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永續年夜飯】

活動場次
農曆新年又要到了!大家是否很期待即將到來的年夜飯呢?今年年夜飯您要與家人一起料裡還是出外購買呢?有什麼是圍爐時一定要吃的菜呢?您最期待的料理又是哪一道?這些年夜飯菜色背後有什麼歷史或故事? 近年來若搜尋年夜飯新聞,好像越來越多種海鮮不能吃了?蔬果的農藥問題似乎危及了其他野生動物與人體?年夜飯到底要怎麼吃才健康又永續?有哪些漁民與農民在兼顧生計的同時也促進在地發展?在除夕夜到來前,讓我們好好的來認識這些議題! 臺博館與各界夥伴合作推出「2019永續年夜飯」計畫,希望邀請大家於1月26日(週六)~27日(週日)、來臺博館南門園區,參加我們的演講論壇、桌上遊戲、料理示範、年菜試吃等活動,重新認識臺灣的年夜飯。 本次活動包含以下部分: →全民網路串聯(即日起~) →永續年夜飯跨領域論壇(1/26,需事先網路報名) →永續年菜博覽會(1/26~1/27,免報名) →永續年菜發表(1/26,現場報名) →食魚教育~岳明國小教你如何聰明吃魚(1/27,需事先網路報名) ~活動節目表~ 【全民網路串聯1:桌菜老照片】 趕緊翻出你們的桌菜老照片!上傳臉書 Facebook 、推特 Twitter 、Instagram, 跟我們分享餐桌上的菜色(年菜或婚宴)及菜色背後有什麼歷史或故事? 活動辦法: 對象:大朋友、小朋友以及正在閱讀此頁的你! 徵集期限:即日起~2019/2/28 上傳老照片至臉書 Facebook 或 推特 Twitter 或 Instagram,並請簡述餐桌上的菜色或背後發生的小故事! 貼文設公開並tag「@國立臺灣博物館」、hashtag「#永續年夜飯」及「#桌菜老照片」(我們才找的到唷!) 恭喜你完成串聯活動! 【全民網路串聯2:秀出你的年夜飯】 讓更多人一起關注年夜飯的永續意涵! 活動辦法: 對象:大朋友、小朋友以及正在閱讀此頁的你! 徵集期限:年節期間2019/2/2(除夕)~2/9(初五) 響應「永續年夜飯宣言」 與親友聚餐時拍下聚餐照片,上傳老照片至臉書 Facebook 或 推特 Twitter 或 Instagram,請簡述餐桌上的菜色為何符合永續食材? ※「永續食材」是什麼? (1) 只食用符合永續概念的海鮮-產銷履歷經過永續認證(RFI、MSC、TAP、ASC‧‧‧)、《海鮮指南》中建議食用的物種 (2) 食用在地食材,減少碳足跡 (3) 實用友善環境的農產品,讓野生動物也吃一口 (4) 以蔬食為主 貼文設公開並tag「@國立臺灣博物館」、hashtag「#永續年夜飯」及「#秀出你的年夜飯」(我們才找的到唷!) 恭喜你完成串聯活動! ※於108年3月7日隨機各抽出10位符合資格之參加者,公布於臺博館臉書專頁,將贈送博物館精美文創商品。 ※二項網路串連活動皆可參與或擇一項參與,每人不限投稿次數(照片不可重複),投稿越多中獎機率越高! 注意事項: A.完成上述活動步驟,即表示照片為貼文者本人所拍攝,未侵害他人之著作權,如有不實,願自負法律責任。並同意皆以"CC BY-NC 3.0 TW"之方式授權給國立臺灣博物館作為教育推廣與研究用途。 B.獎項寄送地區僅限台、澎、金、馬,主辦單位不處理郵寄獎項至海外地區。 C.中獎品項不得轉讓,亦不得轉換現金或其他商品。 D.本網路活動以系統以隨機方式抽出,臺博館就本活動參加者之資格,保有審查之權利,若以惡意之電腦程式或其他明顯違反活動公平性之方式,或經查核有不符合本活動規定之參加資格者,一經發現或經第三人檢舉,得立即取消參加者之參賽、得獎資格,並得追回獎品。 E.本活動因不可抗力之特殊原因無法執行時,臺博館有權決定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參加活動之民眾視同承認本規定之效力,如有未盡事宜,臺博館保留修改、終止、變更活動內容細節之權利,且不另行通知。 回首頁 【2019年特別活動】 永續年夜飯跨領域論壇(分三場) 本活動邀請來自學術界、產業界、NGO與公部門的專家,透過20分鐘短講讓大家認識關於年夜飯食物的歷史文化、食材生產銷售、科技創新與政策實踐等各個面向,並透過綜合討論邀請大家分享自己的年夜飯知識和疑問。 活動免費,但需事先報名,線上報名80名,現場報名20名。 座位有限,請盡早報到,恕不保留座位。 分第一場「年夜飯桌上的另類選擇」、第二場「年夜飯的銀行-海洋保護區」、第三場「氣候的心情決定我們的年夜飯?」,各提供環境教育時數2小時,詳情如下。 第一場「年夜飯桌上的另類選擇」 時間:2019/1/26(六)09:50-11:50, 09:30開始報到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南昌路一段1號)小白宮 議程: 時間 流程 講者 09:30- 09:50 報到 09:50- 09:55 開場 黃瀚嶢/ 生態插畫家、自然作家 09:55- 11:30 專家短講 --點選右側講者名字即可進一步認識他們! 黃仕傑/《昆蟲上菜》作者、生態攝影作家 洪千惠/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原住民農業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鄭秀娟/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11:30- 11:40 綜合論壇、發問贈禮 黃瀚嶢/ 生態插畫家、自然作家 11:40- 11:50 總結、回饋 第二場「年夜飯的銀行-海洋保護區」 時間:2018/1/26(六)13:10-15:10, 12:50開始報到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南昌路一段1號)小白宮 議程: 時間 流程 講者 12:50- 13:10 報到 13:10- 13:15 開場 吳岱穎/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技士 13:15- 14:50 專家短講 --點選右側講者名字即可進一步認識他們! 邵廣昭/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蔡馥嚀/ 基隆市政府海洋事務科科長 黃佳琳/ 海洋議題資深記者 14:50- 15:00 綜合論壇、發問贈禮 吳岱穎/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技士 15:00- 15:10 總結、回饋 第三場「氣候的心情決定我們的年夜飯?」 時間:2018/1/26(六)15:30-17:30, 15:10開始報到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南昌路一段1號)小白宮 議程: 時間 流程 講者 15:10- 15:30 報到 15:30- 15:35 開場 廖運志/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15:35- 17:10 專家短講 --點選右側講者名字即可進一步認識他們! 王慧瑜/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副教授 藍國瑋/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助理教授 徐承堉/ 責任漁業指標創辦人 17:10- 17:20 綜合論壇、發問贈禮 廖運志/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17:20- 17:30 總結、回饋 回首頁 第一場主持人介紹: 黃瀚嶢/ 生態插畫家、自然作家 *現職 生態插畫與文字創作者,作品散見於兒童雜誌、國家公園與環境教育相關出版品。 永和社區大學《生態面面觀》課程講師 *相關經歷/學歷 台大森林所碩士 中央研究院研究助理 永和社區大學生態講師 *相關著作 圍籬上的小黑點,王凌軒,黃瀚嶢(2015),小天下出版社。 