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專文

博物館的親子時光: 德國藝術類展廳自導學習資源使用觀察
博物館的親子時光: 德國藝術類展廳自導學習資源使用觀察
    作者:劉君祺(國立故宮博物院展示服務處 助理研究員) 親子觀眾向為博物館的主力觀眾之一,如何設計符合家庭需求的內容活動、驅動闔家同遊與展廳共融,亦是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博物館致力的方向。古藝術類博物館的典藏蘊含著深厚的歷史脈絡,然而其偏向靜態的展示內容,對於家庭親子團體而言,往往透著「深不可測」的距離感。博物館要如何掀開那片神秘的面紗,以深入淺出方式轉譯知識體系,引導親子觀眾逐步認識其典藏內涵?本文以德國兩間博物館——位於紐倫堡的日耳曼國家博物館以及位於慕尼黑的國立埃及藝術博物館為例,介紹兩間博物館對於親子觀眾的展示推廣及實踐,探討其如何透過有趣好玩的探索方式,提供家長參展輔助資源,帶領孩童認識博物館多樣豐富的典藏菁華。   美好WeTime:日耳曼國家博物館「口袋遊戲」 位於德國南部紐倫堡的日耳曼國家博物館(Germanisches Nationalmuseum),於1852年設立,以展示日耳曼歷史、文學及藝術為宗旨,擁有文物共130萬件,其豐沛典藏橫跨石器時代至20世紀,為德語區最大的文化歷史博物館。配合其「文藝復興、巴洛克、啟蒙時代」常設展覽,紐倫堡博物館藝術文化教育中心(Kunst- und Kulturpädagogisches Zentrum der Museen in Nürnberg,KPZ)特別針對六歲以上的孩童設計一款別出心裁的展廳學習箱——「口袋遊戲」(Taschenspiele),藉由有趣多元的互動體驗,介紹館藏文藝復興、巴洛克及啟蒙時代的藝術作品,鼓勵親子觀眾在展廳內同遊共學,開啟自主探索的審美旅程。 口袋遊戲內含九道關卡及一張遊戲簡介摺頁,訴求內容的多樣性與變化度,每道關卡以任務盒或任務冊形式呈現。(劉君祺 攝影) 打開展廳探索的驚喜箱 這款可攜式的展廳學習箱可在服務台免費租借,內容包括九道關卡以及一份遊戲簡介摺頁,透過具開放性及想像力的關卡探索,鼓勵親子家庭在遊戲中利用互動道具,針對展品進行「觀看、對比、解謎、聆聽、行動、觸摸以及嘗試」【註1】,另外再以遊戲摺頁補充文物的背景知識。這項展廳資源以刺激文物觀看為出發點,透過細膩的文物選件,具體而微地訴說日耳曼文化藝術從16到18世紀的發展——從宗教祭壇、風格繪畫、雕塑作品到服裝設計——引導親子家庭在約略1.5小時的遊程中,發現日耳曼藝術的時代風格與多元面貌。 「口袋遊戲」鼓勵孩童發揮想像力,在觀察雕塑人物的誇張神情後,對著鏡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劉君祺 攝影)   多感官體驗  玩出想像力 「口袋遊戲」不僅強調「觀看」,亦關注觸覺、認知、身體,以及聽覺等多重感官的體驗與學習。例如提供礦石、貝殼、皮革、木材、象牙等材質樣本,讓親子觀眾透過質感的觸摸尋找珍奇櫃中的文物原件;準備各式布樣,引導觀眾藉由觸感體驗,找出女王服裝可能使用的材質,輔助視覺觀看提供更完整的學習經驗。本項遊戲同時也關注「親」與「子」之間的交流互動,例如須由家長向孩子朗讀邱比特與賽姬的愛情故事,或由團體成員向其他人朗讀台詞或即興演出,顯示博物館期待透過自導資源,催化團體間彼此聆聽對話、情感交流的企圖。 孩童利用關卡盒中的材質樣本,觀看、觸摸及尋找文物的原件。(劉君祺 攝影) 「口袋遊戲」附有多類型互動道具,例如運用圖像局部卡片促進對於觀眾細節的觀看、或者提供材質樣本刺激觸感的體驗。博物館透過這些好玩又有趣的互動體驗,既轉化了博物館的知識內容,也因切合觀者的自身經驗,讓展覽與藝術探索變得更加生活化與開創性。 「口袋遊戲」鼓勵觀眾觀看畫作中磁磚圖樣,利用黑白方板道具進行模擬重組或新創地板樣式,不僅可刺激小肌肉的動作發展,也兼具視覺思考應用與想像再創等多重學習可能(劉君祺 攝影)   All Art Has Been Contemporary!慕尼黑埃及藝術博物館「考古背包」 自十六世紀開始,巴伐利亞諸侯即有系統地蒐購埃及文物。