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2016 Museum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博物館與文化地景

作為自然和歷史雙重面向結合的文化景觀,是一個不斷發生推演的變化區域,其伴隨著時間和人們而變遷,並從中呈現出特定的地質身份。

個人和社區有責任去保護和增進這些文化景觀。這些任務當然也落於收藏大大小小有形與無形文化遺產的博物館上。

「博物館和文化景觀」這個主題使得博物館需對他們的景觀負責,也要求他們貢獻出知識和專業,並在管理和維護中發揮積極的角色。

博物館的主要任務是看管、守護遺產,無論遺產是在館內還是館外。他們的天職就是拓展其使命,將他們個別的活動在周遭公開空間的文化景觀和遺產下履行,以此對文化景觀和遺產負起不同程度的責任。

對於那種博物館主要為從事典藏、展示,與傳達他們的收藏品的認知,正被另一種對自然更尊敬,同樣也帶領進行周圍區域研究、創作、獲得、發展和知識分享的機構,與提供居住於此的社區居民另一種看待地景方式的看法所取代。正因博物館開始承擔起自己收藏品以外的責任,他們也被鼓勵去擴大、增強、提升對於自己收藏與資產的知識和專業。

強調博物館和文化資產間的連結也增強了播物館成為領域中心的概念,也使博物館更積極保護文化資產。

由於他們對於周圍的地景負責,博物館的任務還包含對環境遺產的保護及保育,以此促進其身分更加為人所敬這樣的正向發展,並以此推進博物館與其他對於這些遺產有興趣的公私團體的共同合作。與此同時,透過提升其知識以及促使居民與遊客藉由參加各種保育及推廣活動來提升他們對造就自己價值觀的認識,一個對地景負責的博物館可以承擔起他們身為一個負責解釋周遭遺產及領域的中心的責任。

就其本質而言,地景一直在不斷演變,並且不能被凍結或做成博物館。保護和保存他們可以防止各種獨特風貌被因這些演變而被破壞、而產生負面了變化、或因而降低其價值。博物館可以透過他的區域中於遺產與地景的知識,經由保護、保存,和詮釋館內與館外的文化遺產,也藉著主動參與公眾與城市政策,並通過制定和實施地景政策,來對一個處於區域內,並且尊重其地景價值的行政機構,做出意義深遠的貢獻。

ICOM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共襄518 探遊好地FUN

國際博物館日,本年度主題為「博物館與文化地景」(Museum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即是博物館作為一永久守護文化資產的機構,可以為文化地景付出更多能量。強調博物館和文化資產間的連結,使博物館更積極保護文化資產,也增強了博物館成為區域中心的概念。

博物館可以經由保護、保存,和詮釋館內與館外的文化資產,主動參與公眾事務與城市規劃,並通過制定和實施保存策略、累積文化資產的知識、舉辦教育活動和展覽,以提高民眾對於周遭文化地景議題的認知,並在實踐上做出意義深遠的貢獻。

文化部為響應「國際博物館日」舉辦全國博物館聯合行銷活動,已邁入第4年。2016年IMD主題為「博物館與文化地景」。博物館不再只是管控及展出收藏品,而是要打開門走出去,扮演「文化發動機」的角色,串連在地的居民與團體,凝聚公私資源、提高參與度,讓文化發展更多元豐富並打動庶民。因此,提出「共襄518 探遊好地FUN」的活動主軸,希望切合「博物館走出去,民眾走進來」的訴求。「共襄」具有一同參與、主動迎接的意涵,「FUN」除了富饒趣味,也希望博物館與社區互動能吸引更多在地民眾參與活動。

透過「開啟景觀窗-博物館與文化地景之深度導覽」主軸活動、全臺6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蘭陽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系列活動、活動起跑記者會、「M特搜:I Love Museums」網路短片徵集活動、「Taiwan Museum Pass」行銷宣導、「阿博快問快答」有獎徵答活動及各館響應活動、優免活動,搭配本案文宣宣導、線上主題活動網頁、臉書粉絲專頁、行銷宣導短片、媒體新聞露出及廣告等。

讓世界看見臺灣

博物館向來被世人視為是封閉的多寶閣,事實上,博物館也是當地地景、遺跡與文化的守護者,開啟博物館景觀窗的同時,也開啟了博物館從業人員、廣大閱聽眾的視野。在國際博物館協會的努力之下,各國文化組織開始串聯、響應,臺灣近年來的努力,也應該被世界看見。因此,除了以「M特搜:I Love Museums」的方式串聯網民,也以強勢的多語系發稿讓世界看見臺灣。

主軸活動

2016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與文化地景」(Museum and Cultural Landscapes),即是博物館為一永久守護文化資產的機構,2016年主題特別強調博物館和文化資產的連結,並可為文化地景提供更多能量。本案之主軸活動「開啟景觀窗-博物館與文化地景之深度導覽」,希望透過各館於5月18日推出週遭導覽行程,帶領民眾一起從各博物館的文物中走進歷史的時空脈絡、文化地景議題的認知。

本活動透過各博物館帶領民眾認識各館周遭地景環境,並藉由導覽解說方式,讓一般大眾更能瞭解博物館與當地之文化地景相互連結,以及博物館裡外的資源與特色,達到「博物館走出去,民眾走進來!」的願景。

行銷活動

本活動利用網路號召網民一同響應518博物館日,一般大眾活動期間到各地臨近或自己喜歡的特色博物館,擺出I、L(Love)、M(Museums)三種英文字母,並且各自錄製為短片。

網路響應活動及網路短影音為時下最流行、同時也是最能快速於網路世界傳遞資訊的管道之一,「M特搜:I Love Museums」活動透過炒熱話題及網路瘋傳方式,讓一般民眾重新關注博物館、認識博物館,並且愛上博物館,再藉由主軸活動帶領大家認識博物館週遭的文化地景特色。這些短影音匯集後由影音部門剪輯程約3分鐘的短片,同步於活動起跑記者會當天播放,並將影片放置在活動網頁、Facebook粉絲專頁、YouTube等平臺露出,讓更多人關注「國際博物館日」,並讓世界看見臺灣。

活動記者會

「共襄518 探遊好地FUN」活動起跑記者會,在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公會堂舉行。大溪木博館涵蓋大溪發展歷史及與大嵙崁溪(大漢溪)密切相關的常民生活,完整呈現大溪的文化地景,同時呼應本年度博物館日的主題。此外,陀螺為大溪地區代表性的文化產物,記者會安排桃園市大溪區美華國小陀螺隊的學生開場表演,為活動揭開序幕。記者會規劃當天由木藝生態博物館志工導覽,帶領大家走訪大溪公會堂、武德殿、中山老街等地方,充分體驗在地文化特色。

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記者會:「攜手同心,邁向文化臺灣新紀元」起跑儀式,並由文化部長洪孟啟、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長黃月麗、桃園市長鄭文燦、立法委員吳志揚、立法委員陳學聖、雲林故事館館長唐麗芳參與儀式活動,象徵由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及社區營造的努力,成就「臺灣就是一座活的博物館」的概念。

  • 記者會照片
  • 記者會照片
  • 記者會照片
  • 文化部長洪孟啟於518國際博物館日開跑記者會上致詞
  • 洪部長(右一)參與木藝生態博物館周邊文化地景導覽,圖內為大溪武德殿
  • 洪部長(右一)參與木藝生態博物館周邊文化地景導覽,圖為愛鎮五色鳥故事屋
  • 貴賓合影
  • 愛鎮五色鳥
  • 新南12
  • 蘭室解說
5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