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投縣自然與科學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位於南投縣鹿谷鄉,佔地30餘公頃,飼養展示台灣本土及世界各地的珍禽異鳥等,如布萊斯犀鳥、青鸞、藍冠鴿、台灣藍鵲及巨嘴鴉等,超過100種鳥禽;園區內定期的親禽互動、鸚鵡生命演示及婉如身歷其境的VR體驗,是來鳥園不能錯過的活動。 在精緻生活導向的時代潮流裡,都市裡步調緊湊的人們已開始重視與大自然的接觸,普遍走向親近自然的綠色旅遊,視為舒放身心的休閒方式之一。鳳凰谷鳥園擁有活潑靈動並且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生態,包括悠然於山谷間的昆蟲、蝴蝶、魚蝦等,都足以讓到園區參訪的遊客們,體驗山林休憩的樂趣。另外園區內固定舉辦的各式科教活動,如採筍、賞螢火蟲、青蛙觀察、窺探昆蟲或是觀星等,都讓參與民眾能在授課老師的詳細解說下,更加瞭解及認識我們生活的周遭,進而培養友善環境的觀念。
-
臺中市歷史與人文臺中文學館臺中文學館原為日治時期的警察宿舍,1932年落成。基於歷史建築之永續保存,呈現時代的精神與脈絡,記錄大臺中地區文學發展的軌跡,彰顯在地文學家的成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於2009年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以「臺中文學館」為定位,2010年4月進行修復與活化再利用工程。館舍於2015年4月外觀修復完成,先行開放文學公園,同時進行內部展示工程的設計、佈置,2016年8月26日各館舍全面開放。 臺中文學館全園區佔地約1,863坪,館舍共分6棟,包含常設展區、主題展區、兒童文學區、研習講堂、主題餐飲區及行政區。各館舍以展覽、研習、推廣為主要用途,透過多元活潑的展示手法及互動體驗,達到文學教育與文化休閒之目的。館舍因深具建築美學與歷史氛圍,已成為文化觀光的新亮點。
-
雲林縣歷史與人文行啓記念館行啟記念館創建於日治時期大正十五年(1926),源於大正十二年(1923)為日本裕仁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台灣行啟之紀念,雖太子並未蒞臨本建築,仍深具紀念性。行啟記念館自日治時期以來,使用功能屢有更替,由原本公會堂,歷經公部門辦公室、福利中心等機能,1999年受到921地震影響,建築體受嚴重損壞,2001年經雲林縣古蹟歷史建築審議委員會審定為歷史建築,並透過「921地震災區歷史建築補助獎勵辦法」補助進行修繕。2006 年修繕工程完工,縣府文化處於2011年委外經營,105年3月歸還予斗六市公所,公所規劃一系列斗六在地生活型態活動,使館舍與地方居民產生連結,目前已然成為斗六市區新文青景點之一。
-
花蓮縣綜合與其他花蓮縣瑞穗鄉奇美原住民文物館瑞穗鄉舊稱「水尾」,意思是秀姑巒溪之尾,面積有135平方公里,人口約一萬四千八百人,瑞穗鄉因為秀姑巒溪激流泛舟遠近馳名,是花蓮發展農業結合觀光休閒活動,最具有成就的鄉鎮,另有北回歸線穿越其中央。瑞穗鄉的農特產品─天鶴茶和文旦,其知名度很高。 瑞穗鄉秀姑巒溪泛舟活動,和紅葉溫泉、瑞穗溫泉,與天鶴茶和觀齊名。很多遊客一面享受泛舟、一面泡溫泉,順便到觀光茶園喝好茶、買上等茶。 本鄉住民的組成相當多元,包括有阿美族、布農族、撒奇萊雅族、泰雅族(太魯閣族)等原住民族,以及閩南、客家、外省等漢人族群。在原住民的方面,人口數量與組成的狀況,就近30多年的資料顯示,原住民的人口數量並無明顯的變動,均維持在5000餘人的數量上下,其中以平地原住民為主,山地原住民則佔少數。本鄉平地原住民為阿美族、撒奇萊雅族,山地原住民則有泰雅族(太魯閣族)與布農族。以族群來做區別,漢族人口仍在2/3左右,為本鄉主要族群,但近年來,漢族人口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原漢之間的比例也在逐漸縮小。 本館為91年興建,經各方人士多年的努力於96年10月13日開館,為二層樓建築,一樓有文物展示區、特展區、庫房、辦公室及電腦閱讀教室;二樓為陽台區,規劃為部落餐廳,本館明確定位為「全鄉性文物館」,轄內各部落、原住民團體有同等參與權利,除保有文物館原有特色外,將逐步辦理各式特展與研習會,結合秀姑巒溪生態體驗,以豐富文物館內涵。
-
雲林縣歷史與人文雲林縣詔安客家文化館雲林縣政府民政處自治事業及客家原住民科 配合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推動暨協調有關客家特色之文化、教育、語言、技藝、傳承、地方產業等之發展
-
雲林縣綜合與其他雲林故事館雲林故事人協會,成立於2005年6月,致力於閱讀文化推廣及文化人才培育,本著農夫的精神,掀開土地直接播灑種子,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一起營造優質文化。自2007年迄今,負責營運活化雲林故事館(原虎尾郡守官邸),營造成為全民參與及體驗聽、說、讀、寫、演故事的文化平台。歷年來辦理圖畫故事創作培訓,鼓勵素人創作,迄今出版100多本雲林原創社區繪本。由故事人、作者及志工所組成的推廣團隊,除了定㸃在雲林故事館、二崙故事屋、偏遠校園、資源空白社區外,本會藉由走讀故事現場及故事旅行箱巡迴到雲林及台灣各地,落實文化平權及創造常民生活文化的共同記憶。故事這條看不見的線,串聯人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多年來雲林的故事運動,鼓勵全民參與地方文化底蘊營造,同時也將台灣故事文化輸出到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