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專文

向土地萬物學習,迎戰氣候危機:人類學者Robert R. Janes的博物館革命
向土地萬物學習,迎戰氣候危機:人類學者Robert R. Janes的博物館革命
作者:翁仲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我們距離災難並不遠。只要打開新聞,就能看到極端氣候對人類的衝擊。此時,博物館該如何回應當代議題,帶領社區正視危機,並為改變付出行動呢?本文專訪現居加拿大亞伯達省的Robert R. Janes,他長期關注原住民議題、氣候變遷與博物館行動主義。對Janes而言,氣候議題在博物館領域中形同「房裡的大象」,近在眼前卻無人聞問。儘管如此,他堅信這個世界絕望卻還有救,博物館可以利用自身專業及資源改變現況。 Janes現為英國萊斯特博物館研究所的客座學者,曾擔任國際知名期刊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總編輯,以及加拿大格蘭堡博物館(Glenbow Museum)與威爾斯王子北方資產中心(Prince of Wales Northern Heritage Centre)的館長。由於父親是外科醫生,家裡不乏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界同事來訪。曾有位中國訪客帶來了皮蛋,在撥開蛋殼的一刻,衝擊的外觀和特殊的氣味讓他們放聲大笑。異國文化帶來的衝擊和新奇感,奠定他對人類文明與多元文化的興趣,因此投身於考古學研究。 加拿大北部原住民 K’á lot’ine獵人聚落空拍圖(Robert R. Janes提供)   向獵人學習:與德尼族的合作與共創 攻讀考古博士期間,他研究加拿大德尼原住民族(Dene First Nation)文化,然而學校傳統的考古訓練僅提供考古學知識,缺乏對德尼族生活現況的討論。為了真正了解德尼族文化,Janes休學一學期,和妻子搬到德尼族獵人聚落生活六個月。在嚴峻又冷冽的北極圈中,當地人不分異己的關照,使他們得以溫飽。這段經歷使Janes學習到慷慨的可貴,並且相信領導力不是建立在階級或地位,而是出於能力、尊重,與彼此信任。  Robert R. Janes(左)於K’á lot’ine獵人聚落屋頂曝曬熊皮。(Robert R. Janes提供) 威爾斯王子北方資產中心外觀。(Robert R. Janes提供) 1976年,Janes擔任威爾斯王子北方資產中心的創館館長。從未受過博物館專業培訓的他,自嘲形同一張白紙就擔起了大樑。當時,博物館並不受當地原住民族的歡迎,他們認為博物館片段擷取文化的展示方式,形同凍結了文化,宣告他們只存在歷史當中。Janes和館員重新檢視「收藏」與「遺產保存」的意涵,在1981年帶領一群德尼族長者與紀錄片團隊深入部落,憑著祖先流傳的口述記憶,重建以駝鹿皮製作船身的傳統技藝。團隊花費三個月所搭建的駝鹿皮船,如今是威爾斯王子北方資產中心的常設展中最具代表性的展品之一。 Robert R. Janes(左)請德尼族的兩位長者Johnny 與Elizabeth Yakaleya辨識出土的考古器物。(提供 Robert R. Janes) 德尼族傳統文化中用駝鹿皮包覆的船(提供 威爾斯王子北方資產中心)   保有文物的靈魂:格蘭堡博物館文物返還計畫 1989年.Janes轉任格蘭堡博物館館長,不料剛上任政府就停止補助,導致博物館面臨破產。他不得不解僱150位館員中的25位,卻遭致館員的對立,還收到解僱員工的死亡威脅。然而,無論所處的條件多麼不利,他仍持續反問「為什麼?」,以確保每一決策都是從使命出發。 Janes曾主持加拿大史上最大宗的文物返還計畫。格蘭堡博物館長期收藏原住民族社群黑腳聯盟(註釋1)祭祀時所用的草藥捆包(medicine bundle)。過去格蘭堡以「出借」方式,讓捆包回到部落中進行儀式,結束後再歸還館方。依照博物館的標準文物典藏流程,捆包進入庫房之前必須先冷凍殺蟲、殺菌。然而在族人眼中,捆包不只是物件,是如同骨肉、具有靈魂與血脈的神聖象徵。