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爆炸與節奏緊湊的當代生活中,「速食式」吸收資訊早已成為習慣,也悄悄改變了我們的感知模式。「慢藝術日」(Slow Art Day)活動創始人菲爾・特里(Phyl Terry)認為,只要放慢步調,專注觀察與反思眼前的藝術作品,即使缺乏藝術專業背景,也能深刻體驗藝術帶來的啟發與感動。
2017年,芝加哥藝術學院的一項研究指出,觀眾欣賞一件藝術品的平均時間為28.63秒,與2002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研究結果27.2秒相差無幾。主要的變化在於,當代觀眾多了拍攝藝術品的行為。觀展習慣的改變也凸顯了「慢藝術日」的價值——在節奏飛快的日常裡,為觀眾創造與作品深度互動的可能,並提醒我們重新思考觀看的意義:不只是時長問題,更關乎我們如何與藝術建立理解與連結。
這項活動的構想,源自於特里的一次親身經歷。原本對藝術興趣不大的他,參觀博物館多半是應妻子邀請。2008年6月,他決定改變以往匆匆瀏覽的習慣,嘗試以更慢、更專注的方式欣賞漢斯‧霍夫曼(Hans Hofmann)的《幻想曲》(Fantasia)。這次長達1小時的觀賞過程帶來前所未有的深刻體驗。翌年,他邀請數位受試者進行兩次實驗,並發現當觀眾放慢腳步、專注觀看少數作品時,才有機會將個人經驗/視角與作品連結,進而開啟較深層的感受與內在對話。他遂與一群志工開始推動「慢藝術日」,並逐步吸引更多博物館的關注與參與。
「慢藝術日」自2010年起成為年度活動,每年4月舉辦,鼓勵觀眾透過延長欣賞時間深入體驗藝術。目前,此活動已發展為具全球規模的藝術參與活動,在七大洲(包括南極洲)吸引超過700家機構參與,並累積舉辦逾1,500場專屬活動。今年,亞洲地區也有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與韓國首爾藝術中心(Arts Center Seoul DOAM)等機構共襄盛舉。
在北卡羅萊納州藝術博物館參與慢藝術活動的觀眾正在討論畫作。(Courtesy of the North Carolina Museum of Art)
「慢藝術」活動形式相當靈活,由博物館挑選作品和設計流程,能依照各館特色展現其典藏亮點。活動建議選出五件作品,引導觀眾花5至10分鐘仔細觀察每件作品,最後參與討論與分享。而活動倡導者之一的哈佛大學藝術史教授珍妮佛‧羅伯茲(Jennifer Roberts)給學生的觀看訣竅,即是想像自己「如同初次造訪地球的外星人,對地球的藝術知識一無所知」的心態,拋開對藝術知識的既定框架,將觀看還給純粹的感知與發現。
在博物館的實踐上,各大博物館也開始將「慢藝術」的理念融入展覽與教育活動之中。例如,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藝術博物館(North Carolina Museum of Art),雖近年未正式登錄參與「慢藝術日」,但早期曾積極響應,並進一步將此方法擴展為「正念博物館」(Mindful Museum)專案,不僅提供現場引導活動,也提供線上活動指引與影音資源,鼓勵觀眾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嘗試與藝術建立連結。該館建議的慢藝術實踐方式如下:
- 選擇一件作品——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甚至是不太喜歡的作品。
- 放鬆心情(可深呼吸幾次),專注於當下。
- 設定至少兩分鐘的計時器,靜靜觀察作品,試著從不同角度或距離欣賞,避免過度分析。
- 反思這段體驗,若有疑問或好奇之處,可回家進一步研究,看看對作品的理解是否有所改變。
- 可透過以下提問加深與作品的連結:
- 作品的顏色、形狀、質感帶來哪些感受?
- 哪個部分特別吸引自己?為什麼?
- 如果能觸摸這件作品,會帶來哪些不同的感官體驗?
- 作品是否引發某種情緒、記憶或故事?
- 作品的哪些細節讓人感到好奇?對藝術家有什麼疑問?
- 嘗試延長欣賞時間,探索對作品的印象有何變化?
此外,其他可嘗試的方法包括「透過藝術進行探究──三種基本步驟」(Inquiry through Art – Three Basic Moves)與「正念時刻:5-4-3-2-1基礎策略」(Mindful Moment: 5-4-3-2-1 Grounding Strategy)。
多人進行的慢藝術活動,可以互相交流觀察心得。(Courtesy of the North Carolina Museum of Art)
北卡羅萊納州藝術博物館每月兩次的正念博物館專案,除了慢藝術欣賞活動外,還有在作品旁進行的團體瑜珈。(Courtesy of the North Carolina Museum of Art)
在緩慢成為奢侈的時代中,「慢藝術」概念不僅重塑了觀看的節奏,也促使博物館重新思考與觀眾互動的方式,朝向更具包容特質、容納多元感知與觀點的場域發展。當藝術欣賞不再只是館方單向的知識傳遞、界定作品的意義,而是讓觀眾依循自身感受與經驗,主動連結、詮釋作品,這種體驗模式無疑擴展了藝術參與的可能性,使藝術作品不僅是蘊含豐富知識的解讀對象,也成為引發個人化情感、對話與共鳴的起點。
❚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訊來源
關鍵字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客服電話:(02)8712-3000 (週一至週五上午9:00-12:00;下午1:30-6:00)
網站更新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