野地之眼,李政霖,黃瀚嶢,(2016),宜蘭縣環境教育輔導團環境教育中心。 霧林蛾書,黃瀚嶢(2018),雪霸國家公園。 *簡介 1988年生,成長於台北城南。台大森林所碩士班畢業,現從事生態圖文創作,作品散見於兒童雜誌、國家公園與環境教育相關出版品。長期擔任永和社區大學《生態面面觀》課程講師。著有兒童生態繪本《圍籬上的小黑點》,環境教育手冊《野地之眼》,生態解說手冊《霧林蛾書》。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第一場講者介紹: 黃仕傑、熱血阿傑/《昆蟲上菜》作者、生態攝影作家 *現職 入圍第53屆金鐘獎最佳兒少節目主持人 *專欄 國語日報科學版 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 *相關經歷 國語日報科學版 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 台灣各林區管理處、國家公園解說志工訓練講師 國家地理雜誌生態營隊 講師 孤獨星球自然觀察營隊 講師 自然野趣教育機構昆蟲 講師 *相關著作 《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 《昆蟲臉書》(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霸王甲蟲小百科》(人類智庫出版) 《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 《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攝影作品(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 《昆蟲臉書》《帶著孩子玩自然》《螳螂的私密生活》《好家在森林》《昆蟲上菜》(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鍬形蟲日記簿》『甲蟲日記簿》(紅樹林出版) 《昆蟲上菜》(天下文化出版) 2018第四季預計上市書籍:偽裝生物小百科。 *簡介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不愛念書成績總是吊車尾,只喜歡觀察自然、飼養動物,僅完成國民義務教育(最高學歷:大同國中),即投入就業市場。退伍當年因工作傷害,右手4隻手指遭截肢,反成為人生轉戾點!再度回到心中嚮往的生態世界,努力自學台灣原生動、植物知識。十多年來造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澳洲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紀錄森林現況,並拍攝植物、動物原棲地照片、影片。曾任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台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任主持;帶領親子走入自然觀察並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並隨時於各社群發表自然觀察經驗。 與談摘要:吃蟲行不行 很多人聽聞「吃蟲」色變!認為吃昆蟲是一種落後、貧窮的象徵,甚至有人認為這是破壞生態而且殘忍的行為。台灣早期經濟條件不佳時,取食昆蟲補充動物性蛋白質可說司空見慣,就算台灣已經跳脫當年必要之情況,但世界各國還有許多國家、人民與「食蟲」密不可分!「昆蟲上菜」一書作者親自在台灣與世界各國體驗不同方式的食蟲生活文化,藉由照片與影片來呈現「吃昆蟲」絕對不是破壞生態,而是體現信任環境與自然生態永續共存的證明! *相關報導 蘋果日報:【更新】新發現! 墾丁現3擬步行蟲 | 即時新聞 | 20150121 | 蘋果日報 專家學者鑑定後,認為協助田野調查工作的黃仕傑從發現到採集研究貢獻極大,因此以其名命名。 黃仕傑個人部落格:www.flickr.com/photos/shijak0526 黃仕傑個人頻道:www.youtube.com/user/shijak0526 黃仕傑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hijak0526Taiwan(歡迎追蹤)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第一場講者介紹: 洪千惠/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原住民農業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現職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作物改良課 原住民農業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兼研究室主持人 *相關經歷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原住民農業研究室 助理研究員兼研究室主持人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原住民農業研究室 助理研究員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農民學院課程講師 園藝技師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作物組 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 學士 *相關著作 洪千惠、葉育哲、張光華、蔡宜峯。越南地區蔬菜種苗生產現況介紹。花蓮區農業專訊106期p22-25 2018。 孫正華、洪千惠、蔡秉芸。原住民特色作物園區應用自主導覽 引領大眾認識原住民常用植物。花蓮區農業專訊104期p11-13 2018。 洪千惠、呂柏寬。紫蘇有機栽培技術。花蓮區農技報導128期。2018。 洪千惠、葉育哲、張光華、蔡宜峯。種苗產業整廠輸出商機探索:以越南為例。農糧領域新南向市場資訊交流會論文集。2018。 洪千惠、葉育哲、孫正華、蔡秉芸、黃中建、蔡宜峯。原鄉友善農業輔導及部落參與式保種。原鄉部落產業發展論壇論文集。2018。 洪千惠。原鄉潛力發展作物盤點。花蓮區農業專訊2017年102期p2-5. 2017。 洪千惠。我不是韭菜也不是蒜,我是「蕗蕎」。花蓮區農業專訊2016年98期p5-7. 2016。 *簡介 園藝背景,目前任職於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原住民農業研究室,主要進行原鄉特色辛香料、野菜等多種原鄉特色作物種原的蒐集與保存、栽培技術建立以及營養價值與機能性成份分析等研究及推廣相關工作。 與談摘要:臺灣食野菜文化 野菜顧名思義是野生的蔬菜,一般沒有經過人為栽培或改良,適應當地的生態環境,可因應現今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氣候條件。在台灣的農田、荒野或路邊等不起眼的雜草種類繁多,有很多都可做為野菜來食用。臺灣食野菜的文化多元,野菜具有非常豐富的營養價值及機能性成分,是為現代人追求具有營養保健功效的食物來源。