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市歷史與人文國立臺灣大學檔案館臺大檔案自1945年累積迄今,記載臺灣大學學術發展的事蹟,典藏臺大人辛勤耕耘的軌跡,於2007年8月搬遷至水源校區飲水樓後,成立檔案展示室,2015年7月升級成為全國大學第一座跨領域的檔案館。展示主軸為:「從檔案中洞觀歷史,在檔案中品味藝術」,並在檔案科學管理的基礎上,建構三大發展平台:檔案展示公文稿裡的校園人文故事,拓展聯合展示的交流與跨界藝術的激盪;檔案修護各類破損的校內外重要文件,蒐集傳統手工技術檔案,延伸發展檔案志工手工創意藝術平台;檔案文創結合檔案元素與學生創意加值應用,展售校園文創紀念品,推廣臺大精粹的人文精神。檔案館在融合資訊科技與專業技術創新運用下,將展現21世紀多元文化價值的新風貌與新意象。
-
彰化縣歷史與人文彰基文史博物館120多年來以彰化基督教醫院為核心之台灣中部醫療科技發展及教會發展有巨大的改變,其中許多宣教師加入而擴大整體的基礎,其間亦有許多愛的故事發生,尤以「切膚之愛」的史實為人津津樂道。 蘭大衛及其一家兩代人奉獻一生給彰化,加上陸續加入的醫療宣教師,以及以梅鑑霧牧師為首的教會牧師團隊,形成完整的身、心、靈照護體系,其歷史發展脈絡極具史學研究價值,因此彰化基督教醫院為了保留並研究120多年來的珍貴史料,乃自西元1998年開始設立彰基院史文物館,以保留珍貴的歷史文物。
-
宜蘭縣綜合與其他蘭博烏石港驛站「蘭博-烏石港驛站」位於園區東北隅、2004年落成,由蘇喻哲先生設計,建築外觀像一艘停泊於港邊的帆桅大船,呈現出此處位於烏石港舊河道與現今海港交會的特殊位置。「透明盒子」的設計概念,延伸室內視野與兩側新舊烏石港水面疊合,企圖在建築與地景間取得和平共處,曾獲美國照明協會「2006 國際照明建築設計獎」。 建築基地面積15,559 平方公尺,樓地板面積2,565平方公尺,原名為宜蘭縣政府之「烏石港遊客中心」,2016年1月1日移撥蘭陽博物館管理,改名為「烏石港環教中心」,現在名稱為「蘭博烏石港驛站」,除原有遊客中心功能,增加教育學習、串連地方館舍、深化在地知識、發展觀光遊憩等功能,並作為推展環境教育之環境監測、志工培訓、成果展示的基地。本區域同時是賞鯨、衝浪、飛行傘活動等活動的起點,2018年烏石港轉運站設立啓用後,客運、公車、小自車、賞鯨船、腳踏車、步行等交通工具在此自由轉換。 2019年1月24日蘭博重新以「烏石港驛站」為名,連結蘭博、社區、學校、蘭博家族館等單位,連結宜蘭的人文社會與自然環境,提供縣民學習研究在地文化的場域,讓更多人參與地方學的研究。 蘭博為提升環境品質,2016年爭取文化部經費補助,進行建物周邊景觀及廁所改善工程,由林欣億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佳恩營造實業有限公司施作,2019年5月24日完工。 2019年9月本案因「將原有空間、景觀重新規劃設計,並利用工法及適宜材料將入口草坡與廣場整合創出多樣空間,同時對木棧道、水上平台及通道等提供沿岸友善環境令人耳目一新,工程團隊用心確值肯定」等理由,獲頒發「宜蘭縣第8屆公共工程優質獎-土木水利工程類優等獎」,彰顯本案符合「優質永續、樂居宜蘭」之目標。 「蘭博-烏石港驛站」除連結蘭博、烏石港區及轉運站外,廣場與水岸平台成為讓民眾流連忘返之休憩區,以及推展「宜蘭是一座大博物館」的前哨站。
-
