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博物之島 MUSEUMS

:::

全站搜尋

館所 搜尋結果 : 0 筆

活動 搜尋結果 : 74 筆

【演出延期】臺灣國樂團《國樂頻道~印象南洋》免費推廣音樂會
【活動延期公告】《國樂頻道~印象南洋》 臺灣國樂團《國樂頻道~印象南洋》推廣音樂會,原訂5月18、19、21、22日於臺灣國樂團3202排練廳辦理,因應國內提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警戒至第二級,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示「停辦室外 500 人以上,室內 100 人以上之(繼續閱讀...)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真人圖書講座:迎接新生命/臧興國
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價值,一如每本書都有其獨特精彩的故事。陽光基金會與桃園市立圖書館合作,將於龍岡分館進行真人圖書講座,邀請您一同閱讀臉譜,支持臉部平權!(繼續閱讀...)
平權繪本有藝思:5月故事導賞活動
【取消公告】 為因應國內近期「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升級,本館兒童繪本區111年5月原規劃之活動將取消辦理。 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平權繪本有藝思:故事導賞活動 以本區館藏圖書介紹不同障別、性別及多元文化的故事,引導親子更多元認識、體驗、同理、接受並協助身心障礙及多元(繼續閱讀...)
《時間練習:精神病人的房間II》
    「精神病人的房間」,是伊甸活泉之家於2020年舉辦的展覽。邀請觀眾走進精神病人的世界,透過畫作、文字與議題探討,不只看見病症,更是一窺他們的多元面貌與社會處境。放下心中已知,彼此真實相遇。     隨著時間的推移,創作者們帶著精神疾病,展開了不同的生活。儘管走三步,退兩步,還是要繼續走(繼續閱讀...)
我們很好也美好─107年文化平權影片欣賞:台灣女孩日
時間:10月11日下午2時至4時 地點:中正紀念堂1樓演藝廳 1.《烏龜和眼淚》(22分) 國中少女小羽和每個孩子一樣,嚮往擁有一個完美的家庭;但是她卻處在一個語言和精神暴力的家,家也總是籠罩在恐懼和不安的氣氛裡。一天,媽媽不見了,學校要放暑假了。午後的雷陣雨無情地下著,孤單的小羽要如(繼續閱讀...)
捕捉新視野•驚艷科學美 2018科學攝影比賽即日起徵件!
第五屆《驚豔‧新視野:科學攝影》即日起至本(107)年9月30日(日)徵件,設置3名優選獎各得5萬元、57名佳作各得6千元,另為鼓勵青年學子,特別設置青少年特別獎2名,各得獎金2萬元,總獎金超過新臺幣50萬。第五屆科學攝影徵件活動網址:http://sic.nmns.edu.tw/ 相信(繼續閱讀...)
2021年高雄市特教生藝術創作聯展
2021年高雄市特教生藝術創作聯展 特殊生的藝術才能如珍珠一般珍貴,在藝術創作的歷程中,從學生個人特有的心性原點出發;摸索、注意、覺察、感覺、感受、感想、感情、感悟,以個別身心狀態為起點,向生活周遭展開一場冒險旅程。 透過藝術創作媒材來看特殊生眼中的世界,透過藝術來發現一個我們覺察不到的世界。讓身(繼續閱讀...)
公民禾埕-臺灣客家文化館十週年系列活動:《當代客家對談II》客家在當代的境況與展望──介紹「客家與世界客家博覽會」
有別於傳統博物館的靜態文物展示,21世紀的德國將國家博物館重新開放與重新命名為「洪堡論壇」(Humboldt Forum),其精神著重於複調、交流與多元。洪堡論壇的作為並非特例,世界上許多博物館也共同朝這個新方向努力。博物館論壇在「臺灣客家文化館」(Taiwan Hakka Museum)的定位與角(繼續閱讀...)
111 年走讀推廣系列活動「走讀中臺灣後花園-聽老樹、老屋、部落說故事」
111年走讀推廣系列活動「走讀中臺灣後花園-聽老樹、老屋、部落說故事」,是以「走讀自由島、多元新視角」為題,打造跨領域的閱讀風氣,本活動以中部四縣市為主,與文本作家、文史工作者,依「生態科學、藝術、文史」三大主軸,並落實「文化平權」策劃走讀活動,希望透過文本與地方人文特色,帶動民眾閱讀風氣及深入認識(繼續閱讀...)
公民禾埕-臺灣客家文化館十週年系列活動:《外文客家典籍中譯書目介紹I》重返打鐵與中社-五十年的社會變遷
有別於傳統博物館的靜態文物展示,21世紀的德國將國家博物館重新開放與重新命名為「洪堡論壇」(Humboldt Forum),其精神著重於複調、交流與多元。洪堡論壇的作為並非特例,世界上許多博物館也共同朝這個新方向努力。博物館論壇在「臺灣客家文化館」(Taiwan Hakka Museum)的定位與角(繼續閱讀...)