隨著巴伐利亞君主制於1918年終結,這批世界級的典藏歸入巴伐利亞邦聯政府,並曾短暫於慕尼黑皇宮展出。2000年,巴伐利亞邦聯政府為這批收藏正名為國立埃及藝術博物館(Staatliche Museum Ägyptischer Kunst)。2013年建築工程完工,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一個致力探討埃及藝術與文化的博物館於焉誕生。 踏進博物館的第一瞬間,即可感受到極富現代感的展示氛圍——前衛簡潔的建築語彙、大方明亮的空間採光、錯落雅致的文物陳列,還有那牆面的大型文字標語:「All Art Has Been Contemporary」——在在告訴觀眾:這間古藝術博物館持續擁抱當代的企圖。有別於其他埃及文物展示常以編年史形式呈現,這間博物館以主題切入,從各個藝術角度引導觀眾認識埃及的文化脈絡。博物館也大幅導入數位裝置,利用互動介面深化每項主題內容,為文物展示提供豐富的知識基底。 慕尼黑埃及藝術博物館的空間意象極具特色,展覽的入口標語:「All Art Has Been Contemporary」闡述博物館的營運宗旨。(劉君祺 攝影) 博物館針對家庭與兒童觀眾,打造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動與學習資源。親子觀眾除了可以免費借用「考古背包」、付費租借「法老王尋寶」多媒體導覽,也可購買兒童學習探索手冊。各項兒童學習內容,都以博物館的兩位吉祥物Usi(文物原型為埃及獴)與Isi(文物原型為尖鼠)串接,以可愛有趣的口吻撰寫,帶領親子觀眾進入埃及藝術的世界。 埃及藝術博物館透過Usi與Isi兩位吉祥物,製作一系列兒童教育資源。(劉君祺 攝影)   整理行囊,考古小隊出發! 博物館為親子觀眾設計了一款考古背包,以吉祥物Usi 與Isi作為遊程陪伴者,引導孩童組成「考古小隊」,利用背包裡的道具,通過12道關卡設計及互動道具【註3】,逐步探索各項主題展示並進行考古調查,在約略1.5小時遊程中發現埃及藝術各個面向。 埃及藝術博物館「考古背包」內容物一覽。(劉君祺 攝影) 「考古背包」強調對於考古文物的紀錄與描述,幾乎每道關卡都需要書寫或描繪文物的訊息。有的關卡需要利用象形文字寫下自己的名字、為這次的考古發現創作展覽的名稱;有的關卡則引導觸摸各式石頭建材以及多樣表現形式的石雕複製品,從中挑選喜歡的石材,想像建造屬於自己的皇宮。博物館運用觀察、對比、觸感體驗、動手操作、選擇、想像、創造等多元思考路徑,變換探索內容的趣味與層次,激發孩童在情意、認知及技能領域的學習與體驗。   「考古背包」訴求觀察與紀錄文物訊息,本圖為找到Usi與Isi兩位博物館吉祥物的原型後,記錄牠們所屬的動物類型。(劉君祺 攝影) 「考古背包」設計別出心裁的方尖碑探索內容,鼓勵孩童仔細觀察文物雕刻紋飾,再運用積木進行重組。(劉君祺 攝影)   宜古宜今,古藝術類博物館越來越好玩! 本文所介紹的兩間博物館,利用好玩又有趣的學習體驗包,打造專屬兒童的美感體驗,在推動展廳感官學習的同時,也提升了親子家庭的共學與互動。這些精心設計的自導資源轉譯浩瀚的典藏內涵,濃縮成場場小而美、好玩又有學的博物館啟蒙之旅,不僅提供家長一塊帶領孩童進入古藝術世界的入門磚,也讓博物館成為凝聚家庭情感的交流場域。 註釋 註釋1:紐倫堡博物館藝術文化教育中心2010年工作報告,頁24-26。 註釋2:德國日耳曼國家博物館「口袋遊戲」提問方式一覽表 註釋3:德國國立埃及藝術博物館「考古背包」提問方式一覽表
2024/01/23
促進展廳學習的N種可能!歐美博物館親子自導式探索資源案例
促進展廳學習的N種可能!歐美博物館親子自導式探索資源案例