Janes和館員Gerald Conaty(民族學諮詢委員)驚覺,博物館視為「專業」的入藏過程,對族人而言形同扼殺神聖靈魂的酷刑。 此後,Janes開始反思博物館典藏方法與文物脈絡的衝突與對立,領悟到「讓物件回到那些知道該如何使用他們的『專家』身邊」才是最合適的保存方式。自2000年起,他重新盤點庫房中性質重複或較少展出的藏品,並徵詢族人的意見,十年間共返還黑腳聯盟超過250件藏品。 格蘭堡館員與黑腳聯盟代表於文物返還啟動儀式中合照。右二為Robert R. Janes;右一為Gerald Conaty。(提供 Robert R. Janes) 即便對部分管理階層而言,藏品減少是博物館的損失,然而文物返還與當地原住民族締結了深厚情誼,帶來金錢無法衡量的價值。任職期間Janes積極學習黑腳聯盟的文化,更邀請18位族人策劃常設展Niitsitapiisini: Our Way of Life。真誠的交流深受族人認同,Janes和Conaty也因此獲得族人賜予傳統族名OTAHKO OHKIPTOPii,象徵他們是受族人尊敬的一員。 黑腳聯盟Kainai人的賜名典禮。(提供 Robert R. Janes) 共同面對氣候創傷:氣候正義聯盟 氣候異常已造成造成許多無法挽回的災難,Janes認為氣候危機(climate crisis )已演變成危害當代文明的氣候創傷(climate trauma),是多重危機相互交織的複合危機(poly-crisis)。他強調,不只科學博物館該面對氣候創傷,所有館舍都該正視氣候異常的危機,進而達成氣候正義(climate justice)。Janes串連眾多加拿大館舍,在2016年共同創立氣候正義聯盟(The Coalition of Museums for Climate Justice),提供具環保及永續意識的策展指南及諮詢管道。 魁利克姆海灘博物館「我們有電力/力量」(We Have The Power)新常設展,透過介紹電力與生態保育知識,讓觀眾了解每個人都有力量為環境盡一份力。(提供 魁利克姆海灘博物館) 2023年,受到聯盟的永續策展概念所啟發,加拿大魁利克姆海灘博物館(Qualicum Beach Museum)的新常設展透過介紹電力、能源、生態保育與資源永續的觀念。尤其場址比鄰地方原住民社群,故展覽以介紹原住民與自然共存的智慧為核心,探索應對氣候變遷的解決之道。除此之外,聯盟提供許多建議讓展覽更具永續性,例如:製作方便收納或移展的展品,以便未來巡迴展出。Janes更提醒策展單位應以生動的故事與物件充實內容,而不是依賴高耗電、耗能的展品吸引觀眾。如此一來,不僅減少展覽耗費的資源,讓枯燥的科學發電知識貼近觀眾生活經驗,更促進地方觀眾與原住民族文化對話的空間。 不畏時代洪流的救生艇:為博物館的未來掌舵 與Janes對談或通信時,他總是謙遜而詳細的答覆,體現了不斷學習與反思的自律態度。今年,Janes透過著作《Museum and Societal Collapse: The Museum as a Lifeboat》(暫譯《博物館和社會衰敗:博物館作為救生艇》)再次敲響警鐘,期盼激發同業重新思索博物館的存在意義。他強調,博物館不應與世隔絕、堅守權威形象,而應主動面對當代的危機,實踐社會責任,進而串連社區力量,成為協助大家度過難關的救生艇。 Janes認為,「我們正處在決定博物館未來意義的分水嶺。」雖然商業機制是博物館持續營運的基礎,但是絕對不能被市場機制所操控。他相信由理念出發的細微轉變,可以擦出點燃重大變革的火花。希望博物館人偶爾也能停下腳步,靜心思索博物館為何、為誰、為了什麼理念而存在?探尋出博物館在21世紀無可取代的當代意涵與使命。 註釋: 註釋:黑腳聯盟(The Blackfoot Confederacy)是加拿大原住民社群,由四大族群組成,分別為居住在加拿大亞伯達省的Kainai, the Northern Piikani,和 Siksika,以及美國的蒙大拿州地區的Southern Piikani族群。
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