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第一場講者介紹: 鄭秀娟/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現職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副董事長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校長 *相關經歷 社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社員代表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常務理事 *簡介 與談摘要:惜食,讓幸福之家年年有餘 非洲豬瘟讓我們深刻意識到廚餘不宜再餵食豬隻,但我們2012年一年所燒掉或埋掉的廚餘就可以堆起13300座101大樓,而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3的食物(約13億噸)被丟棄或浪費,這些被浪費的量足夠解決30億人的飢餓問題,此外,世界資源研究院院長史迪爾(Andrew Steer)指出,如果糧食損耗和浪費是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將是全世界第三大碳排放國。所以避免食物流失與浪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 計畫性採購和料理、多利用格外品、妥善保鮮、吃在地當季,減少食物浪費,才能讓幸福之家年年有餘。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第二場主持人介紹: 吳岱穎/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技士 *現職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專員 *相關經歷/學歷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技士 美國杜克大學環境學院 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碩士 *簡介 臺大動物系畢業後,進入臺大海洋所,碩士論文以珊瑚礁生態系為主題。研究過程中瞭解在全球變遷的衝擊下,海洋保育與管理制度的重要,因此前往美國杜克大學環境學院修習環境管理碩士學位,主修海岸環境管理,專長為海洋保護區之規劃、管理與制度分析。 與談摘要 劃設海洋保護區是目前全球用於保育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工具,並期待透過維護海洋資源的方式,進而保障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這樣的趨勢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各項指標間的連接,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依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之世界保護監測中心(UNEP-WCMC)的統計,目前全球有15,345個海洋保護區,這些保護區劃設的目的、功能與制度的建置,對未來海洋保育的成功與否,至為關鍵。 相關圖片: (圖片來源:https://www.protectedplanet.net/marine)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第二場講者介紹: 邵廣昭/ 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 *現職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諮詢委員 *相關經歷/學歷 美國紐約州大Stony Brook生態進化系博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 *相關著作 Chang, C. H., Shao, K. T., Lin, H. Y., Chiu, Y. C., Lee, M. Y., Liu, S. H., Lin, P. L. (2017) DNA barcodes of the native ray-finned fishes in Taiwan.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 17 (4): 796- 805. Chen,H. Y., Y. C. Liao, C. Y. Chen, J. I. Tsai, L. S. Chen and K. T. Shao* (2015) Long-term monitoring dataset of fish assemblages impinged at nuclear power plants in northern Taiwan. Scientific Data 2: 150071. DOI:10.1038/sdata.2015.71 邵廣昭、張睿昇、鄭明修、塗子萱、邱郁文、何瓊玟、陳天任、何平合、趙世民、莊守正、林沛立(2015)《台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漁業署。2015。 *簡介 研究專長為生物系統分類學、海洋生態學、魚類分類學、魚類生態學、演化生物學,長期致力於海洋生態保育、永續海洋政策、海洋環境教育,並鼓勵消費者實踐永續負責任的行為,催生〈台灣海鮮選擇指南〉。 與談摘要:海洋保護區-給海洋生物一個安全的家 海洋保護區(MPA) 可以防止過度捕撈及棲地破壞,使魚類的體型大小丶種數、密度及重量迅速增加,讓海洋生態系回到往日的榮景。所以早被公認是保育及復育海洋生物最簡單丶最經濟丶最有效的方法。生物多樣性公約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均已訂定2020年全球MPA覆蓋度需達10%的目標。目前的進度雖已達7.5%,但真正有效管理的比例卻甚低,其中「完全禁漁區」更是不到2%。因此如何加強和落實MPA的管理要比增加面積比更重要。台灣今天在推動MPA的困境包括:大家對MPA不重視,MPA的定義及管理太寬鬆,也缺乏長期監測及永續營運的規劃,民眾對海洋保育的觀念及守法的精神亦不足等。亟待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夠創造台灣藍色經濟發展及海洋保育雙贏的局面。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第二場講者介紹: 蔡馥嚀/ 基隆市政府海洋事務科科長 *現職 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海洋事務科)科長 *相關學歷 1997~2002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 2002~2004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研究所 1999~2005 國立臺灣水產試驗所(基隆) 2005~2007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生所研究助理 2009~201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企劃組/科(技士) 2011~2013 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海洋事務科(技士) 2014~ 至今 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海洋事務科(科長) *相關經歷 105年籌劃基隆市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推動全面禁止採捕水產動物並落實執法,成為海洋保育區新典範。 籌組海洋巡守隊及海洋環保艦隊,執行違法漁法取締及沒入工作,並透過與民間團體聯合淨海活動,改善沿近海棲地生態環境及漁場活化再生。 