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偉蘋(挺挺動物應援團、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創辦人、「適得其所」策展人)、謝佳均(文化部博物之島國內外資訊專區執行編輯)
目前在臺北市立動物園教育中心舉辦的遊蕩動物議題特展「適得其所」,是由挺挺網絡社會企業於2023年8月策劃推出。展覽採取巡迴形式,動物園教育中心為其中一站(展期至2025年10月31日)。
走進動物園教育中心一樓左側特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幅精美插畫,分別描繪犬貓與淺山野生動物安居於適宜環境的景象。緊接而來,隨即帶領觀者直面現實,展牆以黑白照片呈現「當生命未能適得其所時」,可見身染皮膚病或瘸腳行進的流浪犬貓,以及因犬貓追咬而受傷的野生動物,其中包含臺灣的瀕危動物石虎、草鴞、全球極度瀕危動物穿山甲,以及更多臺灣原生種野生動物。
以理想境界的插圖,對比實際狀態的黑白照片及影音紀錄,透過視覺衝擊,激發觀眾一探究竟的觀展動機。(挺挺網絡社會企業 提供)
多數民眾或許未曾思考過「犬貓並非野生動物」,也不清楚「動物保護」與「動物保育」的差別。在探討動保議題時,也涉及各種爭議觀點。例如,收容所安樂死不僅關乎倫理道德,同時也是動物醫療的重要手段;餵食遊蕩犬貓的善意行為,實則可能造成嚴重的生態影響。然而,這些課題往往與人們對愛與包容的直覺認知產生衝突,使得討論更具挑戰性。
除了科學調查研究資料,展區也呈現具爭議性動保議題的討論。(謝佳均 攝影)
策展團隊選擇以「肩並肩,而非對立」的方式來平衡不同立場的觀點,帶領觀眾認識如何正確對待伴侶動物,落實野生動物保育。如子題「認養不只幫助犬貓,還能協助拯救野生動物」試圖拉近雙方的距離:一方是關心流浪犬貓、懷抱動物關懷之心但對生態保育理解有限的動保人士;另一方則是關注生態保育、對野生動物恐遭遊蕩犬貓傷害深感憂慮的保育支持者。在展覽內容規劃上,採取「先同理情感,再帶入理性思辨」的方式,讓觀眾能夠在情感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遊蕩動物與生態保育之間的複雜關係。
如特別為動物園規劃的「寵新開始 永敢接續」展區,以棲地模型、動物習性引導觀眾了解如何為進入人類家庭的動物,打造適合他們居住的生活環境。此外,也探討因各種原因引入臺灣的外來物種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進而強調寵物飼主責任與生態保育之間的密切關聯。
「寵新開始 永敢接續」區,帶領觀眾認識飼主、寵物與生態間的關聯性。(謝佳均 攝影)
展版帶領觀眾思索人類對動物、生態的影響,以及人類能為野生動物做的行動,並進一步討論遊蕩犬貓的餵食議題。(謝佳均 攝影)
展覽也配合動物園家庭受眾設計QA互動小木屋,引導觀眾一同思考動物福祉、負責任的飼養態度與實踐方式。展區內將寵物的五大自由(免於飢渴、免於不適、免於痛苦、傷害與疾病、免於恐懼與緊迫、表現自然行為),飼養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問題製作成翻式展版,包含遇到流浪貓狗的行動、是否需要為寵物植入晶片與施打疫苗等情境問題。
QA互動小木屋的翻式展版以飼養犬貓的情境設計問題。(謝佳均 攝影)
辨識原生種、外來種木座轉牌展版。(謝佳均 攝影)
「我們清楚不可能藉由一場展覽,立刻讓16萬隻的犬隻以及數量不明的貓隻不再遊蕩⋯⋯我們知道一場展覽無法讓問題瞬間獲得解決,但是至少讓我們能邀請喜歡動物也願意付出關心的朋友們,能先看到問題、理解問題,或許未來(更希望是從現在開始)我們大家有機會一起去解決問題!」——引自策展論述
展覽藉由臺灣社會對犬貓認養的價值認同作為切入點,引導觀眾理解遊蕩犬貓與野生動物間的衝突關係。如同策展論述所述,這場展覽不僅傳遞生態知識,更是對未來行動的邀請,攜手尋找兼顧伴侶動物福祉與野生動物保育的最適解方。
「適得其所」巡迴展主視覺。(挺挺網絡社會企業 提供)
展覽資訊
臺北市立動物園
地點|臺北市立動物園教育中心一樓特展區 (台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展期|2024/12/1~2025/10/31
時間|09:00~17:00 (週一休)
門票|依動物園與教育中心售票規定
彰化鹿港白海豚媽祖宮
地點|台灣白海豚媽祖宮二樓特展區 (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102號)
展期|2025/01/24~2025/07/23
時間|10:00~12:00、13:00~17:00 (週一週二休)
門票|免門票
❚ 執行編輯:謝佳均
資訊來源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客服電話:(02)8712-3000 (週一至週五上午9:00-12:00;下午1:30-6:00)
網站更新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