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網站導覽
518國際博物館日
518當期活動
歷年518活動
館所資訊
認識館所
活動資訊
當期活動
活動回顧
公告事項區
專業提升
課程資訊
國內外資訊
新訊
專文
徵文啟事
法令與政策
博物館法規
博物館政策與相關計畫
補助機制
補助辦法與時程
統計資訊
open API
儀錶板
電子報
EN
RSS
搜尋
全站搜尋
搜尋
友善
平權
在地文化
免費
:::
首頁
/
公告事項區
/
專業提升
/
國內外資訊
/
專文
選擇年代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查詢內容
搜尋
專文
從數據預見未來:人口危機下的博物館趨勢與挑戰
作者:林詠能(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教授) 近年來臺灣的博物館、美術館與地方文化館數量大幅增加,但觀眾人數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幾乎所有的博物館至今日為止,參觀人數都尚未回到疫情之前的水準。在觀眾人數成長低於博物館數量增加的情形下,除了要面對來自博物館同業的壓力,也要與其他休閒娛樂設施競爭消費者。而最近公佈的2022年我國出生人數預估,全年僅有13.5萬的新生兒,創下臺灣人口最低出生數。在臺灣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的衝擊下,2020年我國人口數步入負成長,至今人口已減少37萬多人;這項訊息對我國博物館而言,無疑雪上加霜。博物館如何因應人口結構的變化、迅速提升自我的競爭力,對博物館而言至關重要。 創意與活力不分年齡!「2022博物館創齡行動的實踐與挑戰線上論壇」紀實 時代交鋒:高齡化與少子女化對博物館的衝擊 目前我國正面臨高齡人口急速增加、出生人口大幅減少的情形,將造成臺灣未來人口快速減少與工作就業人口數遽烈下降等情形。這些困境對我國未來的經濟、社會、文化與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臺灣人口結構的改變,不但衝擊國家各項總體環境,也同時對博物館部門的發展,尤其在觀眾經營與組織人力上產生一定的衝擊。不過,人口結構的遽烈改變,目前仍未引起博物館界廣泛的重視,更缺乏相關的討論,未來博物館營運也只能隨著人口減少,被動回應。 我國人口斷崖的危機是世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臺灣已多次在全球出生率排名倒數第一。以2020年為例,臺灣總生育率僅有0.99,遠低於可使總人口數保持固定的2.1替代水準。自2020年1月我國達到人口數的高峰、達2,360萬人之後,人口轉為負成長,到2022年11月的總人口數已降為2,323萬人,較2020年1月減少37萬多人。依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推估顯示,臺灣人口數至2070年,僅餘1,581萬人(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若依照聯合國2019年的報告,臺灣人口數在2100年將降至約1,100萬人,較現在的人口數大幅減少一半以上。 在人口結構方面,2020年總人口數中65歲以上人口佔16%;2025年臺灣將從「高齡社會」進入「超高齡社會」,即20%的人口超過65歲。我國從高齡社會到超高齡社會,僅花了7年,這項推估比日本的11年、美國15年、法國28年、英國49年的調適期間更短且更激烈,且更容易產生世代間的衝突。至2070年臺灣65歲以上人口將成長至43%,85歲以上人口也將佔總人口的11.4%,顯示臺灣人口老化的進程遠高於世界主要國家。 臺灣因人口老化、少子女化所可能造成的人口銳減,已成為國家發展的重大挑戰。人口結構的遽烈變化,也勢必對博物館產生重大的衝擊,預計將產生參觀人次下滑、觀眾特質產生變化、博物館專業人力不足等問題。在此嚴峻的情形,博物館從業人員應做好事前準備,積極改善博物館的自身體質,以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就顯得極為重要。 臺灣總人口高、中與低推估(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 / 歐陽德 重繪表格) 1.觀眾人數下滑 少子女化的情形首先將嚴重衝擊博物館的觀眾人次。依我國文化統計2020年顯示,臺灣民眾在2019/20年,博物館參觀比率為46.5%,平均每人每年參觀博物館與美術館頻率為1.3次,其中65歲以上人口平均每年每人參觀0.9次,總參觀人次超過3千萬人次。如以此基準推估,至2070年,博物館與美術館的年度觀眾人次將降至2千萬人次左右,將較現今減少1千萬人次以上。此外,城鎮化的現象在未來會更為明顯,人口將大量往城市集中,地方博物館與文化館將面臨比國立或城市博物館更加嚴峻的衝擊。如何鼓勵民眾提高參觀意願與更頻繁的利用附近的博物館設施,將是每一個博物館未來的重要挑戰;而如何在變化的外在環境中,掌握觀眾特質與行為轉變,將是未來博物館的重要工作。 博物館參觀人次推估(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作者推估 / 歐陽德 重繪表格) 2.博物館專業人力減低 人口的大量減少也會直接衝擊勞動力市場,依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資料顯示,2020年臺灣15至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數為1,683萬人,至2070年臺灣工作年齡人口數將減少一半,僅餘783萬人,且其中將近一半(48.1%)的工作人口將是由45至64歲的中高年齡人口所組成。面對工作年齡人口的急速下滑,博物館的各種專業人力將產生極大的缺口,在不久的將來,博物館將面臨專業人力不足的情形。因此,必須透過博物館組織改造、強化志工人力招募,並運用數位科技以彌補人力的缺口。 臺灣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數與占比(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 / 歐陽德 重繪表格) 正面迎戰:博物館如何面對人口危機? 在臺灣博物館數量的持續增加情形下,博物館不但要面臨彼此的競爭,在臺灣進入人口負成長,高齡化與少子女化日趨嚴峻的情況,更要面對觀眾人數趨緩的困境,博物館的經營管理策略,便成為博物館能否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本文從供需二端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提升觀眾再訪頻率 高齡化與少子女化將使博物館面臨觀眾逐漸減少的困境。因此,如能提高民眾的再訪頻率,就有機會維繫相同的觀眾人次。如何透過展覽、行銷策略與活動規劃,吸引觀眾再訪,將是博物館的重要任務。 2.積極推動博物館組織改造 因應人口減少的危機,各級政府應加速博物館組織改造,朝垂直型的博物館網絡整合,如一機關多館所或一法人多館所等機制。這些組織型態可將行政體系集中,因此可以較少的人力管理多個博物館,有效提升人力資源的運用效率。 3.加速博物館智慧化的進程 加速引入智慧博物館概念,使用數位科技進行博物館硬體、軟體的控制,同時記錄觀眾在博物館內外的參觀行為,並透過大數據的分析,達成智慧化管理,以減低館員的行政負擔,並強化決策。 執行編輯:葉家妤
2023/02/2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