公告事項 搜尋結果 : 24 筆

看見心智障礙藝術家的創作之聲!南美館「藝術是自由の力量」特展 (來源 : 新訊)
作者:翁仲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生) 「藝術是自由的力量」特展(アートは自由の力),由臺南市美術館與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合作,邀請臺、日共13間社福機構與特殊學校,總計50位藝術家展出繪畫、織品、陶瓷等作品(展期2024.2.2-5.19)。期盼透過臺日心智障礙藝術家作(繼續閱讀...)
結合地方環境、文化與促進社區合作的關鍵連結!2023年國際區域博物館委員會年會報導 (來源 : 新訊)
作者:呂怡屏(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助理研究員) 2023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區域博物館委員會(ICOM-ICR)於臺南市立美術館召開年會。時隔9年再到臺灣,期間人類社會歷經了一場大疫情,地球環境面臨更嚴峻的挑戰,此時的地區博物館,關心什麼樣的議題、又能如何作為? 連結地方的關(繼續閱讀...)
考古,其實離我們很近:花蓮考古館以遊戲互動傳遞史前文化 (來源 : 新訊)
作者:葉家妤(自由作者)、郭冠廷(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助理研究員) 這棟建築是豐田市場,還是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呢? 2021年開幕的花蓮縣考古博物館(以下簡稱考古館),館舍鄰近史前臺灣最大的玉器製造工坊「豐田地區」,以蒐藏與保存花蓮考古文化資產為核心宗旨。翻新市場建築設立,考古館招牌(繼續閱讀...)
Striving for Accessibility and Social Issues: Re-Opening of the New Permanent Exhibitions of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來源 : 新訊)
Reporters: Kuan-Ting, Kuo & Chia-Yu, Yeh(Editorial Office of Home and Abroad, Museum Island by Ministry of Culture) Translator: Chi-Yiu Billy(繼續閱讀...)
新的族群認知嘗試: 史前館新常設展「南島廳」 (來源 : 專文)
作者:謝景岳(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助理教授) 臺灣與南島族群關係的重探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以下簡稱史前館) 是一座奠基於卑南遺址-當時臺灣考古史上發掘範圍最大的遺址-所成立的博物館,自2002年成立後,該館持續透過臺灣史前史、考古科學、臺灣南島民族與臺灣自然(繼續閱讀...)
臺灣故事整理術:專訪臺史博《觀・臺灣》前主編陳涵郁 (來源 : 專文)
作者:謝佳均(文化部博物之島國內外資訊專區特約記者) 走進專訪會議室,大桌上擺放2009年創刊至今的《觀・臺灣Watch Taiwan》,相疊起來高度不過三十幾公分,其中卻承載無數臺灣歷史與地方故事,以及幕後作者、編輯群難以計量的繁瑣流程與揮汗心力。刊物之後,是一位帶著書卷氣息、神采奕(繼續閱讀...)
促進展廳學習的N種可能!歐美博物館親子自導式探索資源案例 (來源 : 專文)
作者:劉君祺(國立故宮博物院行銷業務處助理研究員) 如何促進親子家庭在展廳內的學習或體驗,讓博物館素養從小萌芽滋長,一直是許多博物館持續努力的方向。近年來許多博物館陸續推出創意有趣的免費展廳資源,銜接原本為成人或全齡觀眾撰寫的文本內容,協助親子家庭以自導(Self-guided)方式親(繼續閱讀...)
盡在不言中:一場無障礙當代藝術的展示實驗 (來源 : 新訊)
作者:陳瑋彤(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 *本文部分內容摘譯報導自AAM Different by Design: A New, Inclusive Framework for Accessible Museum Exhibitions;Speechless:(繼續閱讀...)
徵稿6月30日截止!2023合作無間:「博物館知識與技術的發展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 (來源 : 新訊)
文|文化部博物之島國內外資訊專區編輯室 2022年ICOM布拉格大會通過博物館新定義,除了保留2007年舊版本的部分內容,更加入近用(accessible)、平權(inclusive)、多樣(diversity)、永續(sustainability)、倫理(ethically)、專業((繼續閱讀...)
史前館重新開幕!新常設展為友善平權與社會議題努力 (來源 : 新訊)
記者:郭冠廷、葉家妤(文化部博物之島國內外資訊專區編輯室)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歷經近3年建築再造與常設展更新,於2023年5月19日舉辦「在這裡 臺灣與世界交會」重新開幕儀式。本次改造重點包含全面更新常設展「臺灣史前史廳」與「南島廳」,並新建適合親子共學的「探索館」,顯示史前館作為(繼續閱讀...)