOMiD自我定位為「我們的博物館」(德文:unser Museum),「我們」涵蓋整個社會。為了容納移民社群的多樣聲音、價值觀、經驗和故事,在博物館對外開放前,DOMiD規劃了「DOMiDLabs:參與式博物館設計實驗室」,邀請移民們共同發想博物館的展示概念,並且以參與式工作方式進行典藏。 日常用品中的流動敘事:德國DOMiD博物館透過參與式典藏探究移民之聲 人們在DOMiD的互動展覽和說故事平台上討論、體驗和分享關於移民如何塑造德國的歷史、社會和日常生活的故事。(Credit: DOMiD-Archiv) 以參與式工作方式激發對話 Sandra著重參與式(Participatory)工作方式,認為必須將規劃決策權力交付給大眾,收集多元的聲音與觀點: 只有與民眾合作,才能獲得移民的生活經驗,而不僅僅只有政府的官方聲音。因此,參與是很重要的,需要把民眾聚集起來,需要傾聽民眾的聲音,要知道他們對於甚麼感興趣。 Sandra認為,必須讓移民參與當代移民的展覽設計,並將他們的生活經驗融入其中,確保展示反映移民的需求和興趣。然而,該如何達成這件事呢?她認為必須與民眾溝通,與他們建立信任關係,並且經營社群網絡。這種自下而上(bottom-up)的工作方式,依靠社群的經驗來展現移民歷史: 我們的優勢是通過自下而上的倡議,讓我們在社會上得到了完全不同的認可。我認為,民眾並不害怕我們,因為我們不是官方的聲音。 在展覽「Wer Wir sind–Fragen an ein Einwanderungsland」(我們是誰-移民國家的問題)中,展出了Arslan家族收到的一系列手寫信件,信件是對1992年在默爾恩發生的種族主義襲擊事件的哀悼,事件中三名Arslan家族成員不幸逝世。來自世界各地的信件見證了人們對這家庭所遭受損失的深切同情。(Credit: DOMiD-Archiv) 專家知識與公衆意見的平衡 參與式博物館中,公眾與博物館專家的知識同等重要,專家的學術知識確保展覽的準確性和深度,而公眾的視角則賦予展覽多樣性和生命力。儘管參與式博物館需耗費許多的時間與公眾溝通,瞭解公衆的真實需求,但可以反映真實多元社會面貌。Sandra認爲:「我們應該擁抱那些沒有寫在書中的知識,接受多種形式的知識。」 展覽籌備的過程中,Sandra不斷地尋求回饋,反思並學習。她透過觀察觀眾的互動,了解展示是否存在問題。她也強調傾聽的重要性,邀請參與者表達參與過程中的不滿之處,也積極瞭解觀眾如何看待展覽。「我們實際上坐在展覽裡面,觀察觀眾的動線,以及他們與展覽互動的方式。然後我們與他們交談。」。 任何博物館都不可涵蓋所有的故事與經歷,博物館需要時間與合作來收集故事和物品。通過不同的物品與故事,避免陷入狹義的視角,盡可能全面和多元地呈現不同移民社群的多種聲音。 DOMiD透過「#MymigrationLand」(我的移民之地)計劃,邀請觀眾分享有關移民歷史的知識,並籍此收集其個人故事。(Credit: DOMiD-Archiv) 展覽敘事如何處理移民的創傷記憶 DOMiD不斷地探索如何處理與移民有關的創傷記憶問題,他們預計在2023年秋季開展DOMiDLabs的參與性計畫「Trigger Warning!」(「觸發警告!」),深入探討如何展現過去種族主義攻擊事件和社會排斥等敏感事件。民眾透過工作坊與講座,貢獻個人故事與觀點,幫助觀眾全面地理解移民歷史中的複雜性與創傷過去。 移民議題與德國本國人和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都密切相關,博物館如何設計出能夠考慮到不同族群的展覽? Sandra表示,她認為要策劃一個適合所有人的展覽是非常困難的,最重要的是:「在展示與難民經歷、戰爭和種族主義等主題相關的內容時,必需要謹慎地處理,以避免觀眾重蹈傷痛。」 當策展涉及創傷記憶時,更加需要考慮相關的脈絡性,為觀眾提供足夠的背景與資訊,包過歷史脈絡、文化社會、個人故事等,確保觀眾能理解展覽的內容。此外,注意參與者的感受亦同樣重要。館方需要謹慎地尊重移民的經歷,盡可能完整地呈現事件真實及多元的面貌,從而理解和體現移民的經歷與故事。 Theodor Wonja Michael的孫女Kirsten Wonja Koehler和DOMiD的兩位工作人員正在整理與Michael相關的檔案和物件。Theodor Wonja Michael是威瑪共和國和納粹時期少數的黑人德國倖存者之一,這些材料詳實記錄了他在德國的生活經歷,以及他多年來反種族主義的努力,檔案和物品將被納入DOMiD的永久收藏中。(Credit: DOMiD-Archiv) 建立以人為本的移民社會 每個地方都需要移民博物館嗎?Sandra認為這個問題仍有待商榷。然而,相較於建立特定的典藏、展示場域,她更注重社會大眾對於移民議題的思考。「我們建立一個移民博物館有何不可呢?但我認為它不應該被視為唯一能談論移民議題的地方。」 Sandra強調「要把人視為人」,移民身上所承載著的不只是從故鄉到移居地的遷移經驗,還有他們的興趣、家庭、教育與生命故事。她認為,相較於建立移民博物館,更重要的是改變看待移民的方式,以靈活和開放的態度協助他們融入社會。隨著移民人口不斷增加,社會上每一個人都與移民有關,有著源源不絕且新鮮的社會話題。DOMiD透過大量的參與式典藏計畫營造一個讓移民放心分享經歷,並且留下故事的地方。 註釋 • 註釋1:DoMiD博物館的Meinwanderungsland(2017-2020)與DOMiDLabs(2021-2024)計劃。
2024/01/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