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專文

超越性別二元論! 瑞士Stapferhaus「性別與性。立即發掘」特展
超越性別二元論! 瑞士Stapferhaus「性別與性。立即發掘」特展
作者:姜慧欣(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生) 一座只「收藏故事」的博物館 沒有藏品的博物館該怎麼呈現展覽,進而讓當代議題與社會產生連結?瑞士阿爾高州倫茨堡鎮的斯塔弗豪斯博物館(Stapferhaus)給予了解答。該館成立於1960年,以瑞士政治及哲學家Philipp Albert Stapfer命名,開館之初經常舉辦「圓桌會議」,提供社會大眾知識辯論的場所,直到1994年才轉為展示空間,策劃第一檔展覽。 Stapferhaus的展覽探究當代議題,以此為觸媒吸引公眾參與,並以開放與尊重的心態對話及辯論,不推崇特定的主觀想法。2018年博物館搬遷到倫茨堡火車站旁後,更容易與大眾產生連結。當時舉辦展覽「假的。全部的真相」邀請觀眾扮演偵查者,破解網路時代層出不窮的假消息、假產品與假新聞。 作為「非物質收藏」博物館,Stapferhaus沒有實體藏品,而是依照展示主題蒐集新的故事。博物館建築也相當彈性:外牆、樓梯與地板結構皆可移動,也能架設不同的入口,以回應其多變且創新的展示主題。同時,也相當重視展示設計,以多彩豐富的互動裝置與視覺設計轉化議題,營造輕鬆且引人入勝的氛圍。 展覽入口是巨大的花朵主視覺,構造由象徵身體器官的植物組合而成,以隱匿卻破題的方式呈現。(© Stapferhaus / Anita Affentranger) 2020年Stapferhaus榮獲歐洲博物館論壇(EMF)「歐洲年度博物館獎(EMYA)」的「年度最佳博物館」,因其勇於提出難題並培育辯論文化,宛如生活藝術的實驗室,為其他博物館提供了極佳的典範。   以展示探究性別的多種面貌 Stapferhaus在2020年推出展覽「性別與性。立即發掘」(Gender and Sex. Discover Now, 展期2020.11.2-2022.5.22)與性學家、性別歷史專家、伯恩大學、蘇黎世大學、瑞士同志檔案館、蘇黎世大學醫學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傳達性與性別的多元樣貌。展覽共有十一個展區,從性與性的生命起源開始,反思消費文化與社會建構的二元性別觀點,並且以性與性別的相關物件故事與生命歷程,呈現從古至今的性別議題。 「性別與性。立即發掘」展覽主視覺(© Stapferhaus) 身體、物件、角色:超越刻板印象與標籤 年幼時期,當我們購買玩具或衣物時,顏色的決定權不全然掌握在自己身上,而是家長。「粉紅色還是藍色?」展區揭示了性別二元對立的文化框架,以統計數據顯示家長如何為孩子們挑選衣服的顏色,以及兒童讀物為書中角色塑造了哪些職業與形象,揭示社會建構的刻板印象與商品市場行銷如何導致顏色與特定性別之間的連結,更無形間形成性別規範。 藍色牆面:佈滿被定義為男孩/男性相關的物品。(© Stapferhaus / Anita Affentranger) 粉紅色牆面:佈滿被定義為女孩/女性相關的物品。(© Stapferhaus / Anita Affentranger) 「發現性別的多樣性:昨天和今天」展區展示了許多服裝、飾品,讓觀眾聆聽物件帶來自我認同與陪伴,也翻轉物件的刻板印象。如一名男性口述:配戴嘻哈項鍊並非想營造玩世不恭的形象,而是使他想起崇拜的音樂偶像,在艱難脆弱時給予強悍的氣概與勇氣。 Stapferhaus重視呈現真實的故事,展牆上引用2011年巴西前總統雅伊爾.波索納洛所說:「我無法愛一個同性戀兒子。我寧願他死在一場車禍當中。」觀眾則以便利貼回應他的發言:「希望我們都可以站起來對抗大男人主義的老男人。」