推動首創刺網實名制措施,管制傷害性漁具使用,逐步輔導傷害性漁法轉型及退場。 106年率全國之先制定島礁磯釣魚證制度,加強提昇活動安全及永續利用觀念,使磯釣產業納入合法及永續管理。 榮獲105年度基隆市政府模範公務人員及106年度行政院全國模範公務人員 推動基隆市午餐食魚教育及旬魚永續慢食交流平台,建立消費者與主廚及生產者的交流及管道。 與談摘要:旬魚慢食、里海永續 「旬魚」的旬,就是當季的意思,希望消費者能食用季節和地點對的食物。消費者若選擇了冷凍很久或是從別的國家運送過來的食物,在儲藏及運送的過程都會產生許多能量消耗、碳排放,浪費了地球的資源。而「慢食」是一種吃的態度。在吃的過程中,了解食物的來源、產地、文化、故事、漁法甚至是廚師的料理手法。當消費者對海鮮的無知,就是對海洋最大的傷害。消費者在進行選擇的時候,應該要有意識地挑選對環境及生命友善的來源,主動詢問,只有當我們的消費習慣改變,才有可能影響到生產端的人,去實踐較永續的漁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第二場講者介紹: 黃佳琳/ 海洋議題資深記者 *現職 自由撰稿人 *相關經歷 《經典雜誌》特約撰述 曾為中國時報旅遊記者、非凡新聞周刊記者、年代電視台駐大陸特派記者 *簡介 從事記者工作超過十年,近年結合海洋環境議題與潛水旅遊推廣,潛水採訪國內外知名潛點,長期關注生態旅遊、潛水觀光、海洋保育等議題,報導作品遍布各大媒體,現為《經典雜誌》海洋台灣專欄特約撰述,也常上廣播或電視節目分享旅遊體驗,並到學校或企業演講分享海洋保育等,臉書粉絲頁:黃小莫的旅行生活(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ingmo)讀者多為熱愛潛水旅遊、海洋保育、生態旅遊的旅人或專業人士。 與談摘要:在談保育之前,先提升個人海洋知識吧! 明星保育類物種常是規劃海洋保護區的重要考量,但,你真的認識你以為的明星嗎?以十分受歡迎的鬼蝠魟為例,牠在台灣並非保育類,但目前已列入禁捕。然而,常有人在漁港拍到死亡的日本蝠魟照片,指其為鬼蝠魟,哀悼之餘,大罵台灣漁民沒有保育觀念,加上現今社群媒體發達,人人都可以拍照、上傳、分享,海洋保育觀念雖然透過網路傳遞更加無遠弗屆,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許多未經查證或不實的言論,加上煽動性的詞語,往往也會在網路上引起渲然大波,甚至錯誤的資訊有時還會變成新聞。這顯示我國人民對海洋了解甚少,一如我國政府對海洋的了解,但隨著民眾的保育意識抬頭,政府若無法跟上重視保育與基礎調查,投入經費多年,卻拿不出相關研究資料,「受歡迎的明星物種到底該不該保育?如何保育?」最終可能流於輿論決定,而非海洋保育專業判斷,這樣對台灣的海洋真的好嗎?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第三場主持人介紹: 廖運志/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現職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相關經歷/學歷 1991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 學士 1997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碩士 2007 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博士 *相關著作 台電北部海域核能發電廠撞擊魚類研究 (2001-2013) 國科會深海生物多樣性研究 (2002-2007)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海岸地區潮間帶生物資源監測 (2009-2011) 中央研究院院主題計畫: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熱點區(菲律賓海域)之魚類與甲殼類多樣性研究 (2009-2011) 恆春半島地區海鮮選擇指南資料蒐集編寫計畫 (2014)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第三場講者介紹: 王慧瑜/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助理教授 *現職 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副教授 *相關學歷: 1995-1999 BS in Zo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Taiwan 2000-2003 MS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SA 2005-2008 PhD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SA *經歷 2017-present 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NTU, Taiwan 2011-2017 Assistant Professor,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NTU, Taiwan 2009-2011 Post-doc,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USA *相關著作 https://scholar.google.com.tw/citations?hl=zh-TW&user=KDv7V_oAAAAJ 研究興趣: 魚類生活史、生態模式、漁業統計 *簡介 與談摘要:氣候變遷下魚類的反應 對於多數變溫動物(例如魚類),溫度改變會影響其生存能力 (例如成長代謝率、存活率)。然而,全球海洋魚類的物種特性、棲地環境以及行為等差異極大,它們對於溫度的反應是否不同? 本演講將介紹魚類對溫度變化的反應,主要包含三種機制:表型彈性變化 (phenotypic plasticity)、遺傳演化 (evolutionary changes)、跨世代變化 (trans-generation changes)。綜合這三種反應,溫度上升時魚群的體長將縮小、成長和死亡率會提高。根據太平洋海域40多魚種的資料,我們發現多數魚類對增溫的反應符合上述趨勢。另外,海洋暖化會導致溶氧下降、初級生產力改變,這些變化也會改變魚群的分布及存活率。因此,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魚群體型、成長、分布將改變,而這些變化將會影響漁業產量及永續。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第三場講者介紹: 藍國瑋/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助理教授 *現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助理教授 *相關經歷/學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理學博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博士後研究員 日本東北大學訪問博士生 *相關著作 Lan K.W.*, C.P. Chou, M.A. Lee and A.H. Vayghan (201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oceanic environments and bigeye tuna (Thunnus obesus) catch rates in the Atlantic Ocean. Fisheries Oceanography, 27(4), 1-13. Lan K.W.