作者:劉君祺(國立故宮博物院行銷業務處助理研究員) 如何促進親子家庭在展廳內的學習或體驗,讓博物館素養從小萌芽滋長,一直是許多博物館持續努力的方向。近年來許多博物館陸續推出創意有趣的免費展廳資源,銜接原本為成人或全齡觀眾撰寫的文本內容,協助親子家庭以自導(Self-guided)方式親近探索展覽內涵。本文將介紹荷蘭庫勒慕勒博物館(Kröller-Müller Museum)的展廳遊戲、英國國家航海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的親子展覽路線、美國沃克藝術中心(Walker Art Center)的多語版家庭指南等三個案例,略窺近來自導式探索資源的設計考量。 【博物之島新訊】整個美術館都是我的遊樂場!挪威新國家美術館體現北歐教育理念   荷蘭庫勒慕勒博物館:從遊戲出發! 位於荷蘭奧特羅的庫勒慕勒博物館(Kröller-Müller Museum),以其出色的梵谷繪畫、現代繪畫收藏與雕塑公園著稱於世。博物館為促進親子觀眾在展廳以及雕塑公園中的探索體驗,共設計骰子遊戲、偵探遊戲、繪畫遊戲等三類遊戲介面,以深入淺出、趣味探索的方式,引導親子家庭從不同角度切入,發現典藏藝術的秘密。 1. 骰子遊戲—展開藝術思考的方程式 博物館為4歲以上的親子觀眾設計這套別出心裁的骰子遊戲,內容包括遊戲盒、骰子與提問單。遊戲未設定任何既定的遊程或展件,各項問答也沒有固定答案,親子觀眾可在任一展廳,丟擲骰子在遊戲盒內,由骰子擲出的面向決定提問類型,再參照提問單的問題選項,自由地進行展廳內的問答遊戲。 荷蘭庫勒慕勒博物館骰子遊戲,包括遊戲盒、骰子與提問單。親子團體可在收票口免費領取,在博物館商店亦有販售。(劉君祺 攝影)   配合骰子六面,其中五面分別對應至「你怎麼想」、「想像」、「你要一起嗎」、「展開調查」、「你看到了嗎」等五類提問【註1】,最後一面則表示需更換展間。這套骰子遊戲不僅呼應博物館學者John Falk與Lynn Dierking所倡導的自由選擇學習(Free-choice Learning)論點,也重視兒童觀眾的觀點表達、想像啟發、自主觀察與情感連結,同時更希望透過這項資源,促進親子間的互助與互動。   2. 偵探遊戲─發現展件的秘密 有別於骰子遊戲提供完全開放性的探索體驗,博物館另設計數款主題偵探遊戲,引導觀眾認識博物館的特定典藏,例如提供給4歲以上親子觀眾的:「頭、肩膀、膝蓋和腳趾」(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at the Kröller-Müller Museum)、「一起行腳考察雕塑公園」(Come along on an expedition on foot through the sculpture garden),以及為16歲以上年輕觀眾所規劃的「愛在藝術裡」(Love is in the art)等【註2】。每款偵探遊戲皆以卡牌形式呈現,觀眾需從卡牌上的文物局部找到四件指定文物,在內容撰寫上,親子版卡牌以思考(多角度的提問促進連結與想像)、行動(觀察細節並與同伴分享)、發現(尋找其他博物館類似作品)等路徑引導兒童觀眾探索文物,青年版卡牌則除了提供作品故事外,更強調年輕觀眾連結文物進行深度的反思、分享與對話。 兒童觀眾利用庫勒慕勒博物館的偵探遊戲文宣,尋找指定展件。(劉君祺 攝影) 偵探遊戲文宣上的題目可一一撕下,形成一套卡牌。這套卡牌的正面,呈現文物細節與創意提問,背面則提供作品簡介、思考、行動、發現等引導路徑。(劉君祺 攝影)   3. 繪畫遊戲—從實作中感受大師創藝 博物館還設置了數位畫架,以「你想跟哪位大師一起畫畫?」為主題,引導兒童觀眾認識梵谷、秀拉、蒙德里安,以及畢卡索四位畫家的繪畫技法,並透過數位操作應用筆觸、搭配色彩、組合元素等,創造出自己的作品,最後還可寄出電子郵件留存或分享。 庫勒慕勒博物館的數位畫架,可引導兒童觀眾認識不同的繪畫技法,並實際操作進行再創。(劉君祺 攝影) 【博物之島新訊】一趟「光」的感知旅程: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來點光吧》特展   英國國家航海博物館:親子之旅即將啟航! 位於英國倫敦格林威治的國家航海博物館,隸屬於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Royal Museums Greenwich)系統。該館強調博物館的社會功能,希望利用英國航海相關典藏,透過多元的對話與交流,啟發觀眾的學習理解、好奇心、想像力與趣味體驗,強化與民眾的相關性。博物館期待透過展覽與內容策劃,不僅連結過去與當代議題,更能進一步促進對於未來的形塑與認同。博物館特別為館務願景製作一份極具巧思的策略地圖,不僅呼應其航海收藏的精神,也展現博物館持續探險、嘗試與前進的企圖。 1. 