「感謝爸爸媽媽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與接納。」與「人類都應該被允許愛人類,性別不重要。」Stapferhaus利用社會上具有權力的知名人物對於性別議題的表態,使觀眾意識到標籤化的觀點可能存在龐大的影響力。 展區「發現性別的多樣性:昨天和今天」第一部分展示性別與性的歷史;第二部分讓觀眾藉由影像與話筒互動,了解權力和秩序、角色和工作等話題。(© Stapferhaus / Anita Affentranger) 展區「表演性別:五個體驗站」,觀眾透過穿戴高跟鞋、指甲彩繪、肢體動作等,談論如何突破日常生活中的性別規範。(© Stapferhaus / Anita Affentranger)   從真實生命故事出發,與社會對話 展覽中,Stapferhaus無畏地批判瑞士的性別政策,指出瑞士經濟、勞動、健康福祉、暴力與犯罪等領域性別不平等的狀況。例如以動畫說明瑞士的出生證明與護照僅給予「男性」與「女性」等兩種選項,暗示性別選擇被環境及體制所侷限。「性別角色:與七位人相遇」展區則以影片與圓桌座位的形式,讓觀眾聆聽LGBTQIA+群體的困境,例如:一位女同性戀者與德國籍伴侶結婚,因國家法律的不同,回到瑞士後卻與伴侶只為民法上承認的結合關係(civil union)。外國籍同性伴侶無法辦理簡化入籍(simplified naturalisation)、共同收養孩子,也無法獲得醫療生育補助。開展時,瑞士尚未通過同性婚姻(註1),由此可見Stapferhaus館所對於議題的前衛性與開放性。 第一展區「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染色體、荷爾蒙和多樣性」,以植物外觀模擬子宮的意象作為觀展起點。(© Stapferhaus / Anita Affentranger)   博物館的使命感,成為促進社會對話的催化劑 展覽尾聲,觀眾行走於長廊,展覽以人聲與動態影像向觀眾訴說:「希望有一個社會,其中存在的性別規範不會阻礙我們成為人類,只因為我們屬於某種性別。」;「不再需要討論我們感覺自己是男性還是女性,我們都只是人類。」鼓勵觀眾對於議題存有美好而豐富的想像,並懷抱平等的觀念,迎向未來發光的希望道路。 「讓我們談談!」對話室以館方開發的「TalkTogether」軟體向觀眾提問,館方也會定期記錄對話室中的情況。(© Stapferhaus / Anita Affentranger) 展覽結束後,官網開放線上閱覽展示內容,使知識與故事的影響力更加無遠弗屆。2021年,Stapferhaus獲得當地維護多元性別族群權益的非營利組織「Swiss LGBTI-Label」給予標章,認證其組織內部工作環境落實性別平等,更以行動實踐多元性別的理念。 Stapferhaus持續為當代議題發聲,從在地視角出發,對國際社會拋出提問。近期剛結束的展覽「自然。而我們呢?」(Nature. And us?)則以「如果大自然有聲音怎麼辦?」的主題發想,思考瑞士的城市如何應對自然環境,探究自然、動植物與人類的邊界,廣納氣候變遷、自然靈性、動物倫理等議題,為觀眾開啟與大自然對話的契機。Stapferhaus也將於11月份再次開館,為健康與醫療主題展開對話。 本文感謝 Stapferhaus 傳播與行銷部 Julia Kamperdick 女士,於email中回應授權使用 Stapferhaus / Anita Affentranger 拍攝與所屬之展覽照片。 (執行編輯:黃淥) 註釋:     註釋1:瑞士在2021年9月26日透過公民投票以三分之二的多數贊同票通過同志婚姻法案,展期(2020.11.2-2022.5.22)前段尚未通過法案。
202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