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空的任務: 廣島「原子彈爆炸記憶傳承者」計畫
作者:葉景妤(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生)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了一枚名為 「小男孩」的原子彈,造成居民大量傷亡。原爆不僅摧毀廣島的建築和基礎設施,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歷史傷痕,影響了當地人民的身心健康及社會結構,成為深刻的集體記憶。然而,隨著時間流逝,距離原子彈爆炸事件已將近八十年,見證歷史的倖存者也逐漸凋零。根據2023年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數據,全國直接經歷原爆的受害者人數已降至6萬多人,平均年齡高達85歲。
原子彈爆炸後建築物幾乎被夷為平地。(圖片提供: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 拍攝者:US Army。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社會對於原爆歷史的記憶漸漸淡去(註1),對於歷史和記憶的保存極具急迫性。廣島和平文化基金會(財団法人広島平和文化センター)積極思考除了保留原爆文物和遺址之外,如何在在一切消逝之前盡力確保倖存者們的經歷、記憶與感受,而能與未來的世代產生共鳴。(註2)
「我在去學校的路上看到一朵蘑菇雲」。這是原子彈爆炸倖存者植田榮子(Eiko Ueda)女士所畫的原爆記憶,當時她年僅10歲。(圖片提供: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 作者:植田榮子(Eiko Ueda)。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2012年,廣島和平文化基金會與廣島市政府開始推動「原子彈記憶傳承者計畫」,希望將原爆倖存者的經歷及追求和平的思想傳承下去。儘管許多倖存者以回憶錄和紀錄片等形式留下他們的經驗,但是這些資料往往被視為枯燥的歷史文獻,缺乏原爆倖存者獨特的觀點和情感表達。「原子彈記憶傳承者計畫」希望傳承倖存者對和平的價值觀,以及對原爆的恐懼與驚嚇等情感經驗。這種表達方式不僅僅停留在事實陳述的層面,更強調以具感受性的方式呈現歷史記憶,富有倖存者具備的道德和情感影響力。
跨世代的交流:原子彈爆記憶傳承者計畫執行方式
「原子彈記憶傳承者計畫」藉由人與人直接傳承經驗的方式,全面而深刻地呈現倖存者的故事,引發社會對於和平與反戰概念的深層思考。計畫的參與者分為兩類,一為親身經歷過原子彈爆炸的「見證人」,另一類則為未經歷過原子彈爆炸事件,但對此有濃厚興趣的「傳承者」。
「見證人」由廣島市政府進行為期一年的培訓;「傳承者」的培訓時間則約兩年,必須聆聽講座認識原子彈爆炸的真實情況,並且參與原子彈爆炸倖存者的交流會,以及接受口語表達訓練的課程。接著,傳承者與見證人會倆倆配對,組成小組,每月聚會一至二次,進行更深入的經驗交流與分享,以傳承見證人的經歷。
培訓期間,為了確保參與者擁有完備的知識,參與者可以免費進入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參觀,並會拿到藏品目錄作為參考資料。傳承者必須撰寫講稿,並由廣島市政府和平推進科協助核實原子彈相關歷史知識,而見證人則會校對原子彈爆炸經歷的相關內容。最後通過口語訓練以及模擬演講,才能成為正式的傳承者。
記憶的轉化:原子彈爆炸記憶傳承者計畫成果
根據官方的統計,截至2024年4月此計畫共培訓了226位「傳承者」,其中最年輕的今年20歲。他們擔任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原子彈經驗傳承講座」的講師,每日舉行一場英語講座和三場日語講座,時長大約60分鐘,內容涵蓋原爆倖存者的個人經歷、對和平的渴望、原子彈爆炸的現實狀況,以及戰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原子彈危害的概述,以及原子彈對人體的影響等。
(左):為了正確地傳承原爆倖存的經歷,並提升國內外人士的和平意識,舉辦了由原爆倖存者主講的講座。(右):傳承者們在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進行演講,談論、傳達原爆倖存者的經歷及對和平的感受。(圖片提供: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
2018年起,日本其他地區也可以線上申請「原子彈爆炸經驗見證者」或「原子彈經驗傳承者」講座,紀念館會分派完成培訓的講者至該地區演講,使得「希望原子彈爆炸事件不要再次發生」的理念傳播到日本各地,且講座費用由國立廣島原子彈死難者和平紀念館全額負擔。見證者及傳承者也曾遠赴海外分享,例如2019年到英國曼徹斯特(Manchester)和科芬特里(Coventry),結合當地當時正在進行的反核活動,舉辦傳承者講座,並與當地社區及政府人員針對和平理念深度交流與對話。
見證者至熊本縣菊池女子高等學校,分享、傳達自己身為原爆倖存者的經歷及對和平的感受。(圖片提供:國立原子彈爆炸死難者和平紀念館)
傳承歷史的人:參與者的反饋
原子彈爆炸記憶傳承者計畫已執行12年,在這期間多位見證者相繼去世,計劃成為展示倖存者深刻情感和回憶的橋梁,保存了無法通過照片或個人物品體現的情感,在面對面的交流中生動呈現,對理解過去的苦難有深遠影響。
然而,每位傳承者都會思索「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的我們,如何能夠作為接班人,傳遞倖存者的記憶?」第一代傳承者青木圭子分享,她透過閱讀大量書籍和聽取倖存者的故事作為傳遞記憶的知識基礎,也參與和平紀念儀式,設想若自己經歷了原爆該怎麼辦?透過這些做法,「原爆不再只是遙遠過去發生的與自己無關的事件。」此外,28歲的年輕傳承者藤澤千夏認為:「儘管我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但我可以用與現代年輕人相同的視角與他們對話。」通過跨越時代的文字和語言,這些故事代代相傳,與下一代產生共鳴,達到深刻的教育效果。
傳承者努力將自己融入倖存者的處境,確保這些記憶不會消逝,成為對和平的提醒。透過集體記憶的保存,紀念館將原爆的殘存記憶聚合,使散佈在個人歷史中的痕跡,由零散的「點」組成完整的「面」,使我們更接近原爆發生當日的真相,這正是發掘個人經歷的迫切原因。
(執行編輯:黃淥)
註釋:
- 註釋1:根據日本廣播協會(NHK)2015年的調查,有百分之三十的廣島居民無法確切提及原子彈爆炸的具體時間,顯示出歷史事件在人們心中逐漸淡忘。
- 註釋2:廣島和平文化基金會為日本的公益法人團體,經營「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及「廣島原子彈爆炸死難者和平紀念館」,旨在傳達原子彈爆炸的事實,以及和平、合作的理念。
資訊來源
- 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
- 廣島和平文化基金會
- 「傳承廣島記憶」網站
- Sato, S., Iwasaki, M., 2020. Survey Report: Learning from the Training for the Successors and Storytellers the Legacy of Atomic Bombing in Hiroshima City: Lessons for Disaster Storytellers. Journal of Disaster Research, 16(2): 21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