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植。生活:植物的跨文化、信仰習俗與傳說

2024/4/20 上午 06:26:50
閱讀數: 161
植。生活:植物的跨文化、信仰習俗與傳說
博物館名稱
展覽名稱
植。生活:植物的跨文化、信仰習俗與傳說
展覽時間
2022/03/12~2022/12/17
地點
403 臺中市西區535五權西路一段2號
費用
免費
活動網址
資料來源

植物與人類的關係密不可分,關於植物與自然生態延伸的人文議題,經常也是藝術家們關心的創作題材。透過藝術作品的鑑賞、背景描述,以及主題分析與跨文化觀點解析,畫作不僅能為觀眾提供暨有寫景、寫物的美感饗宴,同時也能引領我們走入多元文化思維的體驗。 本年度多元文化系列活動以“植物與人”為核心,為親子提供透過植物為主軸的跨領域視角,開展關於植物的跨文化信仰、習俗、傳說,以及被運用的生活美學等視野與觀點的文化體驗。 壹、指導單位:文化部 貳、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 叁、活動內容        一、對象:國小學童及其陪伴者。        二、時間:111 年3 月12日至12 月17日期間,隔週六下午(14:00-17:00)辦理一場。詳細時間如下表。        三、人數:以組為單位,每場10 組〈每組家長 1 人+學童各 1 人〉。        四、地點:本館志工服務學習大樓2樓工作坊        五、參加方式:免費,每場活動前30分鐘(13:30-)於本館大門服務台前現場報名,額滿為止。        六、單元內容與時間 主題 單元 日期 單元簡介 探尋植物跨文化 植物與飲食 3/12 印尼、台灣/草藥飲文化(荖葉) 人類社會慣以生活周遭的植物融入飲食中,其中發展出的草藥飲文化,更可見於全世界不同的族群與文明中。以荖葉為例,其為台灣常見的胡椒科植物,普遍用以包裹檳榔果實食用,然而在印尼稱為Jamu的草藥飲文化中卻是重要的保健飲品原料。 3/26 植物與編織 4/9 印尼、馬來西亞/Ketupat 在過去,運用植物莖葉編織,製成日常用品是許多族群常見的編織文化,而植物也因此融入日常生活/習俗/節日中,Ketupat是印尼與馬來西亞一代傳統粽子,以植物葉子編織而成,也是穆斯林開齋節中重要的飲食。 4/23 植物色彩與生活美學 5/14 台灣、日本/浮世繪 不同國家與族群因生活環境的差異,以及可獲得物資的不同,衍生出其獨特的色彩文化,許多植物在傳統社會中,都被採集並作為重要的染布、繪畫顏料等原料使用。 5/28 植物與紋飾 6/11 台灣、日本/建築中的植物紋飾 植物的紋飾時常出現在建築體或作為紋飾主題,例如台中舊火車站的立面,就有許多台灣盛產的水果,也呈現出該區域作為重要物產運輸交通樞紐的歷史;此外,許多植物的紋飾也成為花磚的主題紋飾,並被運用於建物與民宅的裝飾上。 6/25 植物中的神話與習俗 植物神話與傳說 7/9 印尼/蠟染 蠟染,印尼語稱之為「Batik」,可謂印尼的國服,同時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重要口傳與無形文化資產」,蠟染布運用不同的植物進行染色,同時也成為布料重要的紋飾主題,更融合該國的神話故事圖像於其中。 7/23 8/13 台灣及東南亞地區/手抄紙 自植物莖葉分離出的纖維,可作為人類紡織與造紙等工業之原料,如鳳梨、香蕉、黃麻、苧麻、棉花等植物。 8/27 9/3 台灣及東南亞地區/香蕉樹 隨著植物走入我們的生活日常,許多社會衍生出獨特的神話故事與傳說,從香蕉樹出發,探討不同國家特有的植物傳說。 9/17 社會習俗與祭儀 10/1 台灣及東南亞地區/檳榔 檳榔在許多社會中具有重要的習俗與祭儀象徵,在結婚以及祭祀場合都可看見其身影,此外,亦可視為社交場合中的重要媒介,如菲律賓部分地區,即有贈與或交換檳榔果實,並一同食用的社交習慣。 10/15 11/5 台灣及東南亞地區/藥籤文化 藥籤在台灣傳統社會中,是與宗教信仰密切相關的一支文化,人們向醫藥相關的神祇虔求藥籤,寄託心靈慰藉,也獲得醫治身體的處方藥籤。 11/19 12/3 台灣及東南亞地區/曆法文化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出現的曆法文化,體現出不同族群如何看待天文與自然的觀點,更加以融入社會中的宗教信仰與食療傳統。 12/17 師資: 陳怡璇/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 蔡惠羽/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東南亞研究所 ※注意事項 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OVID-19(武漢肺炎)因應指引:公眾集會及文化部相關規範」,與會志工及親子請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報到時請配合量體溫、酒精消毒(乾洗手),並配合保持社交距離。若因疫情影響造成活動時間或形式異動,將另行公告,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本計畫經核定後實施,若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正公佈之。


你會喜歡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