*, T. Shimada, M.A. Lee, N.J. Su and Y. Chang (2017). Using remote-sensing environmental and fishery data to map potential yellowfin tuna habitats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Ocean. Remote Sensing, 9(5), 444. 藍國瑋 (2016),氣候變遷調適之海岸專業課程-近岸漁業生態。教育部氣候變遷調適土地使用、海岸和維生基礎設施專業課程融入計畫-海岸專業課程(陸曉筠 副教授彙集主編), 10 pp. 藍國瑋、龔國慶 (2015),全球變遷對海洋漁業資源的衝擊。科技報導-焦點話題,第402期,pp 4–7。 *簡介 與談摘要:氣候變遷對臺灣遠洋漁業的影響 氣候變遷效應已明顯反映到海洋環境(海表面水溫、海面高度、海流、基礎生產力等)及生物資源分布之改變此外,令人擔心的問題是水溫異常也可能導致生殖季錯亂的現象。筆者近年來研究成果發現烏魚體長量測資料變動情形與氣候變異之關聯性,顯示台灣沿近海過度捕撈造成重要經濟性魚種資源下降情況下,亦會導致魚群對漁氣候變異反應更為劇烈,出現年間捕獲量差異極大之現象,如能掌握環境變遷因素對資源生物之分布與生物生態的衝擊,將可協助漁業生物資源評估模式降低此一因素的不確定性,有助於漁業資源評估與管理政策的研擬與因應。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第三場講者介紹: 徐承堉/ 責任漁業指標創辦人 *現職 湧升海洋(股)公司創辦人 責任漁業指標(RFI)創辦人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業界講師 *相關經歷/學歷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系、應用經濟所畢業、傑出校友 台灣漁業經濟發展協會理事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顧問 台灣海洋箱網養殖發展協會秘書長(2002-2004) 台北漁產運銷(股)公司董事(2016-2018) *相關著作 遠離台灣看海鱺發展近況(陳永松,徐承堉), 2005 ,中國水產 626期。 海洋箱網養殖魚種生產力分析 – 台灣海鱺,挪威鮭魚及日本魽鰺(徐承堉,陳清春),2004,台灣水產學會九十三年度會員大會暨學術論文發表會。 Marine Cage Culture of Cobia in Taiwan(Chen-Yu Hsu* , C.C.Chen , I.C.Liao, 2005),World Aquaculture 2005 Conference,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 Cage Aquaculture in Taiwan(Chen-Yu Hsu*, Y.S Chen, 2005),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Role of Aquaculture in Integrated Coastal and Ocean Management: An Ecosystem Approach,National Sea Gant College Program, NOAA. *簡介 從1980年到現在從事海洋相關工作;從貿易、養殖、加工、運銷、教學、NGO推廣通通作過。看到海洋環境的隨著經濟發展出現了許多問題,因此2007年起創辦了湧升海洋公司,開始海洋永續利用的推動工作。 參與許多環保、漁業相關NGO工作,在台灣推動的社會創新有魚的身份證(2002)、生態養殖(2008)、溯源餐廳(2010)、RFI責任漁業指標(2014)。 與談摘要:氣候變遷下的海鮮年菜 台灣過去有1午2紅紗3鯧4馬加5鮸6嘉臘7赤鯮8馬頭9黑喉10春子之稱的十大名魚也都是年夜飯的熱門海鮮,這些海鮮現在安好嗎?受到棲地破壞﹑不當漁撈等影響許多海鮮已經有本質的變化了,而影響更全面的氣候變遷對他們又有什麼衝擊呢?海鮮是世界上僅存的來自野生採集的商業化糧食,不像種植及養殖的經濟作物,海鮮受人類的管理更少﹑受天候的影響更直接;面對氣候變遷我們應該如何因應呢?讓我們逐一盤點及思考! **湧升海洋亦有參與攤位活動喔!(點我) **1/26當天將發放〈台灣海鮮選擇指南〉印刷摺頁,請屆時至論壇報到處以及臺博館服務攤位洽詢工作人員!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新春特別活動、歡迎扶老攜幼闔家參與 ! 永續年菜博覽會 Sustainable New Year's Food EXPO 日期:2019/ 01/26(六)-1/27(日)10:00-16:00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南昌路一段1號)Nanmen Park (Traffic Information Click HERE) 活動免費參加,試吃食物與活動材料有限,敬請把握機會! 活動分為「攤位活動」與中午的「永續年菜發表」兩部分,詳情如下: The SNY Food EXPO includes Booth Events and Sustainable Recipes Launch Party.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see below. 「攤位活動」Booth Events 邀請各方關注永續年夜飯的夥伴,將有永續食材展售與試吃、【海洋保衛大作戰】與氣候變遷桌上遊戲試玩、拍照打卡贈禮等各色環境教育活動。攤位介紹如下: 「國立臺灣博物館」 介紹: 臺博館為自然史博物館(創立於1908年為國內現存最古老),承襲前輩的自然史調查精神與研究收藏,以展覽與多元推廣教育活動,推動環境教育,讓民眾了解人與環境間的關係,進而產生行動。我們希望能活化博物館能量,串連社會資源,傳達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保育理念,讓臺博館成為最有「臺灣」特色的環境教育平臺! 人類捕撈種植的技術精進,影響人類的飲食與消費習慣,也影響生物多樣性,最終會不會導致糧食危機?尤其年夜飯為許多臺灣人最重要的一餐,糧食危機會不會也導致文化危機?臺博館自2015年開始籌備「永續年夜飯計畫」、2016年開始於農曆新年前辦理綜合活動,希望能邀請更多夥伴來關心我們的年夜飯議題。 活動內容: 「永續年夜飯」論壇與攤位活動諮詢。 提供環境教育時數條。 欲藉由參與攤位活動獲得環境教育時數2小時,條件為以下四點:(1) 獲得至少5種不同樣式的橡皮章圖案、(2) 協助填寫活動回饋問卷、(3) 參加本攤位拍照打卡活動、(4)出示南門園區紅樓展場票根(一般票20元、優惠票10元)。 拍照打卡送贈品! 發放〈台灣海鮮選擇指南〉印刷摺頁(數量有限!) 臺博館邀請熱血的魚類插畫家徐維駿為本次活動設計魚類刻章,集章卡就是賀年卡! 徐維駿設計了十款橡皮擦章,參加攤位活動就可以集章~ 蓋章顏色是依照海鮮指南的分級: 綠色->建議食用 黃色->想清楚 紅色->避免食用 為使活動流程順利、讓大家都能參與到集章活動,請遵守以下規定: 屆時本攤位提供每人一張「年年有魚」集章賀年卡(一人拿一張才可以讓更多人拿到~) 只能在此集章賀年卡蓋章!(為維護作者著作權,請勿以非本館提供之材料進行集章) 要參加攤位活動才能夠蓋章!(本攤位拍照打卡活動也算唷~) 「永續年菜博覽會」或是「田裡有腳印市集」任一攤位不限金額消費即可至活動服務台攤位也可獲得1個蓋章機會~ 關於印章作者--徐維駿(海龜後面) 目前還是一個研究生,研究大家不認識的藤壺,揹著氣瓶到海裡採樣和冒險。