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專文

博物館如何看待與反應外在巨大自然或社會衝擊課題
博物館如何看待與反應外在巨大自然或社會衝擊課題
撰文: 賴維鈞 (國際區域博物館委員會ICOM-ICR現任理事) 2017年初,國際博物館協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資產相關單位一起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籌辦了「區域博物館於地震後協助重建地方社區的角色」特別計畫,來自包括中國、尼泊爾、日本、臺灣、希臘、義大利、以色列、斯洛維尼亞等各地博物館同仁聚集開會並就相關行動策略進行反思與分享。 2015年發生在尼泊爾七級以上的地震重擊了加德滿都山谷並造成西北部743處主要的歷史遺址損壞-133處完全倒塌、95處部分倒塌、515處部分損壞,包括杜巴廣場以及帕坦廣場王宮等重要世界文化遺產。身為國際區域博物館委員會 (ICOM-ICR) 理事除了前往與會分享臺灣經驗,就此次博物館行動筆者有以下的幾點觀察思考。   七級以上地震造成文明古國物質性文化資產大量損毀,博物館專業同仁該如何因應這衝擊? 一、向國際專業組織尋求支援與協助 以尼泊爾為例,該國同仁直接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尋求支援,也向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求助,直接而密集的募款認養修復的工作隨即展開,筆者在現場也看到了緊急因應修復的告示以及支撐措施。曾受ICR委員會資助的年輕博物館同仁Birendra Mahoto,也在震災的次年 (2016) 參與ICR年會時向委員會提出請求,在主席Rune Holbek與ICOM總部及尼泊爾國家委員會 (ICOM-Nepal) 多元串連下,組織有相似經驗的區域博物館同仁們共同在尼泊爾商會行動。   二、以國際聯合行動啟動、說服國內並組織必要的博物館專業系統 尼泊爾國家發展現代博物館發展時間並不長,引進西方的博物館學學術知識系統正式在大學研究所裡開設博物館學的課程也不過是兩年前的事。原本國內的世界級國家文化遺產,珍貴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令人羨慕,雖擁有國家博物館及軍事博物館,以發展現代博物館觀念而言,仍然處在基礎的階段。文化政策策略上很清楚,文化事務是與觀光以及市民住居事務同在一個部會裡,官方主導下的國家博物館以及軍事博物館陳設、燈光、空調、導覽等都可以維持住基本。對於地震所造成的大面積毀損,有些雖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整理並已展開重建,但有更多的連清點工作都尚未進行,缺人缺錢缺專業的現況,令尼泊爾為數不多的博物館同仁不斷焦慮地向外求援。 這次的商會,尼泊爾的博物館同仁發表了他們對於博物館的各項定義整理,以及博物館定義在尼泊爾應用的情況、尼泊爾博物館歷史發展的調查結果報告、以及試圖以生態博物館概念發展區域博物館的嘗試等,對尼泊爾國內博物館界而言,也是第一次有這個機會從各面向整理了解自己國內博物館專業發展的概況。值得慶幸的是,尼泊爾政府部長層級親臨參與,允諾將博物館發展需要的法制環境建置給予最大的支持與推動的動力。因此可以看得出,這次的特別行動,讓尼泊爾博物館同仁整個國內從法制面、策略面、學術準備、人才培育等都有了永續發展的未來圖像,後續如何值得期待! 尼泊爾的文化與觀光部部長 Jeewan Bahafur Shahi 親自以傳統的點燃油燈儀式為大會祝福,與會的有來自全尼泊爾的55位博物館同仁及貴賓,另有10位私立博物館同仁也到達現場。四天的時間內共有16位同仁完成發表,在ICOM-Nepal主席 Bijaya Kumar Shahi 的主持下,此次會議提出了四點聲明: 支持在加德滿都建人類學博物館新的大樓; 支持採用有利於尼泊爾博物館的永續發展的立法; 將博物館學納入為尼泊爾博物館專業教育的一部分; 促成失竊的文物歸還。   三、針對防震需求觀念及技術進行研討並形成博物館專業支援網絡 觀念層面 博物館多處於天然危險與經濟災害等雙重威脅的環境,文化遺產維護與都市紋理發展之間,充滿了困境、衝突,同時也有機會,來自義大利的同仁在這次商會中提出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挑戰,也是博物館發展不可避免的面向。而尼泊爾的文化政策裡包含了觀光與居民,顯然經濟政策也是包含考量在其中。即使該國文化資產的維護與管理正承受巨大天災的考驗,就博物館的面相而言,修復也是博物館教育重要的一環,所有的過程也都是一種動態展示以及知識累積彙整的機會。這點提醒是一個很重要的啟示! 防震科技層面 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對於博物館防震有技術上的系統設計,包含了建築物與展品的保護。這類的科技一向都是博物館界的好幫手。日本的同仁則分享東北海嘯之後,博物館同仁挨家挨戶敲門去問有沒有文物要保存,卻遭居民白眼的經驗,後來在區公所文件文物的搶救上倒是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特長,紙本的去濕保存風乾等專業技術,都適時地發揮了功效,後來也得到居民的肯定。 人才培育層面 博物館的專業發展起源於西方,尼泊爾博物館教育剛剛起步,尼泊爾的同仁們也提出了博物館與大學課題,說明博物館教育紮根的重要性,並搜集列舉了英國、印度、還有尼泊爾大學裡博物館教育的課程設計與分析比較,初步認定「生態博物館」是尼泊爾可操作的博物館發展型態。尼泊爾才剛針對這方面專業在一兩所大學開設基本課程,慢慢地應該可以摸索找尋出當地所需要的專業模型。先認定「生態博物館」模式作為發展的策略,策略選定後仍需要一陣子的發展與觀察。另一方面,「生態博物館」在巴西、法國等地都有很完整的網絡系統,所以博物館專業的發展將有機會伸出觸角,如同這次是以區域博物館的網絡召集了區域內鄰近國家尤其是亞洲的地震相關經驗的國家或地區的博物館同仁們,同樣地,就尼泊爾博物館專業發展需要,可以藉由ICOM的國際博物館網絡繼續與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同仁們分享切磋並精進博物館專業! 外在不可抗力的衝擊、保存與經濟發展的衝突、資源不足、專業不夠等困境在在對博物館或對社區都是充滿了艱辛挑戰的課題。博物館所擁有的觀念、技術以及行動,都需要相對應的調整與適應。館內、國內到國際,博物館都是一家人!藉由網絡互相支援,這次在尼泊爾的聚會暨行動計畫做到了!     ICOM-ICR尼泊爾特別計畫2017研討會,聯合國UNESCO專員、尼泊爾文化觀光民生部長、ICR主席、ICOM-Nepal主席於加德滿都一起參與主持開幕   更多資訊: 國際區域博物館委員會 ICOM-ICR, Regional Museums’ role in assisting to rebuild their local communities after an earthquake Proceedings (ICOM ICR Special Project Kathmandu, Nepal) ICOM-ICR 官網、Facebook
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