在博物館裡的發現、相遇、調查、巡航與交流 國家航海博物館除了為親子觀眾規劃專屬的展覽空間之外,也針對一般常設展覽設計一系列共五主題的親子路線,訴求「遊戲與探索」,協助親子家庭利用自導資源,一起體驗常設展覽內容。這組深入淺出、賞心悅目的自導資源除了在博物館免費提供外,也可直接於網路下載,內容包括以下為不同年紀設計的路線: 5歲以下幼兒適用的「發現」路線:尋找相似物、啟發觸覺、尋找自己喜歡的文物。 5-8歲兒童適用的「相遇」及「調查」路線:前者為古今比對、製作自己的地圖、戲劇模仿、肖像素描;後者為尋找相異物、對比思考、想像情境。 8歲以上兒童適用的「巡航」、「交流」路線:前者為製作自己的地圖、概念討論、故事創造;後者為觀點交流、生活連結。 國家航海博物館設計一系列家庭展覽路線,鼓勵親子觀眾以多元思考路徑探索館藏主題。(劉君祺 攝影)   2. 兼顧參展前、中、後進程的經驗形成 每條探索路線皆包括三大區塊,記錄參展前、中、後的經驗進程,分別為:(一)運用博物館的中庭廣場「大地圖」(The Great Map)進行前導思考,在此區域透過數個小提問,連結使用者的生活經驗與既有知識,帶入該項主題的想像情境;(二)到指定展覽開啟主題探索,進行三到四個互動小活動;以及(三)由繪畫形式記錄最終參展收穫。參觀中的小活動,則可細分為觀察、討論、操作、繪畫、戲劇、創作等面向,期待透過各種簡單又不至產生負擔的活動設計,引導親子觀眾針對文物進行思考、對話與想像【註3】。   美國沃克藝術中心:多語版家庭指南 坐落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沃克藝術中心(Walker Art Center),為美國五大當代藝術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於2019年為其繪畫與雕塑藏品推出「五種方式進入—館藏主題」(Five Ways In: Themes from the Collection)常設展,以「自我」、「裡面」、「外面」、「日常」、「一切」五個主題切入,引導觀眾重新認識博物館的收藏。 1. 強化在地多元族群的連結性 美國明尼蘇達州擁有全美為數可觀、來自東南亞苗族以及東非索馬利亞的移民。博物館為回應在地多元族群觀眾的需求、加強與新住民的連結與對話,在此項展覽中特別設計推出英語、西班牙語、索馬利亞語及苗語四語版的家庭指南,並開放網路免費下載。各語版分別由在地的藝術家與博物館一起合作共創,依據每位藝術家對於作品的感知與共鳴,設計視覺插畫與體驗活動。各種提問方式,皆以原語設計,再搭配英語翻譯,因此博物館也鼓勵親子觀眾使用所有版本的指南,在每款設計中感受全新的體驗。 沃克藝術中心為其常設展「五種方式進入—館藏主題」設計了英、苗、西班牙、索馬利亞語版(由左至右)各具特色的家庭指南。(劉君祺 攝影)   2. 我們都是一家人:認同、參與及共創 沃克藝術中心經由這一系列的參觀指南,不僅加強與多元觀眾的連結、豐富展覽多元詮釋的可能性,更因此強化了與在地藝術社群的合作與對話,促進多元文化認同與參與。這項精心細膩的設計,也獲得了2020年美國博物館協會「傑出教育資源」(EdCom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Resources)獎項。 【博物之島專文】從未抵達,從未放棄:鄭莉蓉談故宮南院以藝術活動建立友善品牌   踏上博物館的探索之旅 以上各項兒童親子自導式展廳資源,透過寓教於樂的內容設計,在提供家長支援與引導同時,也拉近了展品與兒童觀眾的距離。自導式資源不僅仲介了親子之間的參展互動,也延伸了親職教育面向,豐富了家庭觀眾的觀展經驗。在博物館致力投注兒童親子資源之際,彰顯的不僅是博物館正視潛力觀眾的長期經營,更展現博物館推動友善平權與開放多元的使命。   博物館越來越好玩了!親子家庭趕快起身,前往博物館的路上吧!   執行編輯:葉家妤 註釋: 註釋1:荷蘭庫勒慕勒博物館骰子遊戲之提問摘錄 註釋2:此為筆者於2020年於博物館現場索取之內容,該館不定期更新偵探遊戲主題。 註釋3:英國國家航海博物館親子展覽路線提問方式一覽表
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