喜歡生物學、演化學,也喜愛藝術。嘗試用不同的媒材,去表現各種海中的生物,希望能用生物學家的角度、用藝術家的創作,帶領大家去發現自然之美。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01湧升海洋 「湧升海洋」 介紹: 湧升海洋成立於2007年,成立10年間銷售所有的養殖產品都經過產銷履歷驗證,104年更推出RFI責任漁業指標,讓在地野生捕撈海鮮也有完整的追溯資訊及永續評等,提供消費者兼具環保、美味、健康的最高品質安心海鮮。 販售內容: 湧升烏魚及烏魚子 – 野生洄游烏魚已經存在資源量不足的困境,養殖烏魚濫用雌激素又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威脅.湧升海洋推出的無雌激素烏魚是採用生態養殖的方式生產, 全程產銷履歷驗證, 是最永續安心的水產品。 湧升年年有魚禮盒 – 內容物包括澎湖箱網履歷金鯧+基隆一支釣野生RFI姬鯛+烏魚子+基隆一支釣透抽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01宜蘭縣岳明國小 「宜蘭縣岳明國小」介紹: 岳明國小位於宜蘭縣蘇澳鎮,緊鄰102公頃的國家級濕地~無尾港水鳥保護區,是蘭陽平原東南角一個臨海的小學。地處山、平原、海相互交匯處,擁有絕佳的自然景觀與生態環境。學校自96年起以「海洋永續環境教育」作為學校特色發展之主軸,在少子化浪潮下力圖轉型創新教育方式,挖掘偏鄉特色資源來滋養學生的學習。學生人數逐年逆勢成長,成為全國以海洋及環境教育聞名之特色小學。海洋主題課程,藉由各種海洋體驗活動,增進孩童探索與海洋有關之生態資源,科學、社會、文化等知識的興趣,激發孩子熱愛海洋的情操,進而達到善待海洋,珍惜海洋資源,並維護海洋生態平衡的目標。 代表岳明國小與大家分享好魚慢食─岳明尚「鯖」的四年級學生,從實地探訪鯖魚的家鄉─南方澳,理解在地漁業文化。訪問當地在休漁期間修漁補網、曬漁網的漁民,了解漁民心靈寄託的宗教信仰,體驗手作魚丸和討海人鯖魚便當的故事等,更進一步認識捕撈技術的演變,理解鯖魚文化祭活動的意涵。岳明國小的孩子將肩負起保護海洋環境純淨與美麗,成為能從內心深處以捍衛家鄉海岸自然環境為職志的海洋之子。 「好魚慢食─食魚教育」課程分享內容: 本次活動岳明國小四年忠班的孩子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要帶領大家一起進入「岳明尚鯖」的故事,認識花腹鯖的一生。故事中,花腹鯖(花花)和爺爺參加鯖魚文化祭,家人遭到趴網(三腳虎)的捕撈,成為大廚漁夫烹調的美味料理。從花花回憶和好友白腹鯖(白白)相處的情景,帶領大家認識鯖魚的營養價值。 大廚烹調後,岳明國小的小小漁夫們將解說魚骨頭的生長結構,分享「吃魚4妙招─洗慢順小」等技巧。歡迎大家共襄盛舉,和我們一起「好魚慢食」,品嘗美味佳餚。 **1/27(日)將由岳明國小的小朋友教你如何聰明吃魚←點看詳細資訊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02新南田董米 「新南田董米」介紹: 宜蘭縣壯圍鄉新南村,水田環境良好、景色優美,是金斑鴴、小辮鴴、雁、董雞(田董)等許多水鳥的家。近年來,蘭陽平原水田快速流失,棲地條件大不如前,鳥類數量明顯減少。期望守護快速消失的珍貴資源,我們與在地居民合作,選定霧罕路以東的區域,創辦有「雞」認證的新南田董米。 新南田董米秉持「生態與農業結合」的精神,邀請在地農民由慣行農法轉型為「無化學肥料及農藥」耕種,讓人、土地、鳥類得到健康,並將利潤直接回饋農民與社區,建立良性循環。 2014年田董米初試啼聲,合作農民2位,耕種面積2.3甲;經過兩年的努力,2017年,合作農民增加為7位,耕種面積6甲,其中近4.5甲是連續不間斷的。未來將持續邀請農民加入,整合更多土地,打造生產者、消費者、田間生態及水田風景都開心快樂的多贏局面。 展售內容: 《台中秈十號》200元 / 三臺斤裝、 80元 / 一臺斤裝 屬於秈稻 (在來米)的品種,擁有瘦長的身軀以及好消化的特質,咀嚼起來輕鬆無負擔,又同時俱備稉稻 (蓬萊米) 水嫩Q彈的迷人特性!如果您認為在來米是乾乾硬硬、不適合直接食用,那一定要試試獨特的台中秈十號,保證顛覆印象! 《高雄147香米》240元 / 三臺斤裝 高雄147屬於稉稻(蓬萊米)的品種,身體圓圓、口感Q彈、香氣獨特,不論鼻子聞或嘴巴咀嚼,皆有一股迷人且持久的「甜感」。要享受「純白米飯魅力」,選高雄147就對了! 《田董米仔麩》 (400克裝) 120元 / 包 製作:米仔麩是糙米磨成粉後炒熟的成品 食用方法:熱水沖泡、攪拌後即可食用,也可依個人喜好加入糖、牛奶、豆漿等。 《米鬆餅粉》 (400克裝) 150元 / 包 製作:由田董白米粉取代麵粉所做的鬆餅粉 《炒玄米》 (400克裝) 120元 / 包 製作:炒玄米是用小火把糙米翻炒到表面金黃、米心熟透而成。 食用方法:以水沖泡,靜置5~10分鐘即可享用。可回沖1~2 回,泡軟爆開的米粒可直接食用。沖泡後再加入綠茶,就是玄米茶囉! **販售價格僅供參考,以現場為主**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03成龍溼地鳥仔區生產班 「成龍溼地鳥仔區生產班」 介紹: “鳥仔區不是無用的土地,鳥仔區是地方產業的品質保障” “與溼地為鄰,以友善環境的方式,孕育鹽選鮮甜的魚蝦貝,找回地方的驕傲” 「成龍溼地鳥仔區生產班」是由「不抽地下水養殖戶」共同集結而成的組織,致力於以友善環境的方式,孕育出「鹽」選品質的好食材,翻轉劣勢、為地方產業加值。 https://www.facebook.com/CL.fishfarming/ 攤位內容: 你喜歡吃文蛤嗎?你是否好奇文蛤在成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前,歷經了怎樣的旅程?又是如何被養育成長的呢?歡迎到「成龍溼地鳥仔區生產班」聆聽來自產地的故事,順便試吃「鹽」選的好滋味吧! 有關成龍溼地的「不抽地下水生態養殖」實驗過程,請參考成龍溼地部落格:http://wetlandcenter.blogspot.tw/ 販售內容: 「鹽」選文蛤 生產者:郭棟 產 地: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 重 量:3斤裝±5%(平均35粒斤)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04 觀樹基金會│裡山塾 「裡山塾」介紹: 來自苗栗縣苑裡鎮蕉埔國小學生,在參與觀樹教育基金會「裡山塾」所規劃的「裡山小學堂」石虎保育課程之後,決定透過參與市集義賣為石虎保育募集款項,義賣物資來自家中長輩自耕的蔬果、食材以及裡山塾輔導的「裡山青果社」農友栽種的無毒柑橘,義賣所得將捐贈給「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活動內容: 蕉埔國小學生將在攤位上解說石虎保育的現況與困境,也說明「裡山青果社」正透過推動友善環境農耕,試圖維繫淺山生態、協助石虎保育,展現「裡山小學堂」的學習成果。 展售內容: 裡山青果社農友栽種之茂谷柑、桶柑 學生家長耕種之蔬菜、綠豆、黑豆、簡易加工品(如酸菜) 手工藝品(手作木湯匙)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05 臺北市立動物園 「臺北市立動物園」介紹: 臺北市立動物園創立於1914年,是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動物園。1986年動物園從圓山搬遷到文山區,全園佔地165公頃。在這裡不僅是社會大眾體驗自然、認識野生動物的好去處,更是陪伴許多臺北市民成長的重要記憶。1970年開始有了志工解說導覽服務,陸續更推出許多寓教於樂的活動,動物園更將物種保育及生態教育當作發展目標,同時更新展示手法並提升動物福祉,為社會散播溫馨和諧的訊息及生態保育的觀念。 