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東縣歷史與人文宗聖公祠屏東市宗聖公祠始建於1927年,2002年由屏東縣政府指定為古蹟建築,融合客家民居合院格局、傳統廟宇裝飾、日治時期西洋建築風格於一身,深具保存推廣價值。
-
臺北市自然與科學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天文科學教育館成立於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七日(立冬),承接原臺北市立天文臺的各項業務,並陸續增加多項儀器設備。八十六年七月二十日(太空探險日)展示場一至三樓展示區完成時,已然全面開放,為臺北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而為了讓來館來賓跨越時空的限制,由本館精心規劃,位於展示場四樓之宇宙探險設施,亦於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二十日正式完工啟用。 寬敞的空間設計加上活潑、親切、不失莊重的建築意象,結合休閒與教育功能的園景設計,讓天文館成為台北市最具吸引力的戶外育樂活動空間。 天文科學教育館的設計意念,是希望藉由外型的穩重塊體及前衛的採光罩,加上外圍放置的經緯儀和赤道日晷、全天域放映館外觀,象徵宇宙的浩瀚與神秘,引起市民對天文科學教育館的認同。 天文科學教育館除藉由材料及顏色的運用以強調其整體感外,並藉著植栽區隔視線導引來增加空間的變化及私密性。尤其全天域劇院,更是一座直徑 35 米,外表面被覆金黃色鋁錐面板的圓頂式建築,藉由聲、光、電化等儀器設備,帶給民眾親臨實境的臨場感。 館內所有空間與動線設備,皆考慮了遊憩與停留需求,各處均有服務設施,堪稱是一座兼具休閒性、娛樂性與教育等多重特色的現代天文科學教育建築。 希望大家多加利用本館,一同悠遊星海,領略天文之美。
-
新竹縣紙寮窩造紙工坊為了保存傳統的竹造紙產業,於2008年成立了紙寮窩劉傳老造紙文化發展協進會,同時間興建了「紙寮窩造紙工坊」,於2009年落成並開始對外開放。紙寮窩劉傳老造紙文化發展協進會以培訓造紙人員、傳承造紙文化及社區生態教學導覽服務為成立目的。推動造紙場域復甦,更因此喚起紙寮窩社區居民的信心與熱情,結合公部門辦理的傳統造紙活動,試圖將古法造紙的技術重新展現在參與者的面前,並依循竹子生長的特性,舉辦季節性的砍竹、挑竹、滷竹及洗竹、碾竹等造紙活動,將過去手工造紙的產業,以文化教育與休憩娛樂的方式重新再現。紙寮窩劉傳老造紙文化發展協進會主要致力於推動紙寮窩的觀光發展,希望能夠將紙寮窩向外介紹,同時增加當地造紙收入。
-
桃園市歷史與人文憲光二村龜山憲光二村為桃園唯一的憲兵眷村,也是全臺唯一全區保留的憲兵宿舍群,民國95年遷村的同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婦聯會時期興建之眷舍,平凡樸實的傳統樣貌,及寧靜的中央榕樹廣場,是許多影視劇組外拍取景的最佳選擇。 桃園市政府自104年取得國防部委託代管憲光二村,於105年起成立駐地工作站,委託文史團體進駐,期望藉由社區擾動來活化憲光二村,重新找回人氣。於106年起推動藝術保溫計畫,邀請藝術家進駐,以憲光二村多元、豐富的歷史紋理做為創作養分,透過不同的視角發掘憲光二村的美。目前持續進行田野調查、文史訪談蒐集、社區營造、藝術體驗課程、假日市集及藝文展出。未來朝向規劃為全臺首座移民博物館。
-
苗栗縣藝術與工藝苗栗縣泰雅文物館泰雅文物館結合苗栗縣泰雅族自然環境資源與豐富人文素質,以典藏研究、展示文物、文化教育、休閒娛樂、產業經濟作為主要功能。 一樓有服務檯、文物展示區、文物特展區、哺乳室、紀念蓋章台;二樓有辦公室、典藏室、視聽教室、森林體驗區(竹屋實景、螢火蟲),呈現傳統結合科技之視覺效果。場外有超大型草皮及人行步道可以容納700人左右之活動使用範圍。
-
臺北市歷史與人文國立臺灣大學校史館臺大校史館位於舊總圖書館二樓閱覽室,常設展廳於2005年6月22日揭幕,特展區川流廳則於2007年11月15日校慶日啟用,校史館由圖書館負責營運。舊總圖起造於1929年的臺北帝國大學時期,經歷五階段之興建與擴充;1998年圖書館搬遷新址,本建築被臺北市政府指定為古蹟。校史常設展主題包含:臺大精神與象徵、臺北帝大與臺大之大事紀、各學院榮耀與成就、校園生活與臺大人物、校區分布與校園變遷等等。種種校史文物,不僅呈現歷史事蹟以及奇聞逸事,也展現臺大的現在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