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歷史與人文大溪歷史館(原四連棟)四連棟推測建於日本時代昭和12至15年間(1937-1940),屬於丁種判任官舍,為大溪警察局宿舍群之一部分;由於形式為一排四戶,故稱「四連棟」。它一方面見證了大溪近百年的警政沿革與變遷,另一方面也記錄著不同時代居民的生活軌,例如:後棟水泥房舍為戰後居民因應需求之加建空間。201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修繕後再利用為展館,特別保留了部分舊料以及居民的使用痕跡。2016年開放,作為常設展「大溪人.生活與史」展示空間。
-
臺南市自然與科學臺南左鎮化石園區臺南市左鎮區之菜寮溪流域,屬於新化丘陵區,其地層屬於更新世頭嵙山群的崎頂層,蘊藏著豐富的化石群。長久以來,一直受到國內外研究學者與業餘化石愛好者的關注與重視,左鎮動物群也成為臺南市一項重要自然文化資產與地方特色。 民國二十年代,陳春木先生窮盡畢生的心力,採集當地的古生物化石,其化石標本深獲各界的重視。並於 1931 年與臺北帝國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前身)早坂一郎教 授、丹桂之助教授合作,開啟菜寮化石的研究歷史。後來,在 1970 年陸續於河床或地面,發現左鎮人頭骨化石;1971 年郭德鈴、郭東輝父子發現早坂中國犀牛的牙齒化石,促使臺灣省立博物館(今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大學、日本學者與臺南當地化石愛好者共同組織挖掘隊,為臺灣進行首次系統性的化石挖掘。菜寮化石群已 經可以稱的上是亞洲地區罕見珍稀的化石寶庫。 現今的「臺南左鎮化石園區」,前身是 1974 年臺南縣光榮國民小學成立的「文物室」,陳列黃輝雄校長帶領師生採集的化石。後來,1978 年湯德全校長於「鄉土文物室」展出千餘件化石收藏,確立了菜寮在臺灣地質學研究的重要地位。之後經歷政府官員和地方人士的奔走下,「化石陳列館」正式啟用,又通稱為「臺南縣菜寮化石館」,由湯德全校長兼任館長。1997 年,臺南縣政府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合作, 興建「臺南縣自然史教育館」,展示左鎮豐富的平埔族歷史文物。並於 2010 年因應縣市合併,「臺南縣菜寮化石館」更名為「臺南市菜寮化石館」。2017 年,1 月開始「臺南左鎮化石園區」改建工程, 從原先兩館擴建為五館,包括自然史教育館、故事館、生命演化館、化石館及探索館。2019 年,臺南左鎮化石園區正式啟用。
-
臺中市藝術與工藝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於2018年10月17日正式揭幕營運,是臺中市首座市級公立博物館,也是全國唯一一座以纖維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我們希冀整合臺灣人文脈絡及自然資源,以既有典藏之漢人、臺灣原住民、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當代創作四大類文物為根基,作為橋接纖維創作者與文物的工藝平臺,傳承纖維工藝文化,邁向臺灣纖維工藝指標場館為願景。
-
新竹縣歷史與人文劉興欽漫畫教育博物館本場館利用竹縣內灣國小閒置教室,分別規劃建置了多媒體互動區以及靜態展示區。 在多媒體互動區設計規劃了五個互動主題,主題分別是「見其人憶當年」、「大嬸婆跳高」、「一起來畫畫」、「觸控喬遷圖」、「小火車接龍」等五個互動主題,透過與漫畫人物的互動,加深作品本身與人之間的連結。 靜態展示區規劃建置時空走廊區、漫畫創作發明區、穿越時空區及人人是漫畫家等四區。館內展出劉興欽大師漫畫發明作品並複刻劉興欽的作畫場域,另外還有影音播放劉興欽大師的生活紀錄。亦規畫相關漫畫活動,如進駐知名漫畫家、漫畫文創市集等,藉此推廣漫畫教育,帶動內灣漫畫藝術風氣。
-
宜蘭縣雙連埤生態教室未填寫
-
宜蘭縣藝術與工藝宜蘭美術館宜蘭美術館隸屬於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其組織目前尚為任務編組形式,由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視覺藝術科執行相關業務。館長目前由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局長兼任,綜理全館業務,並指揮監督所屬員工。秘書目前則由視覺藝術科科長兼任,襄助館長處理館務。下設三組:行政營運組、研究展覽組、典藏教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