臺北市立動物園透過的動物及教育場館傳達保育、教育的重要觀念,今年將有全新的熱帶雨林館開幕,是您到臺北旅遊不可錯過的景點。 活動內容: 動物愉快的年夜飯-動物行為豐富化 野生動物在野外討生活,隨時隨地都要上緊發條,牠們要花上許多時間為了爭奪地盤、尋找食物,或是留意掠食者的攻擊等等,但在動物園裡,每天有專人清潔環境、準備好均衡的食物,也阻隔了天敵,如此一來,動物們要如何消磨時間呢? 因此,保育員要想辦法讓動物的「行為豐富化」,像是多一點時間來探索、進食及玩耍,誘發動物展現出自然的行為。這次的駐站活動就希望把「動物行為豐富化」這項概念帶給大家。 動物園時是許多家長常帶著小朋友一起認識動物的地方,小朋友對動物居住的環境跟行為表現都非常有興趣,為什麼穿山甲的食物要裝在像試管的瓶子裏?黑熊掰開竹筒再找甚麼?黑熊拍打桶子會有麼驚喜?臺灣獼猴在棕刷裡找甚麼?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和動物園在推動的「行為豐富化(behavior enrichment)」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06 頭城農場 「頭城農場」介紹: 農場以農業推廣環教,並聚焦在食農教育,農場以「生態農業」的體驗促使人們認識在地食材及生態農業的環境觀,以「農村食坊」的厨藝傳授爲人們建構以「擇食」能力為基礎的正確飲食觀念,期待透過永續農業,一起建構分享有餘的福利社會,並且確保人類與自然環境能和諧相處與永續生存。 活動內容: 「惜食好生活」旨在推廣友善農、健康食的正確飲食觀,現場設計有生態農法介紹、當令食材辨識有獎徵答,並由農場的專業廚師教授如何將NG的食材再利用,例如將蔬果的皮、莖用於高湯製作、剩飯(米飯)如何再調理成鍋巴米餅,頭城農場藉由本活動向民眾倡儀避免食物浪費、及減少剩食的環境行動。 展售內容: 放牧雞蛋 (https://www.facebook.com/Ilantcfarm/videos/1169467976533554/) 友善耕作金棗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07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介紹: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是一座兼具展示、教育、研究、蒐藏、休閒娛樂功能的國家級博物館,藉由各項展覽、教育、研究和蒐藏活動,激發大眾「親近海洋、認識海洋、善待海洋」,並使「海洋」得以永續發展的使命。 活動內容: 海綿寶寶住在深海的大鳳梨裡,那魚兒呢?藉由魚兒的家及魚兒的長相,我們一起來認識百變多樣的小魚兒吧!此活動包括「魚的拼圖桌遊」及「送魚兒回家」,讓學習者重新認識魚的外表所透露的棲地密碼。 展售內容: 海科館文創商品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08 享食台灣 「享食台灣」介紹: 享食台灣是非營利、非慈善、有系統地對抗食物浪費的一項運動,用一種大規模簡單管理的方式與商家及志工組織合作,我們的重點放在維持第三方合作平台的功能與使用性,使志工跟商家能夠獨立運作並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讓商家能減少自己的垃圾量並跟我們一起節約食物。我們對超過最佳賞味期、包裝有瑕疵、或是任何狀況不能賣但實際上可食用的食品特別有興趣。為了避免商家有任何風險,每個惜食者都要簽署一份正式合約,裡面包含依據台灣法律擔保的免責聲明,惜食者同意會為自己拿取的、貢獻出去的食物負全責,因此商家不必擔心會有食安問題責任的風險。 活動內容: 每份食物,都值得被好好對待,像是你我的生命歷程,成就不分新舊貴賤,而在如何實現自我價值,同時飽足靈魂。 響應國立臺灣博物館『永續年夜飯』之環境永續主題,不同於主軸海洋保育範籌,享食台灣本回參與重點將以剩食概念導入活動,重新倡導食物浪費進而影響生態的惡性連結,並且提供享食線上平台輕鬆上手簡介,與相關店家及志工如何組隊咨詢,推廣期間目前平台使用免費!願助凝聚更多民間意識,共同推動並創造周遭環境永續的開始。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09臺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 『理學院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介紹: 『理學院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IPCS)是整合本校相關的地球科學領域、生命科學領域及社會科學領域之師資與課程所成立的跨學院跨領域的國際學位學程。本學位學程將引導學生瞭解氣候變遷與人類永續發展之核心議題,以兼具教學廣度與深度之教學策略,增加學生在分析環境相關的時事與議題時能具備多角度的視野與經驗;培養學生探索環境及人類系統的興趣與熱忱,養成主動學習、蒐集資料、辯證、分析、設備使用與實作能力,並克服知識專業分工所可能產生的偏窄觀點,而回復知識原本的整體思考。其最終目標為培養學生融合國際與在地經驗,善用科學與人文知識,整備解決複雜與多元問題的獨立研究與團隊合作能力,以回應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所需的跨領域專業人才。 活動內容: 氣候變遷影響下,許多問題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書籍中記錄著我們所面對的這個世界,筆尖下的哀鳴是我們的過去與未來。你說,氣候變遷是種信仰,我說,氣候變遷是我們要面對的悲傷。當海面下的魚不再悠游,當花園的花不再綻放,當森林中的動物不再奔跑,當餐桌上食物不再是你最愛的台灣豬。 IPCS學生將會依你喜歡的書名介紹氣候變遷相關書籍給你,了解氣候變遷知識後再介紹永續台灣豬的理念給你聽,讓你帶回滿滿的氣候變遷知識與永續理念。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Amber House藝術工作室 「Amber House藝術工作室」 介紹: Amber House藝術工作室是由黃怡華(小夜)與羅勝夫(小夫)兩位老師共同創辦。把環境議題設計成桌遊的方式去加深民眾對環境的同理是目前的目標。環境教育需要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的培養,這正是藝術最好延展的適切位置。我們的未來需要產生更多互動的連結讓民眾參與去同理,環境從周圍的關心連結做起。環境教育需要更多想像力來幫助培養、影響長期自主關注的人希望他們能一起關心環境,進一步在未來,協助、參與環境。 活動內容: 臺灣擁有高山與海洋,我們希望讓更多的孩子瞭解我們所處的美好台灣環境。>計畫,從2015年開發第一款環境保育桌遊--。樹木是萬物的棲所,住在樹木上面的小動物就會化身叢林戰士,一起與小朋友保衛樹木,藉由森林生態系的重要與樹木之間互存關係達到遊戲目的。繼森林系列後,2018年開發完成讓孩子在玩中學了解到永續漁業對環境的重要性,面對過漁的危機,慢慢將環境議題藉著桌遊激發孩子對於環境保護的意識,一起主動關心環境。 販售內容: 現場販售 現場販售 https://www.facebook.com/ForestGuardianBG/ http://amberhouseart.wixsite.com/forestguardian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11 廢青不廢 Give to Gift 「廢青不廢 Give to Gift」介紹: 「廢」有 停止、捨棄、敗壞無用之意。 「廢青」是一點都不廢,參與停廢的零廢青年。 「廢青不廢」是由一群廢青們發起,以互動、討論、收集、解構、再生、分享為執行核心,推出「圓桌廢議」、「到處收廢」、「不廢設計」與「食之無廢」四大主題行動,在廢環境中創造再生。