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
  • 首頁
  • 博物新知
  • 新訊
  • 傾聽中相遇—新營文化中心《我的語言教室 新住民語言故事學習展》

傾聽中相遇—新營文化中心《我的語言教室 新住民語言故事學習展》

2025/03/07
閱讀數:1055

 


作者:高郁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數位創新中心專案助理)


坐落於南瀛綠都心公園,星期日的新營文化中心,被兒童的嘻鬧聲、長者的隨身廣播、左右鄰居充滿朝氣的招呼聲環繞著。仔細聆聽,南臺灣的綠意上台語、華語、越南語、印尼語等正在發聲。新營文化中心內《我的語言教室—新住民語言故事學習展》(展期至2025年03月30日)則以語言為主題,串聯片格的生活場景,呈現多元文化交流。

 

新營文化中心所在的南瀛綠都心公園,是在地居民聚集的所在,本次特展《我的語言教室》便呈現了居民日常語言的交會。(高郁媗 攝影)

本次展覽透過系列工作坊,邀請新住民與在地居民,以藝術創作探索「語言學習」與「移動」的過程,將參與者的經驗轉化為展覽內容,展現語言與文化交織的日常。

以「餐桌上的家常菜」版畫創作工作坊為例,參與者刻劃自己熟悉的家常料理,這些風味各異的菜式不僅在展場中共聚一桌,也邀請觀眾坐下圍爐、交換食譜,分享屬於自己的家鄉味。這些工作坊帶來雙重面向的交流——在創作過程中參與者探尋自己的文化認同,而作品則或作為展品、或轉化為裝置藝術,成為串起參與者與觀眾交流的媒介,使得靜態的展覽轉化為具互動性的對話空間。

 

今天要吃哪一道呢?《我的語言教室》舉辦「餐桌上的家常菜」版畫創作工作坊,讓參與者透過料理的滋味認識異國食材與風味。(高郁媗 攝影)

除了餐桌,一樓的展場也呈現了廚房、商店、教室、花園等生活場景,讓觀眾感受不同語言如何在這些場景中發聲,促進文化交流。其中,教室及客廳的場景著眼於來自四方的居民,如何學習、調適在不同的語言間轉換的生活。展覽也訪問了新二代青年,兒時往返於兩種不同文化的生活中,產生語言混用的有趣議題。

 

一盆一盆的植栽種的是入菜的香料,這些香料在不同的語言中都有其獨特的命名方式,更代表著飲食文化。(高郁媗 攝影)

來到二樓的展區,展覽視角從語言學習,轉而藉由「我的生活軌跡」影像工作坊與「城市印象」色彩創作工作坊的作品,企圖表現語言與文化適應的關係。在展區中央的課桌椅區,觀眾化身為語言學習者的角色,運用桌上的QR Code聆聽新住民分享如何在日常對話中靈活轉換不同語言,並從中體會語言作為社會連結的橋梁。

 

在展區二樓的訪談影片中,對於在臺落地生根的新住民而言,語言是與下一代溝通的途徑,更是乘載著文化傳承的重要角色。(高郁媗 攝影)

展覽最後,以「你從哪裡來?」與「如果你到了新環境生活,會想要認識什麼?」邀請觀眾留下回應。標記家鄉與對新環境的想像,映照出遷移的軌跡,也承載了在臺灣生活與發展的期許。在這間「語言教室」裡,傾聽不僅是學習的起點,也是互相理解的橋樑,而每一次對話,都是文化交會的迴響。

 

在移動作為日常的當代社會中,新的家園,有著對未來的期許與文化的鄉愁。(高郁媗 攝影)

 

❚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訊來源


:::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客服電話:(02)8712-3000 (週一至週五上午9:00-12:00;下午1:30-6:00)

網站更新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