臺北市歷史與人文新芳春茶行大稻埕曾經是昔日臺灣走向國際的門戶,透過茶葉與樟腦的外銷貿易,近代西方文明與傳統漢人文化在稻江畔激盪出精彩的火花,無論是現代新劇或子弟戲班的登臺競演;亦或是咖啡沙龍與品茶文化的交相爭艷,二十世紀的上半葉,大稻埕方興未歇。 見證這一段榮景的「新芳春茶行」興建於1934年,為大稻埕茶商王連河隨父親舉家自福建安溪來臺發展的起家厝,這棟融和中西特色的日治時期建築,是臺北市少數被完整保存下來的住商混合洋樓,經2009年指定為市定古蹟,自2011年至2015年歷時為期4年的古蹟修復工程,並於同年由原屋主將這棟富有歷史價值的古蹟建築捐贈予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自2016年5月正式接管「新芳春茶行」後,於2016年9月20率先推出「重回大稻埕老茶行的璀燦榮光」、「新芳春老建築的故事」、「紫色大稻埕美學展」以及「再現大稻埕茶香歲月風華」等特展,再現產業時空與文化脈絡,向社會大眾介紹這棟古蹟以及大稻埕茶商的風華歲月。 2018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將古蹟委由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經營,以「活的茶葉故事館」、「茶文創發展平台」、「以茶會友」三大主軸為新芳春茶行注入創新、活化能量。茶行運用展售合一概念重現往日商售場景,針對國內外遊客、民眾規劃「書、文創商品、茶飲、展覽活動」四合一的複合式茶書別境空間。 2021年12月31日委託經營契約屆滿後,自2022年起由先行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自行管理。
-
苗栗縣藝術與工藝苗栗陶瓷博物館「苗栗陶瓷博物館」集結上千件富含苗栗歷史、文化與生活特色之陶瓷文物及作品,館內主題陶之鄉-苗栗、轉動一子的老陶師、苗栗的陶顏、酒甕與裝飾陶瓷風采、窯窯相望、苗栗製陶技術以及從傳統中創新的現代柴燒等展示區,呈現苗栗陶瓷的古樸、包容與多元發展之風華。
-
桃園市綜合與其他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桃園市政府為傳承原住民族文化,保存原住民族資產,落實原住民族輔導,加強原住民族照顧,增進原住民族福利,於2004年5月完成「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的興建。本館為地下一樓及地上四樓的建築,佔地面積約0.3公頃。地下一樓設有舞臺,為大型集會空間,可容納約600人;一樓設有策展間1間、辦公室1間、貴賓休息室1間、大廳及服務台;二樓設有策展間2間、文物典藏室1間,三、四樓設有會議室1間及綜合教室3間,本館一、二樓主要安排原住民族各類文化展覽,三、四樓以教育訓練空間為主,本館另設立原林藝術舞集為本館住館舞群專責表演原住民各族舞蹈提供來訪遊客更深的原民意象。 本館的設計結合了原住民各族之圖騰、雕刻及織布等意象,規劃設有活動中心、文物典藏室、展覽室、綜合教室、會議室、戶外廣場、兒童遊戲場及停車場等設施。同時提供技能訓練,聯誼集會、藝術表演與作品展示等多元服務,是一個具有知識性、藝文性、休閒性的原住民族培育、傳承、交流中心。 地 址:桃園市大溪區員林路一段29巷101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8:00至17:00,週一休館 (自由參觀;預約導覽) 聯絡洽詢:電話:(03)3895039、3896322 傳真:(03)3895226 交通資訊:1.自行開車:自北二高大溪交流道下,往大溪(員林路)方向行駛約5分鐘即可到達。 2.搭乘公車:可搭乘桃園客運(桃園往返大溪、桃園往返龍潭、龍潭往返大溪等路線)至崎頂站下車,再步行約5分鐘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