串聯各方資源,透過異質重組、創意研發與串連合作,從原創跨界,翻轉廢棄成為禮物。 「廢角」,為2018年與「享食台灣」合作進駐的創夢空間,意為—每人心中,都有一個廢棄的角落,以為廢棄,其實都有翻轉共創的可能。於駐地期間,以「不廢棄」與「不浪費」的核心精神、推廣不廢活動,玩廢共創好生活 ! 廢青不廢 Give to Gift https://www.facebook.com/TWZeroWasteYouth/ 廢角 gREen salon https://www.facebook.com/TWgREenSalon/ 活動內容: 「我罩你? I Cover You!」以捲軸遊戲方式,邀請參與者到攤位上,透過 是否使用塑膠袋?或是否使用環保餐具或袋子等問題,引導友善環境是有「環境成本」的關鍵考量!最後以答案“Give” 或 “Gift”,讓參與這透過自然材(乾葉子)與人工材(塑膠線)的穿梭交織,玩出美麗的共創編織,思考與感受人類與自然共處的智慧與平衡之道。 展售內容: 「不廢設計」邀請藝術家、設計師等創作者,從領域跨界,投入翻轉廢棄的「不廢禮物」創作行動,這些禮物定價以「811 = 80%成本+10%行政+10%公益」為模式,讓每一筆支持成為不廢的再生循環! 禮物的公益收入,將提供給不廢夥伴「拼圖喵中途之家」作為照護流浪貓的醫療生活費用。買「不廢」參與「不廢行動」,一起讓廢棄成為禮物!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12 昆蟲假面 「昆蟲假面」介紹: 昆蟲假面是一群來自臺大以及中興的成員,我們熱愛昆蟲、動物與生態,致力於相關的教育活動。堅持卓越的教學品質,走在最前線並隨時更新教學資源與概念,是我們的原則與使命,結合創新創意的元素,打造全新的學習體驗,創造出超乎想像的未來教室!本次很榮幸,受邀到2019永續年夜飯,昆蟲假面的兩位創辦人,於2018年好食好事創業競賽中成為優勝的隊伍,目前正持續在食用昆蟲上的發展努力! 《昆蟲假面的小助教,當天也會出席現場唷~》 活動內容: 一、新奇飯菜九宮格:預計將會準備27張圖卡,內容為許多昆蟲或節肢動物的食用例子,只能看到成品而不知道原料,考驗各位猜謎的功力,一起來猜猜這些看起來十分美味的料理,到底是用什麼做成的吧!此活動希望大家對食用昆蟲的應用能有更深更廣的了解。 二、昆蟲水果牌:預計將準備36張圖卡,內容分為三大類,蟲害、防治作為以及受害者,你知道怎麼防治荔枝椿象嗎?你知道吹綿介殼蟲怕誰嗎?來認識這些與人類經濟息息相關的昆蟲吧! 展售內容: 一、販售內容: 1.各式蠶寶寶的產品:泉明養蠶場,蠶寶寶的產品可不是只有蠶絲被呦!蠶寶寶的便便其實大有用處,蠶絲水可以掏金! 2.客製化紀念品:想要把今天的回憶記錄起來嗎?想要獨一無二專屬自己的小飾品嗎?客製化的紀念品就在這邊! 二、展覽內容: 1.食用文化的起源與歷史。 2.食蟲是有可能的!龍蝦的崛起歷史。 3.食蟲對環境對人類的好處。 4.食蟲的安全性以及法規問題。 5.黑水虻的介紹。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13 本館國際導覽員與新住民大使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永續年菜發表」Sustainable Recipes Launch Party 臺博館邀請國賓大飯店總主廚林建龍合作,委託設計2018永續年菜食譜,並邀請他們於現場進行料理示範與年菜免費試吃,我們還會發送臺博館永續年夜飯食譜!真的有吃又有拿,您絕對不能錯過! 時間:1/26(六)中午12:00-13:00 活動形式:料理示範與試吃,配合永續年菜食譜發送。 費用:11:50憑當日南門園區票根入場,數量有限,敬請見諒! 流程表 時間 流程 12:00-12:03 活動介紹並宣讀永續年夜飯宣言 12:03-12:40 1. 介紹主廚與今年菜色 A.【剩食】 B.【在地永續食材】 C.【蔬食】 2.料理示範1-2道 12:40-13:00 年菜試吃及交流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回首頁 「食魚教育~岳明國小教你如何聰明吃魚」 臺灣周邊海域有許多美味的經濟魚種,然而隨著海洋資源的枯竭,不僅市場上在地的魚越來越少,更常被進口魚貨取代,再加上家長擔心魚刺問題,許多孩童越少吃臺灣在地的魚種、也不會吃有刺的魚。長期下來,不僅孩子們喪失吃在地魚種的本能。 國小的午餐除了礙於成本也因師長顧慮安全問題,少有完整魚片作為主食,孩子們最常接觸魚排、魚球,不認識自己吃的魚、沒看過魚的全貌。本次活動邀請岳明國小「好魚慢食-食魚教育」結業學童來教導臺北的孩子們如何食魚及食魚的重要性,透過城鄉交流,互通有無,推廣食魚教育。 位於宜蘭縣蘇澳的岳明國小長期以來發展許多具有當地特色的海洋環境教育方案,近期更與「湧升海洋有限公司暨漁業責任指標」合作,從學校午餐落實食魚教育,推出落實「好魚慢食-食魚教育」行動方案,除了增進校內學童的海洋生態知識及食魚技能,使孩童從食魚中獲得成就感而改變其飲食習慣,更成為臺灣增加了作為漁業大國的環境教育典範。 時間:2018年1月27日(日)12:00-13:00(網路報名請於12:00前完成報到)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荷造場 報名對象及人數:六歲以上國小學童;20名。 流程表 時間 流程 11:40-12:00 網路報名完成報到 12:00-12:15 1.魚類生態解說 2.料理解說 12:15-12:25 食魚步驟教學 12:25-12:50 食魚實作(報名學員體驗) 食魚實作教學 12:50-12:55 海洋環境教育理念介紹 12:55-13:00 大合照/意見交流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2019永續食譜設計 國賓大飯店總主廚林建龍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指導單位:文化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 合辦單位: 國賓大飯店、湧升海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To be updated!) 協辦單位: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臺北市立動物園、中華鯨豚學會、新南田董米、觀樹教育基金會、成龍溼地鳥仔區生產班、AmberHouse藝術工作室、廢青不廢、頭城農場、昆蟲假面、享食台灣FoodSharing、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位學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苗栗縣蕉埔國小、宜蘭縣岳明國小、青瓢有限公司、嶼魚廚房、木頭超人工作室殷陽、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慈心基金會 *本計畫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08年度補(捐)助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辦理「Call for Action為環境行動」計畫補助 美術設計:盧穎蓁 版權為博物館所有,仿冒必究 聯絡人資訊 國立臺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方慧詩研究助理、王紀涵推廣助理、游琇媛推廣助理 Email: hsfang@ntm.gov.tw 電話:02-23822699 #466、465、423 返回永續年菜博覽會活動 返回跨領域論壇首頁 回首頁 報名期間:2019/01/01~2019/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