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專文

藝術與永續的共振: 2023藝術永續國際論壇專題演講報導
藝術與永續的共振: 2023藝術永續國際論壇專題演講報導
作者:林婷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近年來,「藝術永續」的理念在藝文界逐漸發酵,環境議題不只成為展覽、創作的主題,美術館與藝術家也透過資源再利用、減少碳排放等實際行動降低環境負擔,盼望透過藝術的影響力,在世界各地點起環境保育的星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於2022年串聯其他藝文團體創立「臺灣藝術永續聯盟」(TASA),致力推動藝術永續議題,並於2023年11月24日、25日舉辦第二屆藝術永續國際線上論壇,主題聚焦於「減碳實踐」,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分享藝術領域的永續行動,也探討博物館如何面對環境議題。 「博物館永續發展」場次邀請國際博物館協會當代美術館專業委員會(ICOM CiMAM)博物館永續生態工作小組(Sustainability and Ecology in Museum Practice working group)現任及前任主席Suzanne Cotter與Frances Morris,介紹博物館永續發展調查研究,以及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的藝術永續。   2023藝術永續國際論壇首日貴賓合照 (圖片提供:2023藝術永續國際論壇,攝影:楊承運)   博物館永續發展的調查與研究 CiMAM成立於1962年,不僅關注博物館中的藝術交流與管理,近年也關切博物館如何回應環境永續議題。2022年,CiMAM針對88位世界各地的策展人、藝術家以及博物館等藝文組織展開調查,並邀請3位永續發展專家參與評估,研究博物館如何實現聯合國提出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根據調查結果,「博物館永續發展」可分成社會、經濟及環境等三大面向。Cotter指出在社會方面,博物館應尋求更多跨界、跨館、跨國的合作與交流,並參與國際政策與倡議等相關會議,維護人權與大眾福祉。在經濟方面,博物館具有「永續觀光」的潛能,應開發這方面的無限可能性。而在環境方面,氣候變遷是當代重要議題,博物館有責任提升觀眾的環境意識,促進多方思考與對話。 許多博物館與藝文機構雖然認為維持「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的平衡相當困難,但也開始以永續為目標制定行動計劃。目前,博物館界急需一份國際參考資料,以確認行動方向與目標。CiMAM於2021年推出博物館環境永續工具箱(Toolkit on Sustainability in the Museum Practice),提供博物館永續發展實例、碳足跡計算工具、永續發展專業詞彙表等資源,讓博物館吸取經驗、激發創意,訂定更加完善的永續發展計畫。Cotter認為,「永續」的概念不應侷限於節能與環保,而是讓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宏大理想,因此,這並非阻礙發展的絆腳石,而是開啟博物館未來的嶄新契機。   主持人黃貞燕教授、與談人李玉玲教授與焦傳金館長,以及Suzanne Cotter、Frances Morris兩位講者於線上相會交流。(圖片提供:2023藝術永續國際論壇,攝影:楊承運)   美術館與藝術永續 藝術家怎麼看待氣候變遷?美術館該以什麼方式對應永續議題?泰德現代美術館名譽總監Morris在論壇中分享該館如何實踐藝術永續。泰德現代美術館建築體的前身為1980年代因石油危機及環保因素退役的發電廠,2000年改建成美術館,之後整修的新建築以自然光、有效利用水資源的角度設計。從歷史的角度,泰德現代美術館與永續議題似乎密不可分。 泰德現代美術館位於泰晤士河畔,過去為火力發電廠。Photo by Michael Elliott on Unsplash   博物館「永續」的多元意涵 Morris認為,美術館有義務與能力為環境議題發聲。她於2019年召集藝術家反思環境永續議題,後續支援藝術家透過創作及公眾活動加深觀眾對環境議題的接觸與理解。如:2021年與英國藝術家組合Ackroyd & Harvey合作,延續兩人於2007年啟動的「波依斯的橡實」(Beuys’ Acorns)計畫,在泰德現代美術館屋頂的露台種植100株橡樹苗,藉此紀念德國藝術家Joseph Beuys的一百歲冥誕。藝術家邀請觀眾走上種滿橡樹苗的露台,反思生態永續的重要性。 2003年藝術家Olafur Eliasson於泰德現代美術館展開《氣候計畫》(The Weather Project),創造室內落日景觀,並調查館員對氣候議題的想法。 Photo by Christer Ehrling on Unsplash   除了以創作倡議,Morris強調博物館也應該思考其經營方式是否符合永續理念。泰德現代美術館策展時使用永續能源、環保裝置與材料,減少運輸需求,甚至將撤展後的展示用料重複利用於下一檔展覽,未來將調整美術館供應鏈,實施更環保的綠色採購。此外也重新審視典藏、展覽計畫,讓塵封庫房的藏品有公開展示的機會,並舉辦貼近在地的展覽,建構地方友善關係。不僅解放儲藏壓力、培養忠實的在地觀眾,也降低向外國借展品辦大型展覽及外來觀眾形成的驚人碳排量,奠定博物館永續發展的根基。 臺灣美術館的藝術永續實踐 與談人前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以高美館的經驗回應兩位講者。她認為藝術的發生和環境息息相關,除了籌劃環境永續主題展覽,用藝術感動觀眾,近年也在以生態友善概念改造的藝術生態園區,舉辦減少使用拋棄式塑膠餐具的藝術生態市集,並和學校合作辦理蓋領角鴞鳥巢等生態活動。正如主持人黃貞燕所說,藝術永續涉及信念、技術行政、藝術方法與經營價值觀,與社會、環境、經濟環環相扣,而博物館可以用文化影響力進行倡議,努力邁向永續未來。
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